唯一治得了赵本山的人,曾酒后戳其脑袋,和张艺谋分道大爆其丑事


赵本山作为娱乐圈里面的“小品王”,其艺术成就不下于任何人。坊间传闻其实东北的“老大”,没有什么怕的人。但是却怕一个人。他就是张艺谋的黄金搭档张伟平,没有他就没有张艺谋的今天,电影作品有:《金陵十三钗》、《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等都出自他之手。

张伟平出身军人家庭、祖籍山东,1958年,他出生于北京,在沈阳长大,一直到1977年,张伟平19岁,他才从沈阳回到北京,顶替母亲在北京第四人民医院当了一名药剂师,后来又学了4年药剂专业,使他对医药行业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他从中药临床到西药临床,凡是跟药材有关的事,他全都做过。他很满意自己的这份职业,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改行从事别的行当,更别说成为新画面影业的老板,拿出大把的钱来拍电影。

张伟平的生活发生变化,是源自一个偶然的机遇,1989年,他被西门子公司驻北京代表处看中,让他去当经理,只给了他10天时间考虑。就这样,张伟平辞掉了工作,由药剂师摇身一变当上了这家外企商务行政部的经理。一年后,张伟平决定经商,最初的生意是做航空食品,他们包揽了整个首都机场和广州机场的盒饭,省心又利润丰厚,加上后来的药品和房地产生意,张伟平的资本日渐增长。


张伟平和张艺谋的交往始于1989年的一次圈内饭局,当晚张伟平开着自己的夏利送张艺谋回家,二人一路上天南海北随意闲聊着,什么都聊,就是没有聊到电影,对电影一窍不通的张伟平,甚至不知道导演是干什么的。因此,张艺谋和他的电影,张伟平一概不知,也没有兴趣去问。也许两人做梦都没想到,这次平常的相识,竟为后来的中国电影埋下一个如此大的伏笔。

在《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相继投入市场之后,丰厚的商业利润以及接踵而来的艺术成就迅速助其挽回了此前的损失,将两人的联袂带到了一个高峰。张伟平的胆子大,若不是如此,想必他无法获取而今这丰盈的商业地位。《英雄》在北美的票房一跃近六千万美元,海外总票房11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商业大片当之无愧的典范,包括后期的《十面埋伏》。

而之后张伟平更是爆出和张艺谋分手,至于分手的原因。说到底,2000万块钱引发的兄弟散伙。张艺谋不声不响的走掉,所以说,张伟平被彻底坑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张伟平在给张艺谋扛事,两个人合作的第一部戏《有话好好说》,张艺谋找不到钱拍摄,是张伟平出的钱,结果赔了,第二部《一个都不能少》,继续赔钱,第三部《我的父亲母亲》,还是赔钱,不过这三部虽然都赔钱,但都为张艺谋赢得了无数的荣誉。


第四部《幸福时光》是个例外,这一部电影票房名声双失败,唯一的贡献就是董洁这个谋女郎靠这部影片出道了。从这一点来看,没有一个制片人能像张伟平这样大度,赔钱了还乐呵呵的说“没事,艺谋,钱乃身外之物,好好拍,有的是钱。”说到底主要是因为分的钱不够。

而说到和赵本山的恩怨,就要说“三枪拍案惊奇”。有一次, 张伟平专门让张艺谋把赵本山请到家里吃饭,席间张伟平骂了另一个著名导演,这个导演与赵本山私交很好,赵本山自然难以附和。张伟平借着酒劲对赵本山戳戳点点——是真的戳戳点点,因为他不断拿手指头戳赵本山的脑袋。席间纷争,赵本山拂袖而去,张艺谋分外尴尬。

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张伟平语言挑衅还不够,还要在动作上蓄意侵犯?他的想法,够狠,让张艺谋不寒而栗。张伟平的解释是:“为什么戳赵本山的脑袋?因为他脑袋里有支架,我让他血管再堵上,我戳死他。”如此的张艺谋和张伟平你喜欢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