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令粉絲口碑兩極化,今年這部新電影究竟有何魔力?

能令粉絲口碑兩極化,今年這部新電影究竟有何魔力?

我們的觀眾很少能有機會在電影院欣賞一部真正的恐怖驚悚片,今年讚譽極高的美恐《寂靜之地》在國內上映了。與多數主流恐怖片不同,這是一部靠聲音取勝,擅用鏡頭語言的電影,很少依賴對白,屬於“高概念”恐怖片。

片子我很喜歡,我覺得劇本寫得很好。最有意思的一點在於,劇本的寫作思路完全不同於平常,它沒有按照三幕劇的方式來寫,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片可以說只有一幕,也就是從電影半程開始,從孕婦發出聲音後的那一幕最終對決。

你可以回頭想一下前半部分的具體內容,然後你會發現,前半部分【幾乎沒有情節推動】.

當然,你也可以說,幼子的死,父子打魚,父女矛盾什麼的,這些不都是情節嗎?但是其實,這都是些與主線情節,也就是最終大決戰毫無影響的次要戲份。缺了哪一個會導致最後一幕,也就是怪獸襲家不發生嗎?

都不會,最後一幕的導火索只需一個非常簡單的事件:發出聲音。

能令粉絲口碑兩極化,今年這部新電影究竟有何魔力?

所以其實前半部分所有的內容,都可以通過一兩句主角的臺詞加鏡頭來完成,比如幼子的死,直接擺一張照片,父母來一句“我們不能再承受第二個孩子的死”,觀眾不就明白了? 這種“敘述前情”的手法在其他電影裡屢見不鮮。

但我並不是在批評電影,相反其實是讚美,為什麼它要把這些可以精簡的內容詳細化,因為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將最後一幕的高潮決戰擁有最精彩的效果。

通常類型片第三幕只佔電影30%的篇幅,而《寂靜之地》的第三幕佔了一半,之所以這麼長,一來前面不存在實質性情節推動,即便加了幾個怪物出現的場面提高娛樂度,也難以長久維持觀眾對故事的專注(已經有很多評論表示前面沉悶)

二來,這最終高潮,才是電影核心的東西,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搭建好一個舞臺,讓你欣賞這一家人上演一出極致的“求生”戲碼。

設定本身的優越性不需我再贅述,再加上前半段塑造的細枝末節後,《寂靜之地》呈現了電影史中最具張力的類型片第三幕之一,沒錯,在我看來就是放在整個電影史裡都排得上號的程度,至於你認不認同那我不在乎。

片子在國內的風評其實被以“恐怖”為關鍵詞的宣傳帶歪了。只論恐怖程度《寂靜之地》很一般(太嚇人國內也不可能上)。更準確的關鍵詞,是“張力”,最終高潮真正做到了無尿點,讓人全神貫注在銀幕之上,更為強烈的是代入感和絲絲入扣的緊張感。

能令粉絲口碑兩極化,今年這部新電影究竟有何魔力?

當然這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已經被前面的內容引入這個無聲世界了。如果沒有,那麼這個高潮場景會瞬間在你面前喪失掉一半吸引力,因為如我所說,前半段的努力都是為了這後半段。

有的電影是很“割裂”的,幕與幕,場景與場景之間的呈現非常獨立,你少看了這段,也不會對你因為那段大笑大哭有什麼影響。《寂靜之地》不是這種電影。

片子也有一些遺憾的地方,比如因導演功力不夠強,幾個親人角色間的關係塑造與最後煽情的手法處理,都過於簡單直白,效果不差,但顯然能有更好的表現形式,讓質量再上一個檔次。

但總的來說,電影沒有隻是消費設定概念,而是利用了概念本身,創造了一場氛圍極佳的浸入式體驗,那它已經十分難得。 把感官張力做到極致,並不比編出一個沒有BUG,情節圓滿的故事簡單。

《寂靜之地》的過人之處,則是把聽覺也提升到了捕獵者的高度,從而設定出了一種依靠聽覺進行捕獵的強悍生物。遺憾的是,這個設定在自然科學背景“匱乏”的豆瓣電影裡,竟然引發了爭議,還導致影片的評分居然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

比如,某高贊影評提到:只要在空地大放廣場舞,怪物就會聚集起來然後被集體團滅啦。

恕我直言,這是對生物進化規律最基本無視。

能令粉絲口碑兩極化,今年這部新電影究竟有何魔力?

“Hunt”,即狩獵,是一種需要大量後天學習的複雜行為,而非簡單的非條件反射。作為一種依靠聽覺狩獵的生物,可以想象,其一生中最主要的學習內容,就是如何在紛繁嘈雜的聲音環境裡敏銳地辨別出獵物的存在,並且予以高效的獵殺。這也迎合了這種怪物的行動異常迅速設定:如果動作不夠快,獵物在發出聲音之後就變化了位置,這哪裡還捕得著?

而這種後天學習來的捕獵能力,必然意味著這種捕食者是不可能被簡單的噪音所吸引的。否則,大瀑布旁邊才是最危險的地方:那裡每天都必然聚集著大量聞聲而來的怪物才對啊。

顯然,影片中的場景不是這樣。

影片中的怪物,有著極其敏銳的聽覺,也必然具備從大量的聲音輸入中辨別出獵物的能力。這種能力一定是後天學習來的,大致可以為遵循著如下規律:

1、感受到某種聲音

2、前往聲源處進行獵殺

3、獵殺成功

如果在這次出擊過程中1、2、3按順序逐項達成,那麼這一次的聲音模式就會被認為是有效的獵殺反饋,從而在下次再次出現時激活獵殺行為。需要注意的是,如此敏銳的聽覺能力,也必然意味著對應的聲音判斷能力:對於兩次聲響是否屬於同一種模式的最終決策,絕對不是簡單地依靠頻率或者固定的模式就達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次聲音輸入,很可能是任何一種聲音。比如在某隻怪物的記憶中,很可能就有這樣的記錄:

鍋碗瓢盆掉在地上的聲音 --> 一種兩條腿易獵殺的獵物

但這也意味著對於另外一隻怪物的來說,這條記錄很可能不存在。所以靠單一音源吸引所有怪物,不太可能。

這是其一。

其二,既然要依賴於聲音做判斷,捕獵者必然也要具備對無效聲音的過濾能力。如果出現了多次“鍋碗瓢盆掉在地上的聲音”沒有對應到“兩條腿易獵殺的獵物”,那麼這條記錄就應該被優先級降低甚至過濾。

能令粉絲口碑兩極化,今年這部新電影究竟有何魔力?

這也就意味著,對於第一次出現的、聞所未聞的聲音,或者突然出現的巨大聲響,很可能是可以吸引到怪物的,而一旦聲源被認定無效,或者聲音不斷地無效重複,那麼這個聲音就沒有意義了。更重要的是,不止這次的聲音失去作用,而是整個聲音模式都會失去作用。比如:將來所有的“音樂”都不可能吸引到這隻怪物。這個很容易理解,哪怕是人類,也能輕而易舉地分辨出那些聲音屬於“音樂”,怪物的這個能力只會更強,而且需要的學習時間更短。

所以,對於一群怪物來說,基本上不存在依靠某種聲響把它們全召集起來的可能性。或者說,設計出這樣一種能欺騙所有怪物的聲音源的難度,是極其巨大的。

還有一點,這裡的怪物應該是外星來的。因為它身上的盔甲實在太厚了,攻擊力也太強了(撕鐵皮跟撕紙一樣),這絕非地球環境下能進化出來的結果。這也意味著,從來到地球開始,怪物依靠聽覺的捕獵能力也一直在不斷地高效學習中。

至於影片中其他的“bug”,有些確實存在,但都不威脅這個最基礎的設定,也不影響觀感。比如釘子啦,生孩子啦這些,推進劇情需要罷了。

但能夠肯定的是:作為支撐這部影片好評如潮的基礎,Hear和Hunt之間生物學關係和邏輯,沒有任何疏漏。

總體上4星和8分肯定有的。

無論是一部作品、一個人,還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話題。將這些話題細分出來,分別進行討論,會有更多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