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基因①|全市11个操作能手,9个来自这个厂

生活在新沟镇街燕岭社区的东西湖人,都靠油纱路出入。这条主干道由纱厂而起,尽管纱厂如今已不在,但道路两旁带有纱厂字样的餐馆商店,仍保留着当初东西湖棉纺织厂残存的印记。

改革的基因①|全市11个操作能手,9个来自这个厂

东西湖棉纺织厂 资料图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的到来。东西湖提出依靠改革、依靠工业实现强区富民。发展区场两级工业,发展家庭农场,发展民办企业。

东西湖棉纺织厂的辉煌,由此开始。

1969年筹建,1971年开始投产,1982年扩建北布厂项目,1983年扩大产纱能力至1万纱锭,年产量和年出口量都达到新高。

资料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到1988年,东西湖棉纺织厂一直是东西湖区的主要大型工业企业,也是东西湖区的财政支柱,其固定资产,产值、利润在很长时间都占到了全区工业的40%以上。

彼时的东西湖棉纺织厂,一派城里气息。有独立的医院、学校,集中的家属区,现代化设施的俱乐部里一应俱全,三天两头就有电影放映或是文艺演出,还能欣赏琴棋书画。

改革的基因①|全市11个操作能手,9个来自这个厂

当时的职工俱乐部 图@狼之天下博客

全厂从领导到职工,每个人都鼓足干劲。

干部从不参加婚事酒席

企业的辉煌,离不开一支作风硬素质高的干部队伍。

80年代,党委书记一家三代五口人仅住41平方米的房子,远低于全厂每人实际10.04平方米的标准,而且5个厂级干部都没有超过这个标准。

改革的基因①|全市11个操作能手,9个来自这个厂

东西湖棉纺织厂的红砖住宅区 图@狼之天下博客

改革的基因①|全市11个操作能手,9个来自这个厂

东西湖棉纺织厂的红砖住宅区 图@狼之天下博客

当时工厂青工多,干部不参加婚事请酒,以免增加年轻夫妇的负担。

职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也被充分重视,每年都召开两到三次,绝不走过场,一定要集中解决一两个重大问题。

东西湖棉纺织厂,也因此成为当时区级干部、区中层干部的重要来源。

副总工程师自学英语使用设备

知识分子的作用,在东西湖棉纺织厂,得到了充分发挥。

曹佩珍是当时东西湖棉纺织厂的副总工程师,生在高级职员家庭,但三中全会后,这位已经工作13年、“出生不太好”的老职工,被委以重任。

1982年,东西湖棉纺织厂从香港进口设备,准备完成一万纱锭的设计,但这些进口设备,并没有中文资料,全是英语。

曹佩珍是俄语专业出身,并不懂英语。于是她决定从零开始,自学英语,最终借助字典,看懂了设备使用资料说明,然后对照设备,自己量,自己画,把设备使用技能掌握到手。

涌现大批操作能手

为了鼓励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当时的东西湖棉纺织厂经常开展灵活多样的岗位练兵和操作表演。诸如 “ 共青团机台赛 ” “ 四姐妹赛 ” “ 对手赛 ” 以及树 “ 捉疵大王 ” “ 修织明星’“ 纺纱明星 ” 等等,名目繁多,并且把竞赛和立功受奖、休养挂起钩来。

改革的基因①|全市11个操作能手,9个来自这个厂

如今在燕岭社区依然能看到有老人穿着当年的纱厂工作服 图@狼之天下博客

1978年武汉市纺织局举行操作能手比赛,获奖的11名优胜者中,有9名是东西湖棉纺厂的工人。

1986年,他们生产的宽幅纯棉布,在秋季广交会上一次被外商订完 。还有试制生产的防雨布,被做成风衣,代表湖北省参加世界亚太地区博览会,受到外商称赞。

改革的基因①|全市11个操作能手,9个来自这个厂

棉纺厂改制后主要生产区由新东棉收购,这是油纱路上的正门 图@狼之天下博客

改革的基因①|全市11个操作能手,9个来自这个厂

透过厂区的大门,还能见到当初繁荣时期修建的花廊 图@狼之天下博客

1978年到1985年间,是东西湖区经济放活,工业起步阶段。封闭的官办商业被改革,开放式、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建立起来。

到198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695万元,其中镇办工业569万元,队办工业536万元,联户及个体工业590万元。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已经准备好迎接春天的到来。

来源:综合《东西湖改革开放实录》《追赶时代的节奏——武汉市农垦东西湖棉纺织厂见闻》、@狼之天下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