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 伴随着抚顺环卫设施的升级 百姓越来越有环保意识、环境越来越好

环卫行业40年:机械清扫替代繁重体力劳动

40年前,一把扫帚、一辆手推车,几乎是一名环卫工作者的全部“家当”。他们走街串巷,收集各家各户的生活垃圾和炉灰残余,用辛苦的人力劳动换取城市的干净整洁。

40年后的今天,城市的街路拓宽了,环卫行业的清洁标准越来越高,机械化设备也逐渐取代了部分人工,成为了维护城市环境的“主力军”,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来 伴随着抚顺环卫设施的升级 百姓越来越有环保意识、环境越来越好

大型机械化除雪设备进行除雪作业。记者 张 勇 摄

40年来 伴随着抚顺环卫设施的升级 百姓越来越有环保意识、环境越来越好

环卫工人正在利用排水设备排清路面积水。记者 张 勇 摄

上世纪80年代:环境卫生全靠人力

林飞,新抚区环卫处站前环卫所所长,从事环卫工作近40年,从推着车子沿街收集炉灰和生活垃圾,到管理100余人的环卫大所,林飞几乎见证了我市环卫行业近40年的发展历程。

1982年,还未满20岁的林飞成了一名环卫工人,彼时城市居民大多数还依靠燃煤做饭取暖,除了生活垃圾,每天还要产生大量的炉灰,这些都依靠环卫工人推着车子一车一车向外清运。林飞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垃圾清运工,负责清运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每天最少要清运20车左右。

“我们用的车子就是最老式的带车子,那时候到处都是一排排的平房,收垃圾之前吹一声口哨,大家就把家里的垃圾拿出来往车子里装,基本上一会儿就是满满一车。”林飞说,炉灰大都比较沉,工作繁重且不说,而且灰很大,那个时候基本每一名垃圾清运工都会带着一个修鞋匠常用的厚厚的围裙,再用帽子和口罩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即使与亲妹妹迎面相遇都不会被认出来。

上世纪80年代,环卫行业的车辆很少,而且很多地方的道路也不具备大型车辆通行的条件,垃圾清运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林飞和同事们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往就近的垃圾中转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由清运车辆统一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

“那时候虽然我们每天都清理垃圾,可当时的垃圾收集设施并不完善,城市的绿化和美化设施非常少,老百姓也没有这样的意识,垃圾随意丢弃的事儿还是经常发生。”林飞回忆道。

上世纪90年代—2010年:环卫设施逐步升级

上世纪90年代初,林飞所在的新抚区环卫处只有一台铲车,各个所队需要用车都得提前打招呼排队使用,其它环卫特种车辆几乎都没有。室外的公共环卫设施也只有垃圾池等,并没有如今随处可见的垃圾桶、果皮箱等设施,随着环卫设施的逐步升级改造,城市的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市部分老旧平房开始拆迁,新建起了一栋栋楼房,垃圾道成为了楼房的标配,每层楼中间都有一处垃圾口,居民直接将垃圾扔入垃圾口,随后这些生活垃圾会顺着垃圾道滑到一楼出口,再由环卫工人集中收走,夏季时楼道口气味难闻不说,还聚集了大量的老鼠等。2000年左右,随着城市环卫设施的逐步改进,垃圾道已经不再是收集居民生活垃圾的最好途径,已经影响了市容环境和居民日常生活,随后我市开始逐步封闭垃圾道。

2007年前后,城区所有楼房的垃圾道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立在小区周边的垃圾桶,主要街路沿线、公交车站等行人集中区域也设置了果皮箱等设施,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的情况减少了,环卫工人只需跟随车辆到一个个集中点位收集垃圾,再运往垃圾填埋场就可以了。而这样的工作流程,在历任垃圾清运工、巡查员、收费员等一线工作而今已经成为环卫所所长的林飞看来,已经好了太多了。

“以前每天都是在不停地清理垃圾,有时候还得用手清理,环卫所大多数也跟垃圾中转站建在一起,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跟垃圾在一起,有时候回家做梦都是清理垃圾的场景。”林飞说。

如今:机械化设备成为主力军

很多人也许还记得,当年在学校、单位参与除雪的场景,每场大雪过后,全员手持工具上街除雪,几十个人忙活大半天才能将百余米长的道路清理干净,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每个人都是满头大汗。那时,作为环卫工人的林飞和同事们,相比学生和职工要更加辛苦,一场大雪要清理好几天。而如今,一组机械化除雪设备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几百人一天的工作量,一场大雪过后不超过24小时,大部分主要街路都可以看到黑色路面。

在林飞看来,干了大半辈子环卫工作,最大的变化就从机械化设备大量投入开始。“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卫工作一年一个样,现在我们所里也有带车子,可已经不再像以前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是偶尔才会用到的应急工具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卫生工作,逐步引进各类机械化设备、全面推行无公害除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行业性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一线环卫工人待遇……城市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提升,一台台便捷的机械设备代替了环卫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

2013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环卫机械化作业,五年内市区两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10936万元,购买洗扫车、高压清洗车、滚刷、刮板等各类机械设备,并租用大型运输车辆等参与冬季除运雪作业,实现了主要街路日常清扫和除运雪的机械化全覆盖。据专业人士统计,机械设备的投入,极大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大大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清洁效率,使城市整体面貌有了大幅度提升。以一台洗扫车为例,一天作业6个小时左右,相当于25名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量,如今环卫工人再也不需要经常穿梭在车流密集的马路上捡拾垃圾了。

2015年10月6日,演武新建成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面投入运行,最后一处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演武垃圾场封场工程正式启动,至此我市100%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我市实行了近30年的简易集中堆放处理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阻止了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对环境造成的进一步影响。

如今,全市环卫行业特种车辆达几十种,常备特种车辆近500辆,扫道车、洒水车、撒布车、装载车、刮平机、抛雪车、吹雪机、压缩车、自卸车……已经成为维护城市环境的“主力军”。加之城市各种绿化美化的措施不断升级,积极宣传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百姓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提升,虽然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需要清理的区域越来越多,但城区环境与过去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记者 胡 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