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變「網紅打卡地」 近半數顧客進店不是喝咖啡而是拍照

咖啡店變“網紅打卡地” 近半數顧客進店不是喝咖啡而是拍照

“網紅店”內顧客正在拍照。

一到夏天,“精緻的豬豬女孩們”就開始四處網羅各種拍美照的地方,約上小姐妹們前去“打卡”。

為此,成都不少餐廳、咖啡廳變身“美拍店”,開闢出專門區域供客人拍照,而這些頻繁出現在微博、朋友圈中的照片,也讓這些店鋪迅速變身為“網紅打卡地”。

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走訪了成都幾家“網紅店”,去一探究竟。

人氣網紅店

一半面積為“拍照專區”

粉色牆壁、座椅、集裝箱……走進位於環球中心的這家號稱“成都最大網紅店”,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充滿少女心的佈置。整個店約有3000平米,近一半面積都是供顧客拍照的區域,不僅有裝滿波波球的水池,還有一大片戶外草坪,草坪四周同樣是五顏六色的裝飾牆。不僅如此,店內還有專供顧客拍照的道具和服裝租賃。

另一家位於武侯區高攀路的餐廳走的則是美國西海岸風格,獨立的兩層玻璃房以白色為主色調,大片綠植裝飾和霓虹燈箱也十分吸引眼球。進門處左側的一面裝飾牆,也成了來店顧客必“打卡”的拍照點位。

類似這樣的店在成都還有不少。隱藏在錦江區華興東街一幢小樓裡的咖啡廳,以復古油畫、燭臺和壁爐作裝飾,開業僅一個多月,就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在咖啡廳進門處約有10平方米的空間,被用油畫、綠植等裝飾物搭出一片“風景”。

3家店雖然風格不一,但人氣頗高。從大眾點評網上的評論來看,絕大多數網友都是專門衝著拍照去的,而大家提到最多的詞是“網紅店”“拍照好看”“環境好”。

週末客流大漲

近半數顧客為拍照而來

週六下午4點,位於環球中心的這家“網紅店”已坐滿了人。記者在店內停留了一個小時,發現進店的顧客大都是結伴而來的年輕女性。而大家的“步調”也頗為一致,先在前臺點完一杯飲料,餘下的時間都是在拍照。

“就是專門來拍照的,類似的網紅店我們每週都會挑一個去耍,人均幾十元消費也還可以接受。”在高攀路的一家店內,記者遇到兩位專程過來拍照的女顧客。

負責人張怡然介紹,到店的顧客80%都是90後,而且大部分是女生。雖然沒有透露開店成本,但她表示,綠色植物、燈箱在裝修費用中佔了大頭,而環境確實對吸引客流起到很大作用。“工作日店裡每天客流量大概在100人左右,週末則要接待300多人,近8成客人都是衝著環境過來的,專程來拍照的佔到40%吧。”

張怡然說,自己和另外3個合夥人都曾在美國留學,裝修設計是大家一致喜歡的美西風格。“本意是想做好一家早午餐廳,既然大家都想拍美美的照片,下一步會增添一些相應的佈置。”

觀|點

從“賣咖啡”到“賣體驗”

為傳統業務創造新價值

一個百平米的咖啡廳裝修費用最少也要近10萬元。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很多網紅店開在熱門商圈,算上店面租金成本,如果還要拿出一部分面積僅用於拍照,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但有人願意這麼做,說明是可以帶來效益的。”

對此,四川大學商學院教授顏錦江認為,在咖啡店設置專門的照相區域,這是一種營銷模式的變化,即從以前“賣咖啡”到現在“賣服務”“賣體驗”。如今,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衝擊基本上是全方位的,但很多服務是需要現場體驗才能充分實現。這種營銷模式的變化,體現了消費的變化帶來的服務調整和創新。另一方面,這種咖啡業務與照相業務的跨界也體現出產業融合的趨勢。為傳統的主營業務創造了新的價值,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其他元素融入其中。

在他看來,不能因為這種模式很火就盲目複製。“模式可以借鑑,更重要的是及時把握和引導顧客的動態需求,結合自身優勢打造自身特色,進行一定程度的差異化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