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傳承多一些「指尖的幸福」

讓非遺傳承多一些“指尖的幸福”

網絡照片

水溝頭寨的15位傈僳族村民,現在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把編織好的胸花、掛件、瑜伽墊等手工藝品,拿到村民“三百妞”那裡,驗收合格後,當場結賬。數著鈔票,村民們高興地說:“做完了就拿錢,感覺真好!”(6月7日 雲南網)

在水溝頭寨,大家把麻料紡織稱為“指尖的幸福”。好多村民靠編織手工藝品走上致富之路。能帶領村民致富的傳承要不要?其實答案早已寫在村民們幸福的臉上。

香格里拉市尼西鄉湯堆村,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改變了過去小作坊單打獨鬥的經營方式,每年生產黑陶16萬件、銷售額達300多萬元。大姚縣咪依嚕民族服飾製品有限公司,致力於彝族刺繡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形成了“咪依嚕”文化品牌,2017年公司產值突破2000萬元,帶動當地繡娘走上致富之路。來自雲南這一個個生動案例充分印證,發展是非遺的最好傳承。關於非遺保護,這些年聽到最多的呼求還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非遺傳承保護與扶貧工作相結合”,在不少傳非遺承人看來,百次上門勸學不如致富帶動。事實也是如此,在城鎮化加速推進、農村年輕人進城日漸增多、對時尚元素更加追捧等現實語境下,一些非遺項目如果沒有創新讓人為之眼睛一亮,如果前景慘淡讓人看不到希望,即使勸學勸傳次數再多,註定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七彩雲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孕育了民族特色鮮明、熠熠生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雲南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其中一個最大的亮點就在於“開展非遺保護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產業發展”,也正因為非遺傳承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也才能推動非遺傳承保護工作達到了預期目標。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082人名單,其中雲南56人入選,佔入選總人數的5.2%,僅次於浙江,居全國第二。

筆者以為,推動雲南非遺傳承仍需在發展上著力,通過大力實施“非遺+旅遊”“非遺+扶貧”“非遺+文創”等模式,釋放發展新動能,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指尖的幸福”,從而增強人們保護和傳承非遺的自覺性、主動性以及積極性。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大非遺項目的宣傳包裝力度,激發人們走近非遺、瞭解非遺的興趣,吸引社會力量及資金聚向非遺。在第5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即將開幕之際,有消息傳來,雲南省非遺中心將攜同昆明、紅河、大理等6州市非遺中心,集體亮相南博會文化創意館。相信此舉必將讓更多的人瞭解非遺、感受非遺、觸摸非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