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之驯豹图

文/司亚荣

乾陵是唐代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东距西安80公里。在它的东南方向呈扇形排列着十七座陪葬墓。其中懿德太子墓距乾陵最近的一座陪葬墓,也是迄今为止所发掘的唐墓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属帝王级的陵墓。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之驯豹图

懿德太子墓虽然被盗掘过,但也出土了1960多件珍贵的文物,唐墓壁画450多平方米,石雕线刻画100多平方米。这些壁画的出土不仅反映出当时唐代人对绘画艺术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之驯豹图懿德太子墓墓道出土了一副《驯豹图》壁画,它绘制在第一过洞的东西壁上,面积达16平方米,画面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流畅,图中共有八位牵豹人和八只豹子,这幅图就是蜚声世界的《八豹图》。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之驯豹图图中人与人之间以树木相隔,牵豹人头戴幞头,身着胡服,脚蹬黑靴,将牵豹的绳索握于手中,其中有位腰间还佩戴驯豹用的工具-铁撾,还有一武士将铁撾扛于肩部。画面中的豹子体型较长,头小而圆,全身毛色浓黄,并有很多黑色斑点,查文献得知,这种猎豹是当时从印度,波斯一带进贡而来的,学名叫“齐塔”,它异常凶猛,具有灵巧、快速奔跑的特点。它显然是经过专门精心调教和驯养之后,作为辅助狩猎的动物。豹猎是一项风靡欧亚草原的狩猎活动,有着十分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之驯豹图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之驯豹图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之驯豹图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之驯豹图 懿德太子墓出土的这幅驯豹图其价值在于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唐代帝王狩猎常用的动物之一猎豹提供了比较形象的实物资料;也让我们形象的看到一千多年前驯养猎豹的场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形象的反映出唐代艺术特色的突出。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之驯豹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