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服海龙:维持美国在印度亚太的海下优势

驯服海龙:维持美国在印度亚太的海下优势

美国资深地缘战略分析家罗伯特·卡普兰在其著作《季风:印度洋与美国权力的未来》一书中称,正如在古代与中世纪一样,印度洋仍旧是当今世界的心脏地带。他对印度洋的定义非常宽泛,是指从西到东,涵盖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爪哇到南中国海的广大海域。美国政府官员也基本支持这一定义,称从非洲东海岸到美国西海岸的海域为印太亚洲区域(Indo-Asia-Pacific Region)。在2016年的国会陈词中,美国海军上将哈里·哈里斯进一步支持了卡普兰的说法,称印太亚洲的战略价值不可小觑。该区域涵盖了世界10强军队中的7个,5个拥有核能力的国家,并且到2050年将拥有世界七成的人口。此外,全球七成的海油与五成的海运集装箱都经过印度洋。

中国、俄罗斯与朝鲜这三大美国的潜在对手正在积极发展其海下力量,且三国都具备海基弹道导弹发射能力。美国及其盟友在印太亚洲区域的海下优势将在下一个十年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驯服海龙:维持美国在印度亚太的海下优势
驯服海龙:维持美国在印度亚太的海下优势

驯服海龙:

维持美国在印太亚洲区域海下优势

plus评论员 古德曼

美国及其亚太条约盟友(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均为海洋国家,依赖海洋维系其经济与安全。丧失海下优势将严重威胁其航行自由。二战期间大西洋的德国U艇攻击便是前车之鉴。此外,冷战期间,美国及其北约盟友为了防备苏联的潜艇,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反潜力量以维系海下优势。后来在声呐方面的技术领先即得益于此。此外,仅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冷战期间发展出了全球范围内搜寻、追踪及攻击苏联潜艇的能力。高峰时期,美国拥有184艘反潜驱逐舰与护卫舰,102艘攻击型潜艇,24个常备与14个预备巡逻机中队执飞450架P-3C反潜机。

苏联解体后,美国及其盟友掌握了全球的绝对海下优势。和平红利促使美国将其反潜能力减半至116艘反潜驱逐舰与护卫舰,56艘攻击型潜艇,12个常备与7个预备巡逻机中队执飞225架P-3C反潜机。阿富汗战场与伊拉克战场的特点也进一步促使美军转移了发展重点,比如空袭、情报、监视与侦察等。

2010年,美国国防部领导层重新意识到维持海下优势的重要性。这一转变源自俄罗斯在2009年派出两艘阿库拉级攻击潜艇在美国东海岸近海游弋。美国旋即加大投入,购入弗吉尼亚级攻击潜艇、P-8A波塞冬海上巡逻机等军备。但长期的战略忽视导致美国仍旧面临着在下一个十年中在印太亚洲区域失去海下优势的危险。美国海军已经意识到这一危险,其已制定计划,在2025年前为水面战舰大量加装反潜鱼雷。据估计,这一采购案的每一个单元的单价高达1500万美元。如此大的投入也反过来说明,美国海军对于维系其海下优势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

美军在印太亚洲区域面临的挑战来自于三个因素:

  • 印太亚洲区域幅员辽阔,面积约是冷战时期主要对峙区域——大西洋的三倍。

  • 印太亚洲区域的对手均具备了横贯印太亚洲区域的潜艇力量以及海洋阻遏能力。中国拥有330艘水面舰艇和66艘潜艇,且有观察认为,中国将在2030年拥有430艘水面舰艇与100艘潜艇。

  • 美国战略利益的全球化使得其不可能像中国或朝鲜那样只聚焦印太亚洲区域。尽管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美国将战略中心转移至太平洋区域,但美国也只能在太平洋区域部署其六成的舰队。此外,俄罗斯北海舰队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活动也使得美国不可能全面聚焦太平洋区域。

有四种方法可以缓解当前的军力不足问题:

  • 购买或建造更多的军备;

  • 与美国的盟友及伙伴签订协议以获取盟友与伙伴的军力补充;

  • 发展革命性的先进技术以消除当前军备能力的不足;

  • 专注某些具体领域以构建非对称优势。

尽管特朗普已经承诺要建立一只拥有350艘舰艇的强大海军,但考虑到舰艇的建造周期以及舰艇所需的技术人才的训练周期,美国将很难在下一个十年内重新获得绝对优势。此外,美国的北约盟友对其各自的反潜力量的投入也未能跟上海下威胁的程度。28个北约成员中,仅有5国(美国、英国、希腊、爱沙尼亚与波兰)兑现了承诺,即2016年的军费支出需占GDP的2%。在亚太区域,尽管日本已经连续五年增加军费支出,韩国2017年通过了史上最大军费预算案,但两国仍旧缺乏足够的反潜能力以应对中国与朝鲜的威胁。

正如前文所述,美军在印太亚洲区域的大规模行动所需的食品、燃料与弹药严重依赖于在该区域的海运。因此,以空中优势替代海洋优势以获得非对称优势对于美国而言是不可取的。有鉴于此,在上述四种策略中,美国只能选择两种:

其一,通过联盟进行力量整合以维系优势;

其二,应用美军能够负担得起的优势技术以弥补当前的军力短缺。

为了实现上述两种策略,美国应:

1. 建立一支常备的印太亚洲反潜军事联盟。美国应当继续与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维系强有力的盟友关系,并建立反潜军事情报分享机制。北约机制也应当被继续重视。

2. 与区域内核心盟友以外的国家建立常态化的多边反潜训练与演习关系。联合反潜演习是一项复杂的军事任务,需要在和平时期进行机制化的演习以保证冲突情况下的制胜。美国领导的环太平洋军演等演习需要被进一步加强,演习中的反潜模块需要被进一步强化。

3. 加大联盟的研发投入并加大采购相关技术以强化联盟的反潜能力。美国正在加大对一系列相关技术的投入,如无人机、无人水下设备等。这些技术将帮助联盟提升海下监测能力等。美国应当邀请盟友联合研发,这将缓解美国独自研发的经济压力,并使得技术及设备的经济性提升。

4. 展示传统反潜能力的威慑,以提升对手海下活动的风险。美国应当让中国与俄罗斯感受到,只要其潜艇敢冒险在其西太平洋领海范围以外活动就将面临被美国及其盟友捕获的风险。

美国及其亚太盟友、印太亚洲区域的伙伴必须承认其海下安全已陷入严峻危险中。理性的应对方式应当是采取合理的战略方法并有效展现给其对手。如果美国及其盟友丧失海下优势,这将在印太亚洲区域甚至全球导致战略灾难。

(全文完)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