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最喜欢吃的这两道菜,你吃过吗?

我们以前说过,清代的宴席当中,等级最高的是有烧猪或者烧方的宴席,也就是烧烤席。此外依次是燕窝席、鱼翅席等。其它还有鱼唇席、海参席、蛏干席、三丝席(鸡丝、火腿丝,肉丝为三丝)等。

此外,各地还有全羊席、全鳝席、豚蹄席等,根据各地方的物产特色而定。

李鸿章最喜欢吃的这两道菜,你吃过吗?

宴席等级的差别自然会在价格上体现出来,比如在清代的兰州,一桌烧烤席需要一百多两银子,一桌燕菜席要八十多两,一桌鱼翅席要四十多两,再低级的为海参席,需要十几两银子,而一桌全羊席只需要二三两银子。

这其中,最便宜的全羊席最为实惠,一只羊可以蒸、烹、炮、炒、爆、灼、熏、炸,滋味丰富。因为兰州的羊多,换到别的地方大概不会这么便宜了。

清朝时还有另一种宴席的分类方法,是以席上碗碟的多少来划分。有十六碟(八大八小)、十二碟(六大六小)、八碟(四大四小)等几种规格。

这其中所用的碗,也有大小之分。大碗通常用来盛装全鸡、全鸭、全鱼或者汤、羹,小碗中盛装的则是煎炒一类的菜品。

李鸿章最喜欢吃的这两道菜,你吃过吗?

这里所谓的“碟”,也就是古代的“饾饤”,在清朝时大多盛装冷荤(干脯)、糖果(蜜渍品)、干果(花生、瓜子之类)、鲜果(梨、橘之类)。当然,碟中也可以盛菜,也就是热荤,但比盛在碗中的菜量要少一些。

清代的宴席中间也会进一次或者两次点心,味道有甜有咸。到了道光年间,筵席制度趋于简化,不再使用小碗,只用大碗、大盘,名称变为“十大件”、“八大件”等,糖果等项目比从前删减了许多。

清代宴席使用的器皿也相当精致。《竹叶亭杂记》中提到,嘉庆年间,因为内务府的磁器仓库里的存物太多,库房装不下了,只好拿出许多瓷器出卖,大量珍贵的瓷器流传到民间,其中有许多精美的明代瓷器。

也因此,当时北京城中的宴会,器皿非常精美,许多过去罕见的器皿也会摆出来用,让许多官员都感觉十分新奇。

李鸿章最喜欢吃的这两道菜,你吃过吗?

清朝的宴会也有许多的规矩。每次宴会,不论地点是在家中还是公署、酒楼,宴会开始之前,主人都要在门外迎客,主客见面,互相长揖为礼。

通常客人先坐在一旁,主人用茶点或者水旱烟敬客,等桌面酒菜备好之后,相邀入席,就是“定席”,或者称为“按座”。

客人坐次的排定,也很有讲究:如果是有许多桌,一般以在左侧的桌子为首席。在每一桌上,也以左侧最高一位为首座,与它相对的座位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坐定之后,主人为客人敬酒,客人必须起立来接。

清代的官员一定还要注意宴会的地点——清朝惯例,官员不能进入戏园和酒馆,否则处分极严。同样的宴会,如果摆在酒馆中,官员就不敢参加,但如果摆在饭庄、饭堂上,官员再去就不算违规。

李鸿章最喜欢吃的这两道菜,你吃过吗?

于是为了生意,许多酒馆都改名为“某某堂”,并且挂上“包办筵席”的招牌。比如某位尚书喜欢太升酒馆的菜,特意让它改名为“太升堂”。而李鸿章最喜欢吃聚丰堂的荷包鱼翅和鳜鱼片,因为聚丰堂算是一处饭庄,李鸿章可以大大方方地走进去享用。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