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1978 年12 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开放的开始。以此为起点,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这股新潮流中,一些人见证了回民区40年的沧桑巨变,昂首走进新的时代。本期带您走进回民区通道街办事处祥和二区业主委员会主任——白福。

白福,回族,回民区通道街办事处祥和二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土生土长的回民区人,60多年来,工作学习没有离开过回民区这片土地,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回民区的社会变迁。时光荏苒,此刻,他正坐在家中,为我们讲述他的生活经历……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1952年3月,我出生在回民区通道街,此后的67年中,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我见证了回民区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1960年,我8岁,记忆中的回民区破烂不堪,东一家、西一家的烂平房和自然形成的村落就是当时回民区的写照,当时的城市建设没有经过规划,所以根本没有像样的马路,只有一些小巷子、小胡同之类的穿插在居民区,顶多能过个自行车,更没有啥地标性的建筑,一眼望去全是平房,家家户户更没有上下水,生活用水用一个大缸装着,用完了挑满,环境卫生也差,冬天一滩冰,夏天两脚泥就是当时的出行写照,现在的年轻人完全无法想象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艰难。

我家一共有8口人,兄弟姊妹6个,我排老二。那时候吃的是糠菜,野菜,主食是把麸子和棒子面做的窝头,所谓的吃糠咽菜指的也就是这吧,贫困和缺衣少食是哪个时代家家户户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孩子多的家庭,生活的压力真的很大。一年四季就一套衣服,冬天烂棉袄一裹,麻绳一勒就是一个冬天,夏天把内里的棉花抽出来,就是单衣,个人卫生也差,浑身的那个虱子呀,没得看,抖抖衣服都能抖下来。上学没有书包,我们用毛巾包着书,老人拿绳子把毛巾两头给穿起来,背在背上就去上学了,业余活动更是匮乏,为了发展体育运动,学校造了一个水泥的乒乓球台,可把我们这些孩子高兴坏了,每天放学那里是我们唯一的乐园。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衣服也整洁了,有运动场地,吃穿都不用发愁,这是过去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变化。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1967年,我15岁,老师看我家庭困难,有一天,他找到我和我说;“呼市供电局在招人,你去试试吧。”经老师牵线,我来到了呼市供电局,经过面试我被分配到了在后勤部门,正式成为一名工人。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被安排到科室中搞企业管理,后来又搞过设备管理,每天的工作就是出来巡视马路上的变压器,高压监控线路,及时处理故障等。

上班的时候,单位没有食堂,只能自己带东西吃,母亲早上给蒸的发面窝窝头,就是一天的干粮,有时不舍得吃,到下午六点下班的时候窝头已经馊了,即使这样也舍不得扔掉,我还有弟弟和妹妹,我省着点他们就能多吃点,可能和现在的孩子们说起这些他们都不会相信吧!

后来,辗转听闻高考开始报名,我便想去考大学,但是后来还是差了些缘分,错过了高考,便成了我心里的疙瘩,如今老了,想想也便释然了,想来人生的旅途那么漫长,不去读大学我任然有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得失真的不用太看重。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1978年12月18日,那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春天的大门,中国的思想开始波澜壮阔的解放,中国的经济开始奇迹般的腾飞,这是中国命运的大转折。这一年,我26岁,和同时代的人一样,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望。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1983年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年,因为我结婚了。我和我的爱人住在单位分的8平方米的房子里,度过了我一生中最甜蜜的日子。家里除了一张床和一个柜子,多余的什么也放不下,但是心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幸福。

1984年的4月份,就在那个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我们迎来了第一个爱情的结晶,我的大女儿出生了。如今看着出落的亭亭玉立的大女儿,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她是我人生最大的骄傲。1985年12月,我们的儿子也降生了,那时候我就在想,日子越过越好了,生活有盼头了。

我爱人在东北上班,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们一直是两地居住,直到1986年她被调回呼市,我们才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自从妻子回来后,我们一家四口,就在那个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经营着属于我们的幸福,这一待,就是25年,虽然平淡,却也觉得很幸福。

单位分的房子在五楼,每日我和妻子背一个孩子,抱一个孩子艰难的爬楼梯,后来生活逐渐好了,我就有个念头,买房子一定要买个一楼的,爬了半辈子的五楼,我要买一楼享受一下。2001年,我们用自己的积蓄在祥和二区买了一套大房子,足足有100多平方米。2005年,政府通知我们要将供电局宿舍拆掉,规划建设高楼,我打心眼儿里高兴,改革开放后,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了,到处都在盖楼,终于也轮到回民区了。

搬进新房的第一个晚上,我和孩子们都兴奋的一晚上没有睡觉。那晚,我躺在床上,想起了以前的生活,如今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不由喜极而泣,看着家乡一天天的变化,感受着国家一天天的富强,我相信回民区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回族人民天生勤劳,又有生意头脑,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回民区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回族人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一些人开始经商,做些传统性的买卖,熟食加工,开饭店,各种小吃,慢慢的市场就开始活跃起来了,后来,政府根据市场规律进行规划建设,便形成了现在的回民区经商环境,现在宽巷子就是回民区经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南来北往的人们都来这里购物,回族人有自己的经商特点,比如各种特色小吃,在其他地方就是买不到,很多外地的人都来这里买东西。变化最大的要数中山西路了,以前的中山西路都是国有的一些小商铺、小商店。改革开放以后,政策才允许私人在那里经商,中山西路商业街就是从哪个时候开始有的雏形,后来慢慢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终于,过去那种吃国家供应粮,买粮食靠粮票的日子都成了回忆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吃的穿的也越来越好,现在家家都有汽车,住的房子也越来越大了,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2015年8月,祥和二区在回民区政府和回民区物业办的帮助下成立了业委会,大家推选我当业委会主任,我就想,我得给咱居民们实实在在的做点事。小区居民结构比较复杂,对于筹钱建设小区美化环境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为了在小区盖个凉亭,我挨家挨户的游说做工作,为了带动大家,我自行垫付了5000块钱,先把事情搞了起来,后来大家被我的这种热情所影响,就也不分你我,纷纷也加入这个工作中来。过去小区里什么也没有,经过小区居民几年的建设,现在小区里亭台楼阁、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人们坐在亭子里乘凉,小孩子在小区里玩耍,小区卫生有的保洁员管理,整个小区的条件越来越好,居民的心情也越来越顺畅。

辉煌回民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白福

如今我早已退休,每天约三五好友去山上骑行,感受着身边的变化,享受着晚年的幸福时光,不禁感叹,日子真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抬头看看挂在墙上的时钟,十一点了,白福又沏上了一壶茶,对我们说,未来的日子,回民区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回民区新闻中心新媒体运营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