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数字货币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人们不禁要问,一串数字代码怎么可以作为货币呢?

为了了解现代的货币发展样态和趋势,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货币的本质和它的发展历程。所以,今天我们就讲一讲货币的发展历程。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按照一般理解,我们可以说货币是交易的媒介。随着早期人类文明的出现,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逐渐有了生产剩余,这样就为交换奠定了基础。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但是交换过程中很难找到相互之间有需求的人,并且即使找到了也很难衡量不同物品之间的交换比率。所以货币这种媒介就慢慢地演化出现。

使用货币的好处在于,1、我们可以购买任何所需物品,不必要问卖家是否需要货币。2、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一个商品的交易价格,从而衡量交易是否合理。3、我们可以轻易地携带很多货币,方便达成重大交易。4、我们可以大量储藏货币,不必担心其腐烂或损坏。总之,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出现可以说为人类带来的好处非常多。那么什么可以作为货币呢?

我们知道早期的货币是贝壳。为什么是贝壳呢?是因为古时候人类往往生活在内陆,所以海洋里的贝壳是十分珍贵美观的奢侈品,由于数量的稀少使得它具有很高的价值,再加上它本身轻便、稳定、易于储藏,因此贝壳成为了人类早期商业文明的主要货币。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后来随着金属的大规模挖掘和应用,金、银、铜逐渐成为了货币。马克思说过:货币天然非金银,但金银天生是货币。为什么金银可以成为货币呢?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是因为它们具备了货币所必须的四个性质:稀缺性、稳定性、同质性和可分割性。首先,作为货币的物品必须非常稀缺,否则地上的石子儿都能当钱使。其次,货币必须稳定,不能随便就蒸发了。再次,货币必须相同体积就有相同质量,否则就会造成价值不等。最后,货币物品要可以分割,否则你守着一大块金砖是买不了一升米的。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由于金、银、铜具备了以上性质,所以世界各大文明都以它们作为货币。比如我们秦汉时期的刀币、五铢钱就是铜做的,唐宋时期开始铜钱和银钱共用,明清时期开始大量铸造银锭。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当然,我们在古代就尝试过使用纸币,比如宋代的交子和明代的大明宝钞。但是,由于古人没有金融学知识,在纸币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很多问题,最终导致纸币无法长期使用。例如朱元璋发行的大明宝钞,由于没有准备金概念,导致了政府大量发行,因而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不得不在正德年间停止使用。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西方历史上同样是以金、银为货币,到了近代仍以金为储备货币。比如英镑的发行就是以金为本位。只有在战争期间,为了应付巨大的战争开销才不得不废除金本位,超发货币。比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欧洲各国的财政崩溃,不得不废除金本位。

1944年,为了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金融秩序,欧洲主要国家派代表参加了由美国主导的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公园举行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美元以固定比率与黄金挂钩,世界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由于美元的背后就是黄金,因此美元被称为“美金”。美元也因此成为了世界货币。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但是这个体系建立之初,就有人提出了质疑。

美国一个叫特里芬的学者提出了所谓的“特里芬难题”,大致意思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黄金的总量大致是固定的,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率也是固定的,那么美元的总量就是不变的。当美国处在贸易顺差时,大量的美元就会进入美国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当美国处在贸易逆差时,大量的美元就会流出美国造成国内通货紧缩。这样总会导致国内货币量失衡。

最终,特里芬一语成谶,由于越战使得美国经济陷入泥潭,各国丧失了对美国的信任,开始用大量的美元兑换黄金,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大幅下降。美国不得不在1971年停止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在1973年宣告结束。

后来,在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建立了牙买加体系来维持金融秩序。就在那时起,黄金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各国纸币的背后也都不再以黄金作支撑。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由于货币发行量不再以黄金储备量作为基础,各国政府或是为了迎合民众,降低失业率,或是为了度过经济危机,减少经济波动,总之纷纷开始大量的印发货币。

这样的行为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人民群众的资产大幅缩水。从而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传统货币的发展史,接下来我们讲一下数字货币的代表比特币,从而简单地了解一下什么是数字货币。

比特币模式的出现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可见,这一种数字货币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传统货币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弊端。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传统货币的最大弊端在于发行量没有严格规定,各国政府为了眼前的繁荣而利用央行不断超发货币,进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有很多经济学家希望货币发行的权力分散到民间,避免政府的操控,也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

比特币是利用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这就意味着货币的发行不再依靠中央政府,任何一个利用计算机上网的人理论上都可以生产比特币。这样就实现了货币发行去中心化的目的。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另外由于比特币是利用互联网交易,这样全世界都可以流通,避免了外汇管制、汇率波动的问题。而且,操控任何一枚比特币都需要私钥,这就避免了货币丢失、造假等一系列问题。

最重要一点,比特币的总量是有限的,根据其设计原理,总共制造量不会超过2100万个,完全不用担心货币超发。

正是由于比特币的设计特点解决了传统货币存在的很多问题,人们才会看好它的前景。那么就目前来看,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可以取代传统的纸币吗?

不可能。为什么?

货币的使用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保持币值稳定,否则就失去了衡量价值的作用。而比特币从发行至今币值的变化幅度成千上万倍,从而变成了金融投机品,已不再适于广泛的应用。

而且,由于它的互联网属性使得它的流向难以被监管,很可能促进犯罪行为的交易。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币量有限,设计者本想通过控制总货币量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维持物价稳定,货币量必定是不断增加的。一旦供给数量减少,就会造成通货紧缩,从而抑制生产,造成萧条。

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以上这些弊端使得比特币难以取代传统纸币成为主流货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比特币不是一个骗局。它是针对传统货币的弊端,利用新兴技术所开发的新型货币。它具备了传统货币所不具有的很多优点。但是,它本身的缺陷使得它在目前来看还无法替代传统纸币。所以,建议大家对其还应保持一种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观望态度。

以上就是对人类货币发展历程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