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路線圖由張迪(瀋陽日報)製作

老瀋陽真正的故事不是赫然在書本、雜誌或宣傳冊上,而是源於市井煙火氣,街頭巷弄的老建築

“同澤”源自哪裡?宋微宗跟咱老瀋陽還有段故事!瀋陽大學的前身是座公館?東北大學真正的誕生地你絕對想不到!!!

同澤男中,名字取自詩經。1925年,張學良,同意郭松齡提出辦中學提高軍官文化素質的建議,開辦同澤中學,招考初中學生兩個班(全部是男生),總計104人。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校區舊址正門

1925年秋,郭松齡倒戈反奉失敗後被殺。1926年張學良親自接辦同澤中學,任董事長。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原瀋陽大學小河沿校區使用時期校區北側禮堂舊照

與同澤女中一樣,該校以“同澤”為校名,取自《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澤”,旨在培養桑梓子弟,同仇敵愾,共報家仇國恨。“九一八”事變後,學校停辦解散。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原瀋陽市二十七中學使用時期校區正門舊照

學校教學樓為兩棟,南北走向,兩樓之間空地的北側蓋有一棟禮堂。教學樓對面,東西建有對稱兩棟平房,其中一棟小樓為圖書館。

1949年-1952年該校由瀋陽市第二中學使用

1953年-1965年

由瀋陽市第二十七中學使用

1970年-1980年由瀋陽市師範學校使用

1980年-2000年瀋陽大學小河沿校區使用。

現 狀現在為惠民謦苑居民住宅小區使用。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原瀋陽大學小河沿校區使用時期校區北側舊照

輝宗寺,因宋微宗被關押於此而聞名。在德勝門與天佑門間的“南門臉兒”曾有一處特別的寺廟,叫做輝宗寺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這就是當年的大南門南門臉兒一帶,貧兒總校就在甕城西邊。

徽宗寺,之前的名字是樂郊館,它是一家官辦的驛館,館址處於當時的樂郊縣,即更早的三河縣。之所以叫徽宗寺,老瀋陽的傳說中說,徽宗當年被掠押解北上時,曾經過這裡,因龍體不支,押解者也怕出事,便在樂郊館將息了時日。後人將此改名為輝宗寺。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網上所見說是徽欽二帝押解北上遼北段線路,柳塘寒士指出:這個線路圖是當年宋朝去上京納貢時的線路圖。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由東向西看,圖中煙囪右側的那棟樓,就是輝宗寺的大致位置。現址為紅星小區。

宋微宗在位25年,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後世評其“宋微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宋徽宗書法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宋徽宗畫作

貧兒學校,輝宗寺裡的特別學校。在輝宗寺這裡,曾有一所特別的學校,叫做貧兒學校。原址:大南街與小南街間的樂郊路路北。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紅框中的字分別為“貧兒總校”和“輝宗寺”

它的全稱:奉天貧兒學校,由愛國人士閻寶航在1918年創辦,是專門招收貧苦孩子免費上學的特殊學校,在當時的東北可是首創。“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貧兒學校被迫停辦。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瀋陽貧兒學校師生合影

陸軍監獄

,外牆磚雕極其精美堪稱瀋陽一絕

奉天陸軍監獄,始建於1925年年末,由張作霖下令建設。監獄院內建有三棟帶外走廊的兩層灰色大樓(監舍),樓後是伙房、庫房、醫務所、洗衣房以及一個軍人訓練場地;監獄辦公室和警衛室在大牆外。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日偽時期

這裡成為日寇的魔窟,遼南義勇軍著名領導人鄧鐵梅和妻子張玉姝被關押在此。日本人還修建了一條與牆外接見室相連的地下通道,重要的政治犯都是通過這條暗道押入院內。

1945年,蘇軍接管奉天陸軍監獄,用來關押一般的日本戰俘。日寇大概連自己都沒想到這座監獄有一天會關押他們自己。

1946年,國民黨佔領瀋陽後,此監獄用來關押解放軍戰俘和從解放區抓來的區委和農會的幹部。新中國成立前夕,監獄清理了全部犯人,只有國民黨一個憲兵排看守。

瀋陽解放後,監獄由瀋陽市軍管會接收,初期關押國民黨戰俘。到開國大典前,戰俘不得被遣返回家,只有200餘名校級軍官留下繼續接受審查,到1952年被陸續做了處理和安置。

1956年,監獄交由瀋陽市民政局接管並被改造,拆除部分建築,又新建兩棟樓作為民事收容所,結束了其作為監獄的歷史。

舊址:原瀋河區大南街2段發展裡9號,今熱鬧路130號瀋陽市救助管理站址。

沈伯符公館。瀋陽大學前身

沈伯符,又名沈振榮,奉天人,奉軍軍需處處長。對奉系來說,他最大的功績,在於郭松齡反奉時,拒絕為郭松齡提供軍需供應,因此受到張作霖的重視。沈伯符還擔任過京奉鐵路的總辦。他在北京有也公館,據說是崇禎時期某王的王府。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日偽時期,此處建築被日偽當局佔據,改為渾河區政府。

在沈伯符公館所在的華巖寺衚衕裡還有一個”九間房衚衕“,因有一建築的屋脊連接9間房而得名。書法家霍安榮曾在那裡居住,每到過年時,他家貼的對聯經常會被書法愛好者揭走。

位置:瀋河區大南街道慈恩社區大南街華巖寺巷14號

從沈伯符公館向南,便是大井沿衚衕,衚衕因裡面有一眼官井而得名。當年清政府在盛京修完八關,便在每關均修一眼官井。此處的官井自然是大南關的官井了。這個衚衕及其南側的般若寺衚衕裡面共有三座廟,分別是大佛寺、慈恩寺及般若寺。

大佛寺。人過大佛寺、佛寺大過人

瀋陽大佛寺,古名保安寺,寺因佛像高大而得名。關於這座初建於唐,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延以至今的古剎,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很久很久以前,在今大佛寺院中,有一深不見底的古井,井的外面露出了一條碗口粗的鐵鏈。一天,幾個小夥子好奇,到了井邊合力將鐵鏈拽出兩丈多長,此時突然聽見從井裡面傳出了猛獸怒吼的聲音,緊接著冒出臭氣熏天的黑水。小夥子們都被眼前的景象嚇壞了。這時來了一位身穿黑衣的跛腳和尚,他在寺內大作法事,又把隨身攜帶的黑禪杖拋入水中。霎時禪杖變成了鐵鏈,鎖住了井中的猛獸。從此,井水清澈,百姓安居樂業。

這口井在乾隆年間重修寺院時被掩上。離奇的傳說為大佛寺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今天,大佛寺,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等,地藏殿的東、西山牆內各有碑銘,記載著建寺經過和重修地藏殿的概況。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而《瀋陽縣誌》記載的乾隆所書匾額和大銅佛,現均已不存。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雖然如今人們已無法看到大銅佛了,但卻有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流傳下來——人過大佛寺、佛寺大過人。地址:大南街3段慈恩寺巷14號。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慈恩寺,名震東北的廟宇

慈恩寺,是名震東北的廟宇。這裡的和尚到外地表明身份都會受到想當的禮遇。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慈恩寺始建於1628年,清順治、道光及民國年間均有擴建和重修。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慈恩寺山門

正面是山門,門內有鍾、鼓二樓,建築分3路。中路最前面是天王殿,殿內供奉著彌勒佛,其左右兩側為“風”、“調”、“雨”、“順”四大護法金剛。向西依次為大雄寶殿、比丘壇、藏經樓。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慈恩寺當年有一個非同一般的和尚,叫作剩人和尚,在盛京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他因寫《再變記》一書,成為身陷清朝文字獄的第一人。在1650年,他組織了冰天詩社,這是盛京最早的一個文學團體,被奉為遼瀋地區佛教開山祖師。新中國成立以後,慈恩寺一直為省、市佛教協會所在地,殿堂經過多次維修,已恢復原貌。地址:大南街慈恩寺巷12號。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般若寺,通過智慧達到涅槃的彼岸

位於般(bō )若( rě )寺衚衕(今般若寺巷)北側,大南街若寺巷8號。由高僧古林禪師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修建。宣統元年(1909)、民國13年(1924),曾兩次重建。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20世紀60年代中期遭到破壞,1979年後進行了維修,重修塑像。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正面大門上懸掛著一塊由著名書法家馮日庵先生書寫的“般若寺”三個金字的匾額。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般若“二字源於梵文音譯,意思是通過智慧達到涅槃彼岸。

寺廟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前方天王殿3間,內塑四大天王、彌勒佛、韋馱像。此建築具有佈局嚴謹、中軸明顯的特點,在中軸線上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兩側為東西配殿,是住持室、僧舍、廚房、齋堂及接待室等。東院是祖師堂,東西配房是僧舍。)、大雄寶殿(殿內塑三世佛,兩側為十八羅漢、後為觀世音、文殊、普賢三大菩薩畫像)、藏經樓。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王樹翰公館,前院已有120年曆史

保存比較完好的百年四合院。原來的官邸分前院、後院兩個部分,前院是現在十六號公館的位置,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為晚清康姓舉人所建,後轉賣給王樹翰。地址:大南街般若寺巷18號。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青磚灰瓦,展現了盛京古城傳統四合院建築的特點,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後院為王樹翰建於20世紀20年代的西式建築,中間為一棟西式平房,兩側為兩棟二層小樓,分別稱為鳳樓和凰樓,合稱為鳳凰樓。

東北大學南校區,東北大學真正的誕生地

東北大學南校區原為奉天師範學堂,後稱奉天兩級師範學堂。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清末時的奉天師範學堂地圖

與位於北陵南側的東北大學舊址不停,此地一直少有人知道,但這裡卻是聞名遐邇的東北大學真正的誕生地。1923年,張學良創建的東北大學即成立於此地。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二十年代東北大學成立不久時的地圖

奉天師範學堂始建於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地點在奉天省城大南關慈恩寺衚衕(解放後為瀋陽市錄像機廠,現在是科學家花園)。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現在原東北大學南校區位置圖

1925年,東北大學理工科遷入北陵新校舍,文法科仍在高師舊校舍上課,從此,東北大學就有了南校、北校之稱。1929年,張學良為改變東北大學南北兩校,辦事諸多不便的情況,又建設了漢卿南樓(文學院教學樓)、漢卿北樓(法學院教學樓)和學生宿舍等。9月,南校全部遷入北校。

即使大多數老建築我們已無法查找到。但不論是誰,只要看到它們,就會被迷住,發出讚歎和感慨。建築的設計者和那些施工人員是如何完成的這些磚雕藝術,這樣的美,永遠屬於瀋陽!

來走一遍藏在瀋陽街頭巷尾的傳奇建築吧!我把老故事講給你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