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神剪李淑琴:傾心剪紙數十載,完成作品上千幅卻給多錢也不賣

在神東礦區有一位大姐姐,

她播愛於剪鋒,傳神在鏤空

傾心剪紙創作數十載,完成上千幅作品,

還屢次獲國內外大獎,

一把“神剪”表達出對美好生活、吉祥幸福的期盼。

本期,小圖帶你走進煤海“神剪”李淑琴

▼▼▼

 工作室一角,李淑琴蹲跪在地上挑選作品,準備參加第三屆中國(濰坊)民間藝術博覽會。這些剪紙作品有些是單色,有些已經套好顏色,精心粘在宣紙上,李淑琴小心翼翼地翻動著,像呵護寶貝一樣。

煤海神剪李淑琴:傾心剪紙數十載,完成作品上千幅卻給多錢也不賣

“有人看中想買嗎?一幅大概多少錢?”看著厚厚的一摞剪紙作品,記者忍不住問。

“不賣,給多少錢都不賣,捨不得。”

“啊?賣了你可以再剪嘛!”

煤海神剪李淑琴:傾心剪紙數十載,完成作品上千幅卻給多錢也不賣

“我不喜歡複製它們,因為每次創作心情都不一樣,再剪的時候我又會有新想法,所以每次創作出來的作品完全不一樣。這些作品都只有一副,我捨不得賣。”李淑琴說著,拿起烙鐵小心翼翼地把作品捲起的一角烙平,然後拿起來放在桌上。

煤海神剪李淑琴:傾心剪紙數十載,完成作品上千幅卻給多錢也不賣

桌上放著李淑琴正在創作的一副,表達的是田園豐收的喜人景象,作品還沒起名兒。李淑琴挑選了多色彩紙為作品套色。

煤海神剪李淑琴:傾心剪紙數十載,完成作品上千幅卻給多錢也不賣

“你看,這顆小棗我給它配上顏色和小花,它就‘活’了。”一塊小紅紙在剪刀下左右旋轉,秒變雲鉤圖案貼在作品上,一顆橘紅色的棗子在黑白鏤空間凸顯,果然鮮活起來。李淑琴說:“我會用很多顏色把它裝飾起來,到時你就能看到田園豐收的美景。剪紙套色在於心境,有時候自己情緒不好,心不靜,套色就亂了,失去了表現主題。你看那個,我不喜歡它,準備重做一副。”李淑琴說。

“嗯,五顏六色的,看不出主色調。”

“是的,那是我在2016年創作的。那一年是我人生中最坎坷的日子。”李淑琴把記者帶進了她的回憶。

煤海神剪李淑琴:傾心剪紙數十載,完成作品上千幅卻給多錢也不賣

從畢業到進入神東工作,李淑琴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工作安穩,痴心剪紙,她的日子簡單幸福。然而生活不會總是風平浪靜。2015到2016年間,李淑琴在單位工作遭遇挫折,心性單純的她被人誤會、遭到非議,一度沉迷沮喪,無所適從。屋漏偏逢連夜雨。家中婆婆因病離世,李淑琴和愛人忙碌中承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緊接著,李淑琴的父親又腦出血住院,她瞞著母親,請假和妹妹一起陪護父親。後來,兒子又患病住院,那段時間李淑琴忙得焦頭爛額,加上單位工作事情的困擾,她無從辯解,心理上無比痛苦,身心不堪重負的她一度失語。剪紙就成為她的精神寄託,為家人健康祈福剪,為感恩醫生護士剪,為內心委屈苦悶剪……後來父親和兒子都康復出院,工作事情也妥善解決,在親人的關心中,李淑琴漸漸好轉起來,恢復了往日的模樣。“現在再看那些剪紙,是反映祈福、感恩的就看著舒服,色彩也明快。那些看著不好的作品,一定是當時心裡痛苦時剪的。我覺得自己是退步的,思想複雜了,剪出來的東西沒有陽光了!”李淑琴說,“想法單純點好,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本真。”

當她拿出幾幅作品對比看時,記者從中理解了李淑琴話中的含義,當真是作品如人品。

煤海神剪李淑琴:傾心剪紙數十載,完成作品上千幅卻給多錢也不賣

受外婆的感染,李淑琴從小就迷上了剪紙。外婆即興創作,看到雞就剪一張雄雞報曉,猴子、老虎、狗都是外婆的創作素材,李淑琴則是外婆的小幫手,看到、想到什麼就剪什麼。1989年,李淑琴中專畢業後,隨父親來到大柳塔進入神東設備維修中心乾製圖工作,後來調到物資供應中心做過保管、驗收工作,後來走上核算崗位。李淑琴是走到哪兒剪到哪兒。逢節過年,同事都會來要她剪的窗花裝扮年味;朋友結婚,李淑琴會剪出各種漂亮的拉花布置新房。一來二去,李淑琴的剪紙技藝在礦區小有名氣,同事眼中的李淑琴是個心靈手巧、性格單純、心地善良的好姑娘。

煤海神剪李淑琴:傾心剪紙數十載,完成作品上千幅卻給多錢也不賣

在神東工作穩定、生活富足,幾年中,出於對剪紙的熱愛,家人也非常支持,李淑琴多次自費去安塞、延安等地學習陝北文化、學習農民畫,也結識了不少陝北地區的剪紙藝人,她的作品經人推薦參賽,多次獲獎,並且在神木縣成功舉辦了第一次個人作品展。但是李淑琴卻說:“我剪紙是因為喜歡,不是為了參賽而去創作。每一天的生活,我用剪紙記錄成長的心情、祈福和收穫。不吃飯不睡覺行,不剪紙不行。”在她的工作室裡,看不到一個獎盃、一張證書,唯獨擺著的一張是她和閨蜜好友的合影,那是2017年她們幫助李淑琴完成個人作品展後的紀念。

煤海神剪李淑琴:傾心剪紙數十載,完成作品上千幅卻給多錢也不賣

更多人通過作品認識了李淑琴,同時也對剪紙技藝產生興趣。李淑琴被邀請到山東、杭州等全國各地去講課。講課都是義務的,總是超時。李淑琴說大家愛聽想學,她就講、現場演示、修改作業,一個小時的課程經常是三五小時還在繼續。2017年底,神東煤炭集團公司為李淑琴開設工作室,她也調入文體中心,專門從事起剪紙創作、傳承工作。

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事業,公司為李淑琴創造了好條件,同時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搭建了平臺。如今,下鄉學習、潛心創作、外出講課幾乎是李淑琴工作生活的全部日程。

煤海神剪李淑琴:傾心剪紙數十載,完成作品上千幅卻給多錢也不賣

煤海神剪李淑琴:傾心剪紙數十載,完成作品上千幅卻給多錢也不賣

剪紙藝術的根在民間。小時候的記憶,姥姥盤腿坐在熱炕上,嘴裡講著她年輕時候的故事,手裡邊剪、邊貼、邊繡。現在回想起來,李淑琴覺得那時創作的作品特別純淨、隨心、本真。“所以近期我努力在民間學習,沉下心來好好創作。”李淑琴說要把對公司、對生活、對身邊人的感恩帶進作品裡,讓自己的剪紙作品充滿陽光、傳遞正能量,將祖國的傳統文化永遠傳承,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