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治得了趙本山的人,曾酒後戳其腦袋,和張藝謀分道大爆其醜事


趙本山作為娛樂圈裡面的“小品王”,其藝術成就不下於任何人。坊間傳聞其實東北的“老大”,沒有什麼怕的人。但是卻怕一個人。他就是張藝謀的黃金搭檔張偉平,沒有他就沒有張藝謀的今天,電影作品有:《金陵十三釵》、《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等都出自他之手。

張偉平出身軍人家庭、祖籍山東,1958年,他出生於北京,在瀋陽長大,一直到1977年,張偉平19歲,他才從瀋陽回到北京,頂替母親在北京第四人民醫院當了一名藥劑師,後來又學了4年藥劑專業,使他對醫藥行業有了更透徹的瞭解,他從中藥臨床到西藥臨床,凡是跟藥材有關的事,他全都做過。他很滿意自己的這份職業,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改行從事別的行當,更別說成為新畫面影業的老闆,拿出大把的錢來拍電影。

張偉平的生活發生變化,是源自一個偶然的機遇,1989年,他被西門子公司駐北京代表處看中,讓他去當經理,只給了他10天時間考慮。就這樣,張偉平辭掉了工作,由藥劑師搖身一變當上了這家外企商務行政部的經理。一年後,張偉平決定經商,最初的生意是做航空食品,他們包攬了整個首都機場和廣州機場的盒飯,省心又利潤豐厚,加上後來的藥品和房地產生意,張偉平的資本日漸增長。


張偉平和張藝謀的交往始於1989年的一次圈內飯局,當晚張偉平開著自己的夏利送張藝謀回家,二人一路上天南海北隨意閒聊著,什麼都聊,就是沒有聊到電影,對電影一竅不通的張偉平,甚至不知道導演是幹什麼的。因此,張藝謀和他的電影,張偉平一概不知,也沒有興趣去問。也許兩人做夢都沒想到,這次平常的相識,竟為後來的中國電影埋下一個如此大的伏筆。

在《一個都不能少》和《我的父親母親》相繼投入市場之後,豐厚的商業利潤以及接踵而來的藝術成就迅速助其挽回了此前的損失,將兩人的聯袂帶到了一個高峰。張偉平的膽子大,若不是如此,想必他無法獲取而今這豐盈的商業地位。《英雄》在北美的票房一躍近六千萬美元,海外總票房11億人民幣,成為中國商業大片當之無愧的典範,包括後期的《十面埋伏》。

而之後張偉平更是爆出和張藝謀分手,至於分手的原因。說到底,2000萬塊錢引發的兄弟散夥。張藝謀不聲不響的走掉,所以說,張偉平被徹底坑了。這麼多年來,一直是張偉平在給張藝謀扛事,兩個人合作的第一部戲《有話好好說》,張藝謀找不到錢拍攝,是張偉平出的錢,結果賠了,第二部《一個都不能少》,繼續賠錢,第三部《我的父親母親》,還是賠錢,不過這三部雖然都賠錢,但都為張藝謀贏得了無數的榮譽。


第四部《幸福時光》是個例外,這一部電影票房名聲雙失敗,唯一的貢獻就是董潔這個謀女郎靠這部影片出道了。從這一點來看,沒有一個製片人能像張偉平這樣大度,賠錢了還樂呵呵的說“沒事,藝謀,錢乃身外之物,好好拍,有的是錢。”說到底主要是因為分的錢不夠。

而說到和趙本山的恩怨,就要說“三槍拍案驚奇”。有一次, 張偉平專門讓張藝謀把趙本山請到家裡吃飯,席間張偉平罵了另一個著名導演,這個導演與趙本山私交很好,趙本山自然難以附和。張偉平藉著酒勁對趙本山戳戳點點——是真的戳戳點點,因為他不斷拿手指頭戳趙本山的腦袋。席間紛爭,趙本山拂袖而去,張藝謀分外尷尬。

讓人難以理解,為什麼,張偉平語言挑釁還不夠,還要在動作上蓄意侵犯?他的想法,夠狠,讓張藝謀不寒而慄。張偉平的解釋是:“為什麼戳趙本山的腦袋?因為他腦袋裡有支架,我讓他血管再堵上,我戳死他。”如此的張藝謀和張偉平你喜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