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面試電話接到手軟的簡歷原來長這樣!

讓人面試電話接到手軟的簡歷原來長這樣!

每年暑假是很多同學出去實習的好時機,眼看暑假就要來了,很多同學現在就已經開始海投簡歷,隨時準備搶佔先機,但是結果下來,更多的情況是投出去的簡歷似乎總是得不到回應。

很多同學第一次出來找實習,沖沖忙忙寫一份簡歷,投出去就坐等“願者上鉤”了,但有時候並不是比別人快你就可以比別人先一步找到實習。

而對於準備換工作的人來說,寫簡歷也是一件頭等大事,它是我們進入心儀公司的敲門磚。簡歷上有沒有HR眼中的乾貨是決定我們能不能得到HR回應的關鍵。

何為乾貨?乾貨的反義詞即“廢話”,很多人都是在找實習的時候潦草的找一份簡歷模板,基本信息+個人介紹大概就是簡歷的全部,這樣的簡歷很多時候在HR看來都是“廢話”,根本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舉個例子,很多人在描述自己工作經歷的時候都很喜歡寫上”主要負責XX的日常工作“,但對於企業HR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啥也沒有幹,也就是說這是一句”廢話“。

也許你會說事實就是這樣啊,之前的實習或者工作就是很水的打打雜,說負責日常工作沒錯啊等等...但是阿熊想要對這些同學說,就算是再厲害的大佬也會經歷過這樣的實習,關鍵是如何在簡歷上吧自己的優勢體現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樣的簡歷才是有乾貨的簡歷?

讓人面試電話接到手軟的簡歷原來長這樣!

獨一無二的自我評價

可採用“總結+成果+能力+性格”的公式來寫,一定要寫成獨一無二、可以體現自己優勢的,如果寫成任何人都可以用的評價,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總結:幾年工作經驗,涉及什麼行業,待過什麼類型的公司,崗位發展情況等;

成果:有沒有突出的成果,對公司業務的貢獻;

能力:你擅長什麼,對哪一塊領域比較熟悉,有沒有相關的資源,能夠獨立完成工作或者帶領團隊;

性格:性格上有什麼優勢?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學習能力怎麼樣;

舉個例子:

某應屆畢業生

總結:大學期間在2家互聯網公司(XX和XX)實習,負責新媒體運營,可以獨立完成工作;

成果:撰寫的推文被X家賬號轉載,3個月實習期內,公司賬號漲粉50%;

能力:熟悉新媒體運營技巧及工具,具備文案策劃撰寫及數據分析能力;英語表達流利,可以自由交流;

性格:具備良好的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可以適應高強度的工作。

讓人面試電話接到手軟的簡歷原來長這樣!

能清楚表現自己的優勢工作經驗

在寫簡歷時,大家最頭疼的應該是怎麼寫工作經歷,因為很多人會把工作職責和工作經驗混為一談,對於HR來說沒辦法客觀判斷一個人的能力,那麼如何能夠讓HR一眼就能看出來你的能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的崗位是新媒體運營工作,你會如何寫工作經驗?

①在職期間,主要負責推文的選題,撰寫,轉載,社群的維護等,。

②期間維持了公眾號的日常更新,其中閱讀量最高紀錄10w+,三篇被XXX大咖轉載。

是不是第二種寫法更能讓HR知道你的優勢?

作為招聘方,HR想知道的是:你是誰,能為團隊提供什麼價值。所以,在寫簡歷的時候,你要針對應聘崗位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成果和優勢。

你是不是想說說了這麼多有什麼鬼用?還是不會寫?

行,附上模板:

動詞+工作內容+方法+結果

分析/撰寫/策劃/協助/主導/獨立完成/或其他動詞+具體工作內容+通過什麼動作(如分析XX數據、運用XX工具、與XX協作)+獲得什麼可量化成果(如撰寫x份報告、增加粉絲/關注x個)

讓人面試電話接到手軟的簡歷原來長這樣!

與應聘崗位的高度匹配

海投簡歷的同學通常都是隻用同一份簡歷,根本不會根據不同企業的不同要求來做相應的修改,但是這樣會大大降低命中率,HR看得也很痛苦,很難在你的簡歷中找到他想要的信息。

說到底,簡歷是用來找工作的,是用來展示自己的優勢,併力求能夠和應聘崗位匹配,進入面試,拿到offer的。所以那些想用同一張看似完美的簡歷打遍天下的同學,應該不會太順利。想要順利地進入面試環節,那麼你的簡歷一定是能讓HR在第一眼就看到你和崗位是完全匹配的。

怎樣匹配?

1)提煉招聘信息關鍵詞

寫簡歷前仔細研讀招聘信息,提煉其中的關鍵詞,針對崗位要求寫相應的工作經驗,讓HR第一眼就看到他想要的能力和技能,對照這個招聘要求,重點突出你的優勢.

2)近期的工作經歷詳寫

撰寫工作經驗時用時間倒敘法,這條應該是基本常識了吧?但很多同學為了表現出自己經驗豐富,在寫工作經歷的時候恨不得想把高中時做了什麼都寫下來。作為HR最關心的其實是你最近的工作經歷,比起之前,你有哪些提升,這才是你要優先展現給招聘方的內容。

3)只寫與應聘崗位相關的經歷。

有些同學在寫簡歷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沒什麼東西可寫,又或者太多東西不知道寫什麼,於是乎就滿篇大,恨不得寫滿幾頁紙來證明自己是多麼優秀。但是對於HR來說,這樣的簡歷簡直就是噩夢,你的簡歷裡面的項目,都是用來證明你是可以勝任這個崗位和讓別人覺得你是有潛力的,對於那些無關的項目,毫不猶豫地刪除吧。

-END-

讓人面試電話接到手軟的簡歷原來長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