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说起鸣沙山、月牙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每一位到过此处的人,无不惊讶于这秀丽的沙漠奇观。

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城南5公里处的鸣沙山腹地,宛若文静的妙龄女子,千百年来和鸣沙山长相厮守,水声潺潺,澄清如镜。

自从看过鸣沙山、月牙泉的航拍照片,我就对这里念念不忘。

约了闺蜜朵朵和王小二,筹备着5.1前往。

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还没来得及分享自己对此处的艳羡,朵朵就残忍的告诉我一个事实。

月牙泉里的自然泉水,其实早就干涸。

我们今天看到的月牙泉,是通过地下管道定期注入水源的。

就像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当你知道她的美丽并非原生,而是科技整形的结果,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失落和遗憾。

为什么月牙泉需要定期注入水源呢?

原本清澈的泉水来自哪里?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

这些消息属实吗?

不甘心的我,认真的查看了关于月牙泉的资料。

据地质专家测算,鸣沙山与月牙泉早在一万两千年前,就已形成。

其形成原因,大致有3种流行说法:

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1. 月牙泉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河道,一直得到地下潜流水源的补给,因而长久不枯竭。

这里说明一下党河。党河是一条由祁连山冰雪融化进入敦煌的母亲河,也是生命河。她滋润着戈壁绿洲,养育着万千敦煌子民。

  1. 这里本是风蚀洼地,当风蚀积累达到潜水面深度时,地面便形成了泉湖。

  2. 这里沙山腹地,自古就有一个湖泊,其月牙的形状是古人刻意修饰的结果。

这3种说法无论哪个,都还好。可是为什么水量越来越少了呢?

敦煌绿洲,历史上是水草丰美之地,有党河、疏勒河流经,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又是丝绸之路的重镇。

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据史料记载,清朝期间,这里的湖泊还有船舶行驶往来。

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曾撰文记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

如果说这两点是文字记录,那么有照片可以追溯的,是1907年。

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当时的匈牙利籍探险者斯坦因从莫高窟,驮走了大量珍贵的经卷。途经鸣沙山有短暂停歇,拍照留念。

照片中清晰可见一汪呈大月牙形的清泉。

如今,这照片挂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会议室的墙上。

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数据显示,当时的月牙泉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有余,平均水深8米多,水质甘冽,澄清如镜。

远非今天我们看到月牙泉这般袖珍。

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也有3个原因。

1、70年代中后期,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生态渐趋恶化,林木死亡,绿洲萎缩,于是地下水位下降变浅。

2、敦煌修建了党河水库,下游的地表径流断流。地表水的缺失,直接影响了月牙泉的地下水的补给。

3、鸣沙山的移动。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1995年到2010年的15年间,月牙泉周边鸣沙山东山、南山山脊向月牙泉移动了8~10米,南北两山间的区域面积缩减了7%。

和20世纪70年代相比,月牙泉四周沙山坡脚移动了13~60米,月牙泉终将要面临沙山掩泉的境地。

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最可怕的是1985年。

当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0.8米。由于水少,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让人唏嘘。

政府意识到问题严重,开始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

如将党河水库回灌补水、给月牙泉“输液”以及实施“三禁”政策(禁止打井、禁止开荒、禁止移民)等。

一度面临干涸危机的月牙泉终于转危为安、暂别“消亡危机”,长时间保持在1.35米至1.5米之间的稳定水位。

然而这一切“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危机。

这些年,敦煌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水资源越来越少,沙化现象日趋严重。

有科学家担心月牙泉有重蹈新疆罗布泊覆辙的危险,会像罗布泊与青土湖一样消失。

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看完这些资料,我对月牙泉有了更深的认识。

原来她并不是嫌弃自己容貌,非要通过科技手段整容的虚荣女子,而是自己曾经的绝世容颜,遭遇了车祸般的变故,不得已才需要采取地下水输液,来恢复。

我的心里开始珍惜这难得的沙漠之泉,更坚定了去看一眼的决心。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引水问题,“沙进人退”趋势如不得到遏制,绿洲失守,敦煌将重蹈楼兰和罗布泊的覆辙,不仅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月牙泉将不复存在,酒泉市也将唇亡齿寒,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质量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月牙泉,早就干涸!五一还去吗?

这并非危言耸听,在自然的变化面前,人力始终微薄,所以我们要敬畏自然,爱惜资源,趁着还能看到这美丽的一汪清泉,出发去看看。

等到有一天连着地下灌溉水源也无法维持月牙泉外貌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要失去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