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是了解他人和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

認識自己,是瞭解他人和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

關於認識自己

  • 其實,我們最不瞭解的就是自己
  • “我是誰?”,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覺得這不是個問題,覺得很搞笑,我是誰?我就是我呀,我叫某某某,就是你面前站著的這個人,這還用解釋嗎?
  • 是啊,很多人都認為“我”這個字有什麼值得推敲的,往往這樣,人們總習慣性的認為世界上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然而,若是我們如此瞭解了自己,那我們就不會被外界環境所逼迫被推著往前做很多自己不願做的事了,就不會有那麼多無奈和傷心難受了。
  • 現實中,我們常常因為別人說的一句話而鬱悶半天,或是暴跳如雷,又或者無所適從……很多時候我們都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歸結於別人對自己做了什麼,幾乎很少從自己的內心去想這些問題。
  • 我們在跟親近的人相處時,最容易出現這些問題,因為我們很容易認為家人理所當然要對自己怎樣怎樣,這種習慣性對認知從我們小時候就開始影響了我們,所以當我們長大後,在男女朋友相處中很自然的就把這種認知帶到生活當中,於是出現了船長在課程裡說的女生小A和男生小B的那種情況,認知產生衝突的時候,或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關懷時,就會失落。
  • 原因在於,我們很少會在第一時間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但是我們卻忘記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必須對我們好,理論上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都個體,靈魂也是獨立都,最終也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
  • 也許是因為本能,每個人的本能都是想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所以採取的語言和行為都是本能的保護自己,無形中會傷害到別人,但自己卻不以為然。
  • 我一直認同,世界上能夠傷害到你的只有你自己。因為我們內心但接受能力差,心裡能裝下的東西就那麼點兒,別人說的話稍微不合自己的習慣認知,我們就覺得別人不該這樣而應該按照我們的方式來,若是我們的內心強大一些,別人說的話只是別人按照自己的認知習慣直接的反應出來,那我們又何必去糾結於說出來的話或者做出的行動是否符合我們自己的認知情況呢?又何必因為一句話而悶悶不樂,最終受傷的只能是自己的心,然而別人都還不知道為何我們會生氣。
  • 所以認知結構都不同,是造成人際關係相處過程產生誤解的最大因素,化解矛盾的辦法就要讓自己的接受能力更強,換位思考。
  • 認知自我實際上是反向讀懂別人,反之,我們總想弄明白別人,其實關鍵在於我們對自己瞭解有多少。
  • 世界其實就是我們眼中的樣子
  • 任何認識外部世界的方式都不如認識自己
  • 潛意識的暗示和經驗提供給我們的固定認識,進而形成固定思維
  • 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對的 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果也不一樣 不要輕易作出判斷
  • 貼標籤對於我們去接受新的事物是種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