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刺史制度吧

【名師帶你+5分】第三期來咯!

我們的運營童鞋每週將會在穿楊同學 App公佈一道問題,並留給大家一週的提問 & 作答的時間,童鞋們可以留下出自己的答案,也可以針對所出的題目,提出相關的疑問。

在一週後,我們將會首先在穿楊同學 App中,公佈正確答案,並挑選下大家所提出的疑問,選出代表性的疑問做解答喲!(這可是難得的互動機會呢!)

偶們將會與童鞋們一起,由一道題入手,學到更多的知識點。

問題來咯

漢武帝后期,在全國設置十三刺史部,又稱“十三州”。每州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專門負責巡察該州境內的吏政,檢舉不法的郡國官吏和強宗豪右。

這意味著( )

A.漢代對西周分封制進行合理繼承

B.統治者對地方勢力的監察加強

C.地方行政區劃發生根本性變化

D.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的威脅消除

答案 & 解析

答案:B

解析:

根據“每州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專門負責巡察該州境內的吏政,檢舉不法的郡國官吏和強宗豪右”可知,刺史的職責為監察地方,故B項正確。

漢武帝時期地方行政區劃仍然是郡國並行制,所以C項錯誤;

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的威脅沒有消除,只是漢武帝推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使威脅減弱。所以D項錯誤。

知識拓展

刺史制度

自秦朝建立以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也隨之在全國範圍內確立起來。此後,中央和地方相互斥肘的關係成為整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一條主線。

歷代統治者都希望通過削弱地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權力來加強中央集權,從而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因此各種削弱地方權力的制度相繼產生,如:郡縣制、刺史制度等。

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刺史制度。

西漢時期,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漢武帝把全國除了三輔(京兆、馮翊、扶風)、三河(河南、河內、河東)和弘農以外的地區分為十三個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益州、涼州、幽州、幷州、交趾、朔方,並且在每個州各設立刺史一名,專職監察地方的官吏。刺史官職很小,但其代表的是中央(或者說是皇帝本人),因此既能起到監察地方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刺史權力膨脹。

刺史制度發展到西漢末年,刺史權力漸漸集中,漢成帝時,將刺史改稱州牧。東漢時期,刺史、州牧都有設立,總之,不論是刺史還是州牧,都是州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州也取代郡,成為最高一級的行政區劃。秦以來一直推行的郡縣二級制度也變為州郡縣三級制度。刺史由最初一個小小的監察官變為了稱霸一方的“諸侯”。

比如《三國演義》中就有“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故事。當然,這是小說對其的誇大,其實,據史實資料記載應該是十三路諸侯。其中就不乏刺史、州牧,如:豫州刺史孔鈾、冀州牧韓馥、勃海太守袁紹等(太守是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又稱郡守)。

刺史制度作為一種監察制度,在其前期起到了牽制地方,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到了後期,由於刺史權力逐漸擴大,成為一方“諸侯”,反而削弱了中央的權力,這也成為漢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