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名儒鄭獻甫與象州西山六祖岩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象州西山有六祖巖,經研究是禪宗六祖慧能(俗名盧惠能)當年南庇之時的隱修之所,後來老百姓依他的形態進行塑像,以表崇敬而世代供奉,並在六祖巖下建設西山寺。宋代地理志《輿地紀勝》在“象州”部分中有“六祖巖”、“盧道者”、“西山”、“西山寺”等相應記載。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象州西山六祖巖

鄭獻甫,別名小谷,自號識字耕田夫,廣西象州人,一生教書育人,著作極豐,是清代嶺南著名教育家。根據現存的歷史資料來看,鄭獻甫與象州西山六祖巖的因緣見於他所纂修的《象州志》。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鄭獻甫像

一.鄭獻甫在對古代志書研究中關注過“六祖巖”

出於對家鄉的特殊情懷,鄭獻甫早有修志之心。他全面研讀了古代《象州圖經》及清朝乾隆二十九年的《象州志》,並努力從《元和郡縣誌》、《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粵西叢載》、《象臺首末》等古籍中有關象州的記載進行認真的比對,其修志的迫切之心在《嘗閱,欲修吾州志書而未及為也,閒早雜憶,書數詩以誌歸思(六首)》及《書後》等詩文中明顯可見。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鄭獻甫在《書後》文中所記

在《書後》一文中鄭獻甫首次提到了“六祖巖”、“西山寺”、“盧道者”,文中有記:“嘗得宋人王象之《輿地紀勝》,頗具寧以前風俗形勝,其山則有象山、雷山、......,其巖有龍巖、寺巖、燕子巖、六祖巖、大小王巖,......其寺有南山寺、北山寺、東山寺 、西山寺、報恩寺,......其異教有盧道者、黎彥明。今志或有或無,或同或異,皆應對核而正之者。......作志不難而讀書者難也!餘欲補修,奔走流離,未能從事,故姑志其略於此。”

二.鄭獻甫纂修新志時對“六祖巖”等的載記內容

後應時任象州知州李世椿的邀請,鄭獻甫全力纂修象州新志,新志於清同治九年(1870)完成,次年由桂林鴻文堂楊雲逵刊印。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在清乾隆本的《象州志》中,對“六祖巖”等的記載相對簡單,即為“西山在州西,隔江二里,舊有西山寺,今圮。”“六祖巖在西山,有石刻‘六祖巖’三字。”但該志書中卻記載有劉光烈《遊六祖巖》一詩。結合《輿地紀勝》等古代文獻,“紀載多據舊志,不過前增考訂,後增採訪”(《象州志·跋》),經比較核實,鄭獻甫在新志中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清同治《象州志》對“六祖巖”之載

鄭獻甫纂修的《象州志·紀地第一秩》記載有:“龍巖,......。寺巖,......。燕子巖,......。六祖巖,在西山寺後,磴道盤紆,石穴空嵌,可容數人,塑六祖像其中。舊志雲有石刻‘六祖巖’三字。小王巖,.....。右巖五見《輿地紀勝》,舊志只有六祖一巖,無所列四巖。”並在其中《西鄉里圖》的地圖中將“西山寺”的位置予以特別標註,此是志書中的第一次出現。

岭南名儒郑献甫与象州西山六祖岩

清同治《象州志》中對“西山寺”的地圖標註

鄭獻甫在《象州志·紀故第四秩》中將《輿地紀勝》中所載有關“西山”、“西山寺”、“盧道者”的內容全部錄入其分別為:

“西山與象山相連,尤為高聳,風土紀雲:刀兵永不見,西山最高現。說者以為州從來無兵亂,雖儂智高陳進之猖獗,郡人皆慮,其侵害至境或自退,或敗亡。人以為應讖。”

“西山寺在城西五里,其寺半山有一檻亭,大江橫前,飛湍千里,郡城枕股,萬瓦鱗閃,山川景物盡在其中,騷人題詠為多。”

“盧道者,隱居陽壽之青金山,去城八十里,其山深廣,虎狼甚多,盧在山中卓庵,修行勤苦,虎常蹲伏庵下,每出入,虎為守庵。”

此外在《象州志·紀故第四秩》還將乾隆《象州志》中的“退思軒,在隔江三里許,西山寺超然亭之右,明秦進建,為訓子肄業之所,俯長江,瞰平原,豁人心目,久圮”載入。

值得注意的是:鄭獻甫對“六祖巖”的相關記載是在《象州志·紀地第一秩》之中,而不是在《紀故第四秩》。此即表明六祖巖及巖洞內的六祖聖像當時都是實際存在的。而“舊志雲有石刻‘六祖巖’三字”則表明了“六祖巖”這三個石刻大字在之前就早已存在,因此是有其特殊的意義的。

三.鄭獻甫對西山一帶的“象雲”有特殊的情愫

象州西山一帶的“象雲”在古代被視為“瑞象”,《輿地紀勝·嶺南西路·象州》有載:“瑞象,瑤光臺雲:郡之西山,聳秀蔥翠,四時寒暑,陰晴顯晦,變態不常。當其天宇澄霽,倏爾溟濛,紅日朝暾,遊雲浮飛,為白象之形,宛如生成,奔逐飄逸於西山之上,出沒無時,父老相傳,號為瑞象。”

象州古代文人都非常關注這一“瑞象”,清乾隆年間象州名人劉光烈曾寫《象雲說》一文有:“郡西渡江二里許有山焉,峭立正對瑤光樓,不象其形而象其名。古傳每雨後日出,山腹白雲輒而成象,經時不滅......。”

而鄭獻甫對“象雲”也是情有獨鍾,在其《閱象州舊志偶書》之作中有“前代遺編久放紛,後生稽古但流聞,難尋北宋樓凰進,尚見西郊幻象雲。”他還親自撰寫了《象雲賦(並序)》一文,其中特別寫道:“象雲低卷象臺邊,象嶺遙臨象郡前;官吏清華民顯貴,大家同享太平年。”

時值今世,象州“六祖巖”能重光於世,正在逐漸引起世人的關注,其中我們不能忘了鄭獻甫這位嶺南名儒之前所作出的特殊貢獻!

消息來源| 象州旅遊

審核|方 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