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論語中的「學而優則仕」如何解釋?

jinkie


“學而優則仕”這句話國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民間對這句話的通行理解,也無非是:“好好讀書,好好考試,將來好當官。”的意思,可以說,“學而優則仕”和“唯女人與小人難養”一樣,都是民間世俗觀念對經典進行扭曲的典型例證。

關於“學而優則仕”,我們需要知道以下一些要點,才能較為準確的理解其原意。

一、“學而優則仕”還有半句,“仕而優則學”,都是孔子弟子子夏說的

很多人都誤以為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其實不是,是孔子的學生子夏。

子夏在孔門弟子中是什麼人物呢?照理說他不是最優秀的,但因為《論語》是子夏等的弟子編纂的,所以子夏的很多言論也就留在了《論語》裡,所以,這句話算不得是聖人的話,在儒家的體系裡,也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地位。

子夏何許人也?

子夏在孔門四科中是“文學”的代表人物,與其他三科“德行”“政事”“言語”比起來,是最不重要的。按照今文經學的看法,我們打個比方說,孔門四科是儒家體系的“內閣”,“德行”是“王”,比如德行的代表人物顏回,是孔子的“繼承人”、“王儲”;“政事”是“總理”,負責行政事務;“言語”是外交;而“文學”則是類似於學術、教育等。

所以,子夏說“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其前提是四科中的“文學”,也就是說,這句話的中心不是“仕”,而是“學”。

二、“學而優則仕”這句話誕生的時候,離科舉制出現還有一千年

民間每次說“學而優則仕”,都是在強調學習好、考試好,將來就能當官發財。這種庸俗的想法我們且先不論,但說在子夏講這句話的東周時期,離科舉制的發明還有一千年。誰給你機會去考試?你學得好有什麼鳥用?反正仕途都被貴族壟斷了。

在當時的歷史中,整個社會,不論是周代已經禮崩樂壞的中央,還是諸侯國的小朝廷內,都普遍存在著兩種人:

一種是從事仕途,但不學的人;

一種是還沒有學好,就準備出仕的人。

這兩類人,又多以各國的貴族為主,一般的平民、底層的士大夫,機會是很少的,所以,子夏將這句話,重心在學,對象在那些大小宮廷裡不學無術的貴族子弟。

說白了,這句話根本就不是:“好好讀書,就能當官”的意思,因為子夏說這句話的時候,離科舉制的發明還有一千年。而是子夏在批判當時的貴族不學無術,反而壟斷仕途。

三、“學而優則仕”的“優”,是“有餘力”、“優裕”的意思,不是“好”的意思

這一點,其他的答案也已經說了,我也就不詳細展開了。

總之,“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其字面的意思是:學習(儒家之道)有餘力了,可以不妨出仕;在仕途上有餘力了,還不能放鬆學習。

大家千萬不要理解成: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的意思,這麼理解,就將其庸俗化了。

大概是擔心子夏說的不夠清楚吧,所以,到了戰國後期,荀子對這句話進行了發揮,就說的很清楚了: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荀子·大略》。

這就是怕民間將學、仕的關係庸俗化,荀子才清楚的表達了這句話的含義。強調的是出仕的人,必須有真才實學,當然在當時就是特製儒學了。因為只有儒學才提供了治國的一整套體系。而從學的人,未必要出仕。

那麼,何時可以出仕?

答案大家應該很清楚了:當然是“有餘力”的時候才可以出仕,也就是“學而優則仕”的真實意思了。


danyboy


學而優則仕不是學而優則官

對“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孔子觀點,一直以來都存在望文生義、斷章取義的曲解,原本具有的積極意義非但沒得到體現,反而成了大眾批判的觀點。竊以為應該秉持中庸精神來冷讀《論語》,在忠實地把握“學而優則仕”的原典含義。


學不是“學”優不是“優”仕不是“仕”

學不是單指學習。“學”的本義是學做人的道理,學做人的規範。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學什麼?就是學“禮”,學做人的道理。

優不是單指優秀。“優”的本義的是有餘力。《魯語》注曰:“優,裕也。”有優裕、富足、豐富、有餘力等意思。

仕不是單指做官。“仕”的含義並不是特指做官,泛指治國安民。因此在不能從政為官時,可以通過文化教育等其他方式為公眾服務,也屬於出仕範疇。


聖人原典主張:不能因為出仕而棄“學”

在孔子的思想中,認為“學而優”是“仕”的基礎,並主張個人的道德修養達到一定水平,並且有餘力以後,才能“仕”,即齊家、治國、平天下。“仕”是“學而優”的結果。


孔子的“學而優則仕”的含義主要是:強調學生的倫理道德修養達到一定水準時,通過出仕達到為社會、國家服務的終極目標,“學而優”的必然結果就是“仕”。孔子認為即使“學”後真正的有餘力,然後出“仕”,也不是沒有原則和條件的,他主張“學而優”是重於“仕”的,不能因為要爭取功名而有損於“學”(學做人的道理,學做人的規範)。
(圖片來自網絡)


風月無邊天為誰春


從孔子自身出發,就是學習好就當官。做其他解者都是後來加了後來的思想的闡釋。在那個時代並沒有貶義。在孔的思想裡仕是一種高尚的人生追求。在當前時代也是一種比較好的職業,網上對於官的鄙視大概都可以歸於酸葡萄心理。想起魯迅的那個觀點,中國有兩個時代一個做奴隸的時代,一個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關照於人同樣如此,這就是普遍的國民性格挺殘忍的現實


沙子173988422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流行的說法做官優秀就去學,學習優秀就去當官。這個說法挺可笑的,我覺得應該是做事做的好就應多學知識,知識學的好就要多實踐,這也是辨證思維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