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大结局时,母子对话充满套路,甄嬛伤透心了吗?

、花月葬╮


《甄嬛传》中四阿哥说起来也算是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他是雍正失意醉酒后临幸一个丑陋的宫女后生的他,娘亲难产死了,生下来也不被皇上待见,寄养在圆明园,难得才能见一次皇上,宫里的其他嫔妃也是避之不及。

为了能让甄嬛名正言顺的回宫,皇上将四阿哥过继到了甄嬛名下,这下甄嬛成为了诞育皇子,为国祈福的大功臣,身上笼罩着各种光环,再加上如今怀有龙裔,所以回宫之事在没有任何人任何理由阻拦了。皇上将她变成四阿哥名正言顺的额娘后,两人的命运从此就交织在一起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四阿哥当甄嬛的养子为登基成为皇上之前,言语之间对甄嬛更是恭敬体贴,以甄嬛和弘曕为尊。一开始他可能也清楚自己不会当上皇帝,只求一生平安就满足了。这孩子天生聪慧,又勤奋刻苦,很快就脱颖而出,没想到最后他们两人相互辅助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四阿哥当了皇帝,甄嬛也成为了唯一的太后。

登基后,弘历以“郑伯克段于鄢”的例子对甄嬛旁敲侧击。郑伯克段于鄢是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之权而进行的一场手足相残的斗争,而这场残酷争斗的罪魁祸首竟是他们的亲生母亲姜氏过分宠爱幼子而冷落长子引发的。
弘历借古喻今地问甄嬛:姜氏对亲生骨骨肉尚且有所偏心,更何况我非你所亲生,你将来是否也会不再扶植我做皇帝,而是让自己亲生儿子上位?

弘历因为才刚登基不久,根基也还不稳,除了甄嬛这个养母之外,他并没有其他更强大的后盾了。他问甄嬛这些话的时候是小心翼翼的,略显紧张的。此时的皇帝对甄嬛有敬畏也有惧怕吧,毕竟甄嬛和六阿哥的威胁力太大,直接关系到他的皇位能不能坐稳。

弘历的顾虑,甄嬛心知肚明也能理解。四阿哥本就是他的养子,他的性子她也是很清楚的。他遗传了先帝多疑的性子,他担心弘曕将来会威胁他的皇位才这样斗胆试探甄嬛,逼甄嬛表个态。甄嬛为了免去弘历对弘曕的疑心,只有弘曕永无继位可能,才能保弘曕一生平安。所以,甄嬛自请将其弘曕入嗣果郡王一脉。

甄嬛一路厮打拼杀过来的,眼见先帝算计和被人算计的一生。早在先帝未驾崩之前,甄嬛就暗示弘历说:希望弘曕的亲王由弘历来封。
所以从一开始她就没打算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一辈子活在算计之中,她做为额娘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喜乐。

其实甄嬛还有一个私心的。弘曕本来就是果郡王的亲生儿子,允礼生前弘曕不能叫他一声阿玛,死后由自己的儿子尽尽孝心,认祖归宗也是理所应当。
即便是弘历不提,甄嬛也会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和理由来做这件事的。经历过大风大浪,大起大伏的甄嬛既早已看透一切,就倒也谈不上什么伤透心了吧!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嬛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


姒莞萱


答主看《甄嬛传》感觉甄嬛开始是一个向往爱情的小女孩,她对雍正帝一心一意,一句四郞,将雍正的心都叫化了,不过是上一会儿朝,皇帝一下朝就抓起甄嬛的手说;怎么感觉好久未见了?

皇帝的爱不假,但甄嬛的爱太纯粹,花前月下,两情相悦,可能一时可以,一旦皇帝新鲜度过了,更多希望眼前的这个女人识大体,顾大局。身为皇帝,不可能时时去关注一个妃子的情绪,即使再爱。而相信爱情的女人,往往不行,爱得越真,越容易较真,最后受到伤害。

皇帝是什么人,他怎么会顾忌到对方的感受,他现实而冷漠,残酷而霸道。


这让甄嬛明白,要想活下来,必须靠自己。

果郡王对于甄嬛来说,就是天外仙客,量身为甄嬛打造的完美男人,不追求名利,不重美色,眼里只有她一人。并且在她最为失意的时候,甘心为她做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果郡王的死,让她彻底变得心冷,没有爱的左右,她比谁都理智,她掌握皇帝性格和喜好,将所有的事情处理的完美,包括最后她对弘历的皇位安排。

正是之前两段感情,让她在面对弘历对皇位的觊觎,并没有想象的愤怒。


就在雍正弥留之际,甄嬛将所有真相讲给雍正听,看着他急火攻心,最后驾崩。而此时她才松了一口气,替果郡王报了仇。同时,也深深的厌倦宫廷里的尔虞我斗。什么样恶毒的人,凶残的人,她都一一见过,而弘历收养过来时,还是一个孩子,她比谁都清楚,弘历心中的想法。所以,此时的她,面对弘历后来的表现以及试探,不会伤透的心。

当年,弘历是过继给她的,稳固她自己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孩子也是帮助了她。而弘历小小年龄,一直很懂有分寸,平时对甄嬛惟命是从,长大点,也与她共同对外,在成长的过程中,弘历自然也是见证甄嬛的厉害和手段。


作为皇帝之子,他有想当皇帝野心,也正常,但他也是一个智慧之人,他不知道甄嬛是真心对他,还是别有他心。毕竟她有自己的孩子。于是,为了自己今后,他必须明白甄嬛的打算,但又不敢直接询问,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番试探:他巧妙的引用一段历史,来说明长子和次子之间因皇位而引起的纷争,表明自己的身份很被动。


自然,他的目的和想法,甄嬛一听便知。


其实,甄嬛早有打算。也考虑到这之间的关系。


弘历是她一手带的,了解他的习性,知道他的聪慧。


一是,她可能从开始就不想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二是,从身份上来说,他是长子,此时继承皇位,理所当然,如果想要给自己的孩子立位,也要一番折腾;三是,如果不此时不处理好这种微妙的关系,日后,她和弘历可能从母子变成仇人,所以,她向弘历阐明:将弘瞻过继给果郡王府,这就不会与他有皇位之争的理由。


实际上,这也是她自己的心愿。弘曕本身就是果郡王之子,这样做,也算是名正言顺,更是对果郡王的回报。


她永远记得那个视她为命的男子。


《鲸鱼电影》 海豚 答题


鲸鱼电影


《甄嬛传》大结局中,弘历与甄嬛那番别有深意的对话,实际上恰好给了甄嬛一个保全亲身子的台阶。而弘历本就与甄嬛并无血缘关系,既无血亲又何来的伤心?


剧中,弘历其实并未想到甄嬛会不顾自己亲生的六阿哥,而将皇位拱手让与他。自大清建朝以来,多少人曾为了这个皇位而骨肉相残,六亲不认。可是甄嬛竟然能这样轻易地让他这个养子坐上了帝位。这一切简直匪夷所思,换做任何人恐怕都会心生疑虑、如坐针毡。弘历的心中一直有个担忧,他打小见惯了宫中的尔虞我诈,深怕自己只是甄嬛的一颗棋子,待六阿哥长大成人、羽翼丰满的时候便会联合甄嬛逼宫退位。所以,在某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去试探甄嬛。





他引用书中的一段历史向甄嬛暗示,郑国之祸皆因姜氏宠爱幼子却苛待长子而起。而长子亦是亲生子,在帝王之家亲生子且有如此遭遇,那养子的处境岂不是更加艰难?

甄嬛冰雪聪明,立刻明白弘历心中所惧。于是,她顺势提出将六阿哥弘瞻过继给果郡王府。这样一来,弘瞻便可以认祖归宗,堂堂正正的称呼果郡王一声阿玛。更重要的是,弘瞻过继之后便属旁支,以后再也不能参与皇位的争夺。此举算是给弘历吃了一颗定心丸,而甄嬛的大度也让弘历日后必定不会苛待了弘瞻。
弘历此举也正是其成长的表现,做为帝王理应未雨绸缪,步步为营,铲除一切皇权道路上的障碍。而聪慧如甄嬛,她早已料到弘瞻会是弘历心中的一根刺,早晚是要拔除的。所以,弘历话一出口,她心中已有了万全之策。这些都是新帝登基之后必定会经历的,她没必要伤心。弘瞻有了更好的归处,她应该高兴才对。


瑾湉mm


不请自来。

甄嬛是什么样的人,她肯定知道四阿哥的性情,四阿哥生性多疑,为人也是特别复杂。虽从小长在圆明园,不得皇上宠幸,但他不是固步自封的人。

在圆明园遇到甄嬛,脱口而出的就是莞娘娘,当时的甄嬛有多受宠我们都知道,假如他真的心无旁骛,便不可能知晓这些。



而甄嬛心地善良,更何况四阿哥这么惹人怜爱,更会多加一分关注,四阿哥也清楚,可能甄嬛有朝一日会帮助自己,让皇阿玛喜欢自己。

他还在和甄嬛说话时支开了和他朝夕相处的嬷嬷。


后来四阿哥成了甄嬛的养子,言语之间更是恭敬体贴,以甄嬛和六弟为尊,他可能也清楚自己不会当上皇帝,只求一生平安,但他的努力和甄嬛“背后的故事”都让他能够成为皇帝。

登基后,弘历以“郑伯克段于鄢”的例子对甄嬛旁敲侧击,毕竟甄嬛和六阿哥的威胁力太大,所以有逼着甄嬛再次表态的意思。


而甄嬛知道这个皇帝和先帝一样生性多疑,为了保全自己和儿子,只有将六阿哥过继但果亲王门下,永无继伟的可能才安全。

甄嬛并没有伤心,她了解弘历会这么做,而且她借此机会刚好把果亲王的儿子送回去,岂不是两全其美?


贪吃土豆的小麻雀


郑伯克段于鄢是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而这场兄弟相残之争斗的罪魁祸首竟是他们的亲生母亲姜氏过分宠爱幼子而冷落长子。

弘历借古喻今,直截了当地问甄嬛:姜氏对亲生骨骨肉尚且有所偏心,更何况我非你所亲生,你将来是否也会不再扶植我做皇帝,而是让自己亲生儿子上位?

弘历才刚登基,根基尚且不稳,除了甄嬛这个养母之外,他并没有强大的后援团为他铺平道路。因此,弘历问这些话的时候,略显紧张,此时的皇帝对甄嬛还是很敬畏的。

弘历的顾虑,甄嬛心知肚明:四阿哥本就是他的养子,又遗传了先帝生性多疑,他担心弘曕将来会威胁他的皇位也很正常。甄嬛既早已看透一切,就倒也谈不上什么伤透心了吧!

再者甄嬛眼见先帝算计和被人算计的一生,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拥有这样的人生。早在先帝未驾崩之前,甄嬛就对弘历说过:希望弘曕的亲王由弘历来封。

为免去弘历对弘曕的疑心,只有弘曕永无继位可能,才能保弘曕一生平安。因此,甄嬛自请将其弘曕纳入果郡王一脉。

而于甄嬛来说,弘曕本来就是果郡王的亲生儿子,认祖归宗也是理所应当。即便是弘历不提,甄嬛也会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和理由来做这件事。


读剧讲心


各取所取,各有所得,

有什么可伤心的呢?

四阿哥登基,担心甄嬛爱护幼儿,日后六弟终将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害怕甄嬛会扶持六弟上位,作为皇帝,四阿哥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哪一个皇帝登基不是先处理旧党势力?雍正当年的夺嫡之路充满的凶险,胜利之后还不是残害了兄弟?四阿哥的用典故来告诉甄嬛,自己忌惮六弟,已经算是仁义了,不然,新皇登基,三把火一烧,不顾甄嬛,不顾情义,是可以直接斩草除根的。

而甄嬛呢?本来就不想让弘曕参与夺嫡之路,想让弘曕和他父亲一样,徜徉在山水之间,过诗情画意的生活,皇宫有什么好的呢?充满了勾心斗角,除了权力,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那一番对话,四阿哥消除了自己的顾虑,甄嬛也让自己的儿子远离了阴谋,有什么可伤心的呢?

聪明人,往往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四月辣椒


私心认为甄嬛对于乾隆借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来试探自己的小心思并不会伤透心,这原本就是她意料当中的事情,正如她对槿汐所说,皇帝并非她亲生,况且又多疑多思。他会和自己说出这一番话,也是正常的。



相反,我觉得甄嬛心里应该是有一丝窃喜的,她深爱果郡王,自然希望她们的孩子弘瞻堂堂正正的成为果郡王的孩子。而乾隆说出这样一个故事,无非是怕甄嬛有一天反悔,联合众大臣拥立自己的儿子登基,把自己得来不易的皇位夺走。甄嬛借这个机会向乾隆提议,让弘瞻入嗣果郡王一脉,这样既可以让弘瞻明正言顺的成为十七爷的儿子,因为出自旁支,弘瞻便没了夺位的资格,这样就可以打消了乾隆的疑心,让他永远没有了害弘瞻的理由。

甄嬛斗了一生,虽然成了最后的赢家,却失去自己最爱的人,于她而言,儿女的平安高于一切,皇位本就不是她所看重的,这一番对话给了她一个保全儿子的机会,所以她根本就不会伤心,反而顺水推舟完成了她一个最大的心愿,她内心应该是很高兴的吧!


妙笔生花难落墨


不得不说,该剧是近年来所拍摄的宫斗剧中较为成功的上佳之作。

虽为影视文化作品,但更多折射的是人性本质中的善与恶。

新帝继位,为巩固其地位以便统领江山,必先排除异己。甄嬛非四阿哥生母,皇帝定会有所忌惮。

然新帝的继位,甄嬛又功不可没。而六阿哥又是其日后稳固江山最直接的潜在威胁。借典故《郑伯克段于鄢》试探、敲打甄嬛,淡淡地一句,“亲子尚且如此,若是养子又该如何”?足以表明新帝的担忧,即便之前对甄嬛敬重有加,一旦黄袍加身,皇位权利的熏心导致他不得不扫清身边所有障碍......也更多体现了人性的本来面目。

简单的说人性的本质并非善恶那么片面,更多的是利己。人性本身固有的弱点包括贪婪、恐惧、冲动、欲望的追求、患得患失、追求完美等等。所以皇帝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久经斗场”、一路披荆斩棘的甄嬛来说,根本不屑因此而伤心,皇帝的顾忌也定在她的意料之中。如何保护好膝下幼子才是她今后的人生任务。不如顺水推舟将六阿哥归于生父果亲王一脉永无登基之可能。让彼此都断了念想,双方都安心。实为明智之举。正如甄嬛所言: 当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之事。

青丝难掩云天义,红颜胸襟胜须眉。心中海纳江湖远,一笑举杯任花飞。

如此胸襟,怎会伤悲?



从心开始生㓉


高手过招,逢场作戏到连自己都差点儿信了!

不到生死关头,不到你死我活时候,都在作戏,都自欺欺人,自作多情,否则日子怎么过,秩序怎么守!看过张爱玲金锁记的人会明了!

所以皇室很暖昧,乱伦,纠缠不清!谁敢清醒,那是绝望,是无助,看过曹禺的雷雨你该明白其中的孽!人性之毒刺,拔出就得死人!

观实中触目惊心的痛太多,别去品了!


George


不伤心啊,她其实反而很高兴。

经历过前面那么多风风雨雨,甄嬛本来就不想自己亲儿子当皇帝承受那么多的迫害、背叛、阴谋,她也很了解当皇帝的人总是充满猜疑不信任人。

所以当皇帝问她那个问题的时候,恰好给她送来了摆脱自己亲儿子被皇帝猜忌的机会,还让皇帝对她更尊敬,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