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至,缅怀先烈!盘点经典二战电影!

清明节至,缅怀先烈!本期小编挑选五部经典二战电影,涵盖了二战的五个主要战场,分别是:欧洲西线、欧洲东线、太平洋、大西洋、中国,每个战场选一部。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

欧洲西线战场:《最长的一天》

清明节至,缅怀先烈!盘点经典二战电影!

最长的一天

在闪电般的解决了波兰之后,纳粹德国在1940年挥师西进,用半年不到的时间把比利时、荷兰、丹麦和法国连续干趴下,所以西线战场的戏大多都是在后半场,这其中以1944年6月盟军的诺曼底登陆,成功的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为分界点。这部《最长的一天就描绘了登陆诺曼底第一天所发生的事情。

就像英美联合进军一样,这部60年代的电影集合了当时英国与美国最红的几大明星。本片投资超过千万美金,拍摄动用了23000名军人,有不少演员曾经参加过真正的诺曼底登陆,连当时的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本人都希望在本片中饰演自己。电影某段的故事甚至成为了好莱坞巨作《拯救大兵瑞恩》的蓝本。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这部电影可以算是真正的煌煌巨制。

欧洲东线战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清明节至,缅怀先烈!盘点经典二战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整个二战,除了中国战场,欧洲东线是死人最多的,这可能跟苏联人和德国人都喜欢大规模兵团作战有关,随便一次突击和反突击就能死个几万十几万人,可以说是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场之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其他偏纪实类的战争片不同,这部改编自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用一个较小的切入点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力量,在那个冷战最高峰的七十年代,它甚至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看来势不两立的美国人也喜欢这部苏联电影。

太平洋战场:《血战钢锯岭》

清明节至,缅怀先烈!盘点经典二战电影!

血战钢锯岭

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互怼,日本人在偷袭珍珠港之后算是风光了半年,但等美国老大哥缓过神来,全力开动战争机器之后,日本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血战钢锯岭》表现了太平洋战场的冲绳岛战役,被誉为《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好的战争电影。这部电影最大的力量并不是宏大刺激的战争场面,也不是来自于跌宕起伏的剧情,而是来自片头的一句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没有这句话,小编觉得这完全可以说是一部科幻电影,看完之后你就会体会到人性的伟大。

大西洋战场:《从海底出击》

清明节至,缅怀先烈!盘点经典二战电影!

从海底出击

相比于打得热闹无比的欧洲与太平洋,大西洋战场显得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但它的重要性却一点也不低。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过,战争中唯一让他真正感到害怕的是德国的潜艇,一旦德国人统治了大西洋,那美国对欧洲的补给线将完全切断,战争的结果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这部电影很少有的从战败者德国人的角度来表现大西洋战场,这部电影改编自占地记者布克海姆的个人自传,这个故事确实是真实的,更残酷的事实是,二战时德国投入4万潜艇兵,最终3万阵亡,死亡率超过四分之三。这并不是他们笨,而是战争太残酷,并且一点都不浪漫。

中国战场:《血战台儿庄》

清明节至,缅怀先烈!盘点经典二战电影!

血战台儿庄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八年里,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000万,从人数上来说,是参战各国损失最惨重的,可以说是苦到了骨头里。本期在中国战场的部分小编选了这部拍摄于1986年的《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开始于1938年3月,属于徐州保卫战的一部分。在此前的大半年里,中国军队基本上是让日本人按在地上揍,连国府南京都丢掉了,虽然在平型关有一次胜仗,但规模较小,这次在台儿庄双方共投入30多万兵力,算是正正经经的一场战役了。

这部电影算是国内表现抗日正面战场最流畅的作品了,它的主导思想上并没有先入为主,而是较为全面的展现战争的复杂与抗战初期的困难,它也并没有一开始就展现台儿庄的激战,而是从周边讲起,最后再把所有的矛盾聚集在台儿庄进行释放,同时点线面都兼顾的不错,从高层到军官到普通士兵,都有精彩刻画。

台儿庄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却是惨胜,最后的镜头极具震撼力,这是一场用中国人民的尸山血海堆出来的胜利,但也就是这种不计任何个人得失的牺牲付出,才打出了中国人的集体认同感,塑造出了这个现代国家的灵魂。


如果其中漏掉你的心头之好,就尽情的在下面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