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捷:貿易戰這麼快就偃旗息鼓了?有些人怕是要失望了

導讀:貿易戰、減稅戰、科技戰、金融戰,目標最終指向資產泡沫

提要:

1、變臉之戰——小刀割肉、見利忘義的貿易戰

2、戰中之戰——暗流湧動、釜底抽薪的減稅戰

3、爭鋒之戰——內守外攻、兩強相撞的金融戰

4、保衛之戰——只許穩定、不許添亂的房地產

5、持久之戰——強人治國、擋者披靡的意志戰

在短短的一週之內,中美貿易戰就重新回到中國一貫倡導的談判軌道上,其轉折之快著實令人驚訝。

中國外交部、商務部、劉副總理先後強硬表態,美國人真的這麼快就屈服了?

想得太簡單了。

別以為貿易戰雙方妥協、做點讓步,就此可以偃旗息鼓、和平共處,天下恐怕沒有這樣的美事兒。

01

變臉之戰:小刀割肉、見利忘義的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攪動了整個世界。

這場貿易戰不僅僅是針對中國,也不加選擇地把西方盟友一網打盡。

特朗普智商太低了嗎?

特朗普深知“小刀子割肉、痛卻能忍”的道理,只要能從每個國家身上收割一小塊肥肉,就足以幫助美國GDP增速從2%上升到3%以上。

這正是特朗普作為商人的“精明”之處:先舉起大刀,再拉攏小弟,最終既可以迫使盟國讓利,還可以形成圍剿中國的利益共同體。

於是,無中生有的高額關稅,變成拉攏盟友的一記“妙招”。

日韓澳等國無不搖尾乞憐、臣服於地。

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把盟國也當成貿易對手和要挾對象,必然在政治上失分,導致盟國的離心離德,歐盟的強硬對懟就證明了這一點。

在特朗普“美國優先”的一路高歌中,西方世界的價值同盟快速走向解體是遲早的事。

現在,美國自己又主動放棄了貿易戰,反覆無常的背後邏輯又是什麼呢?

這絕不是特朗普所說的“貿易戰是好事而且容易贏”。

恰恰相反。

商人們希望貿易伙伴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呢?希望貿易金額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呢?

毋容置疑,沒有哪個商人希望生意越做越小,特朗普當然也不會例外。

貿易戰沒有贏家,爾要戰、戰便戰,就是中國強硬的最大底牌——貿易戰只為得利、而非斷交。

中國古話說得好:“和氣生財”。

聰明的生意想要做大,就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就像中國的“一帶一路”。

合作並做大蛋糕才是唯一的選擇。

特朗普宣稱要減少中美貿易逆差1000億美元,路徑選擇只有五條:

1)減少進口數量;

2)降低進口價格;

在世界貿易不斷增長、成本難以下降的趨勢下,這兩條路顯然都是不現實的。

3)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雖然可以減少美元計價的出口貨物價值,進而減少了貿易逆差,但是,弱勢美元符合美元霸權的長期利益嗎?

4)提高對華出口價格;

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中,這也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5)增加對華出口數量

這是美國減少逆差、做大蛋糕的唯一路徑。

無怪乎中國駐美大使可以將美國一軍:“中方願意更多從美進口,但美方做好增加對華出口的準備了嗎?”

顯然,若沒有中國政府的配合與支持,所有的選擇都是不可能達成的。

貿易戰的最終結局一定是談判、談判、再談判,妥協、妥協、再妥協,儘管是雙方不對稱的妥協,卻可以在不同領域收穫各自相對滿意的結果。

特朗普之所以迅速變臉,一是因為盟友的集體反彈、輿論的全面批評,以及來自票倉、擔心反制的呼聲日益高漲。

二是因為全球股市用腳投票,讓特朗普引以為傲的美股信心重挫、連日暴跌。

特朗普雖然是商人,現在也不得不從政客的角度考慮貿易戰的後果了。

美國中期選舉就在年底,如果特朗普不能兌現競選承諾,就勢必導致共和黨中期選舉失敗,進而威脅其繼續執掌國會,更無法支撐兩年後特朗普謀求連任競選。

這再一次印證了特朗普就是個唯利是圖、出爾反爾的“精明”商人。

以敲詐為目的、以威脅為策略、以談判為手段,本就是特朗普一貫的商業策略。

中美很快回到談判桌前,顯示了中方並不想打貿易戰,更顯示了特朗普“以戰爭換談判”的急不可耐。

但中國十九大和兩會已經結束,政治穩定、經濟向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應對中美貿易戰。

打破零和遊戲規則,以不變應萬變、以點穴對拳擊、以篤定製狂躁、以時間換空間就是中美貿易戰的最佳應對策略。

開弓沒有回頭箭。中美貿易戰不會輕易停火,以特朗普的反覆無常,在其安撫了美國股市和西方盟國之後,還會有再次開打的可能。

如果中美只有貿易戰,顯然又低估特朗普了。

美國在戰略思維上一直走在世界前面,全球霸權能夠維持這麼多年,也恰恰是石油美元、科技競爭、軍備競賽的戰略領先。

美國對華政策正在轉向戰略層面的全面圍剿。

02

戰中之戰:暗流湧動、釜底抽薪的減稅戰

貿易戰並不可怕,中國改革開放數十年來,幾乎每天都在應對反壟斷、反傾銷、反補貼,中國已經不乏應對經驗和反制措施。

貿易戰只是利益之戰和名譽之戰,要麼損失裡子、掙足面子,要麼損失面子、拿回裡子。即使貿易逆差縮小,也不會讓中美經濟增長趨勢發生逆轉。

減稅戰是特朗普的第二戰【詳見2017-02-05微信文《歐陽捷:特朗普新政 會掀起全球減稅競爭大潮嗎?》,點擊鏈接可直接閱讀】。

減稅之戰並非只是針對中國。

美國減稅勢必引起世界各國跟進減稅,當然也讓美國四面臨風、八面樹敵。

減稅戰打擊的是世界各國尤其是高福利國家和強政府經濟,通過競爭性減稅迫使企業這一重要經濟資源在全球範圍重新佈局並更多流入美國,進而抑制高社會福利國家和高行政成本國家的發展。

減稅戰的本質是吸引企業迴流美國,讓美國的經濟增長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岩石上而非虛擬經濟的沙灘上。

但企業迴流的邏輯並不完全在於減稅。

一方面企業希望降低直接成本,不只是減稅,更需要產業鏈成熟、零配件齊全、交通運輸便捷,才能降低生產、物流、行政等直接成本。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體系,一家企業遷走未必會降低生產、物流成本,中國產業鏈優勢也使得更多依靠上下游的企業很難被吸引到美國。

另一方面,企業更需要服務優、更安全的營商環境,政府需要減少政策多變和對企業營運的無謂干擾,才能間接降低企業的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

減稅戰雖然極具威脅,但中國已下了先手棋,今年還將減稅萬億元以上,中國並不懼怕減稅戰。

在很多領域,儘管中國已經有了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和產品,比如航天技術、量子通信、高速鐵路、移動支付。

但在精密測量與加工製造、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互聯網物聯網、金融服務等方面還遠遠落後於日本、德國、美國。

中國應當利用定向減稅來留住高新企業、創新企業、朝陽企業、高端製造業,並激勵企業的自主創新與產業升級。

減稅之戰可以倒逼中國加速改善營商環境、扶持新興產業、補齊產業短板,倒逼中國政府進一步縮減財政、扶持企業、放水養魚、做大經濟,從長期來看,壓力也是動力,這未嘗不是中國轉危為機的大好機緣。

美國同時還在開打第三戰——科技戰。

美國一方面限制技術出口,並且要求中國加大產權保護,繼續收取高額壟斷費;

另一方面,限制中國華為等科技企業投資美國,瞄準的目標就是《中國製造2025》,來抑制中國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物聯網等諸多經濟發展制高點領域的科技革命競賽。

然而,這還沒完。

特朗普說,更大的還在後頭。

03

爭鋒之戰:內守外攻、兩強相撞的金融戰

3月26日,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已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而且可以用人民幣兌換黃金,這等於把美國人玩不下去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重新搭建起來。

中國,率先打響了金融戰,這就動搖了美國美元霸權的根基,也為人民幣國際化打開了新局面。

美國將會發起一輪接一輪的飽和攻擊,通過繼續增發國債、持續不斷縮表、更加陡峭地加息,正在製造美元流動性的巨大緊缺,同時推動強勢美元迴歸。

美元荒似已再現。

Libor-OIS息差快速增加,反映美元流動性正在收緊,這就意味著借錢不易,或許一切都在美國金融戰略的計劃之中。

歐陽捷:貿易戰這麼快就偃旗息鼓了?有些人怕是要失望了

金融戰是一場消耗戰,在明斯基時刻來臨之前,不會出現真正的大決戰。

美國用貿易戰減少中國出口,進而減少外貿順差,減少外匯儲備,同時人民幣超發失錨,流動性被迫收緊;

用減稅戰抽走世界工廠的產品線與資本;

用科技戰壓制中國高端領域發展和未來領先優勢;

用雙邊協定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

用金融戰抑制人民幣國際化和國際儲備貨幣趨勢……

當市場拿不到更多的美元,中國外匯儲備彈藥不足,類似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明斯基時刻來到之時,美國對華金融戰就可以完成最後一擊,人民幣大幅貶值,引發中國資產價格重估,最終房地產失血、樓市泡沫破裂、經濟哀鴻遍野。

歐陽捷:貿易戰這麼快就偃旗息鼓了?有些人怕是要失望了

中國面對的最大風險依然是系統性金融風險。

過去,中國過度依賴債務來刺激經濟導致的債務風險敞口依然是最大的隱患,如果不能在金融戰決戰之前消除隱患,金融戰勢必陷入腳跟不穩、被動挨打的地步。

與此同時,中國更需要加快完善金融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銀保監管合一也說明規範治理金融業混業經營的緊迫性。

中國的對策就是堅定不移去槓桿、抑泡沫。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定調:“管住貨幣供應總閘門”。

劉副總理也已經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繼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爭取在未來3年左右時間,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結構適應性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系統性風險得到有效防範,經濟體系良性循環水平上升。我們對打贏這場戰役充滿信心,思路也非常明確”。

未來三年,就是中國抵禦化解金融戰的關鍵時期,這一仗只能勝不能敗。

當然,三年之內,海外房地產不用想了,外匯已經不是普通的子彈,收緊外匯絕不是權宜之計。

04

保衛之戰:只許穩定、不許添亂的房地產

中美貿易戰不會輕易停火。

只要看看白宮前國師班農的演講和接二連三進駐白宮的鷹派人物表態,就知道貿易戰只是前哨戰。

中國要做好出口下降、投資不增的準備,用增加消費、擴大內需來穩定經濟增長。

解決消費有效供給無疑是最為迫切的任務,這不僅體現在物質需求的升級換擋,更體現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文化等方面的彌補短板。

不僅如此,中國還要加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除消費的後顧之憂,才能有效釋放消費力。

中國可以選擇那些多年保護卻少有進步的產業,用鯰魚效應來倒逼企業放棄壟斷、改革創新,比如石化業、電信業。

中國還可以把不涉及國家安全和產業安全的產品進口關稅降下來,比如藥品與醫療器械,放開醫療機構准入和醫療保險市場,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好的醫療服務。

中國更可以扶持養老產業,引進和發展先進的養老模式、養老保險、養老產品和醫養服務,化解老齡化危機。

這一切都有賴於推進改革、簡政放權、打破壟斷、激活市場。

韓副總理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將堅韌不拔、一往無前地推動改革。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加快推進政府改革,將最大限度的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的減少政府對市場經濟的直接干預”。

只有回到十八大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軌道上,才能真正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實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心有所屬”的美好生活。

歐陽捷:貿易戰這麼快就偃旗息鼓了?有些人怕是要失望了

那麼,我們還會不會再回到依賴投資和房地產的老路上呢?

未來三年,“去槓桿、控債務、防風險”仍是中國經濟治理的三大要務,在此大背景下,中國必須降低新增投資強度,才能真正去槓桿、控債務,才能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這就要求投資保持穩定。

中央政府叫停包頭地鐵項目並公佈城市負債率等不符合指標的地鐵項目,意味著控制地方政府負債動了真格。

地方債得到控制,基礎設施投資也就難以持續增長。

房地產過快增長,勢必帶來房企和居民的債務增加,放大系統性金融風險;

房地產失速下降,也會捅破資產泡沫,導致居民財富巨大損失。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先生指出:“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不要主動去擠破,同時也不能讓泡沫繼續吹大”,這已經充分體現了決策層“維穩”的真實意圖。

未來三年,印鈔票不會再現,去槓桿不會停步,樓市調控不會退出,如果某些人幻想過去三年週期還會回來,這回恐怕要徹底失望了。

指望貿易戰損害中國經濟,逼迫我們再回到依賴投資和房地產的老路上,顯然是特朗普所樂見的,當然也是不可能再現的。

【詳見2017-12-10微信文《歐陽捷:美國加息、縮表、減稅,國內樓市會變天?》,點擊鏈接可直接閱讀】。

未來幾年,中國既不是增投資也不是降投資,而是穩投資。

不會再依賴房地產去拉動經濟增長,但也不會允許房地產拖累經濟增長。

在這個時候,房地產只許穩定、不許添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