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贵州」短短几年时间,六盘水这个村贫困发生率从56%降到0.46%

“清水河”,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名。

2015年3月,六盘水市直机关工委选派的第一书记杨宗渝,初到盘州市柏果镇清水河村报到时,却着实被它56%的贫困发生率吓了一跳。

把群众交办的事,一件一件落实好

带着疑问,杨宗渝立刻开展走访,一个月的时间,把全村4个村民组走了个遍。

杨宗渝发现,村里产业单一,群众的收入80%以上都是靠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群众观念守旧,不愿出门打工,全村318户926人,只有59个青壮年在周边打临工;交通不便,全村硬化路不到8公里,村民买个小钢磨来磨玉米要靠人挑马驮才能运到家门口。

症结找到后,杨宗渝便在院坝会上征求大家的脱贫意见,却有村民告诉他:“你是坐惯办公室的人,给你讲了也是白讲。”

杨宗渝的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个滋味。于是,他又重头开始走访,向老党员请教、向村里的致富能手学习、向镇里的领导求“良方”。

白天走访,晚上就看书、看文件,学习精准扶贫政策。慢慢的,大家开始接受了杨宗渝,跟他“拉家常”。

第一次,有村民跟杨宗渝说:“村里没有路灯,晚上出行不方便。”于是,他向财政等部门申请了25万元的经费,帮村里安装了95盏路灯。

第二次,村民跟杨宗渝说:“村里串户路还有近800米没有硬化,雨天湿滑,老人孩子行走不方便。”于是,他多方联系,协调到大连帮扶资金20万,与村“两委”一道组织力量,修通了串户路。

第三次,村民跟杨宗渝说:“四组的季节性缺水很严重。”于是,他及时向镇里的分管领导报告,从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中协调经费安装了3060米的主管道和1524米的串户管道。

……

就这样,杨宗渝把群众交办的一件件事办实了,大家见到他都特别热情,还开玩笑叫他“咂旱烟、喝包谷酒”,对他的称呼也从“杨部长”“杨书记”变成了“杨哥”“杨叔”,“两委”的干部更是和他拧成了一股绳。

把群众揪心的事,一桩一桩解决好

驻村3年多的时间里,杨宗渝总结出了清水河群众的三大揪心事:教育、医疗和养老。

有一次到村民管小三家走访,看到夫妻两人拉长着脸,一番“追问”后才知道,儿子考上了四川大学,两口子正在为儿子的学费发愁。

杨宗渝连忙打电话询问单位同事,连夜返回单位帮助申请“金秋助学·圆梦大学”助学金,为管小三的儿子争取了3000元的助学款。

从此,杨宗渝便成了村里申请助学金的“专业户”,先后帮村里11名考上大学的孩子申请到了4.1万元的助学金。

同时,他还利用“六一”等节庆日,为村里的儿童送去了6万余元的关爱金、320册课外书籍。

清水河村到镇上的卫生院有9公里,驱车约20分钟,对老年人来说,十分不便。

2017年重阳节,杨宗渝带着支部班子到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联系组建了近20名医护人员的党团志愿者队伍,直接到村开展义诊,免费向95名老人发放了价值5000多元的常规用药,还建起了长效的电话询诊机制,有重大疾病或家庭特殊的,医院免费派车接送,群众一片叫好。

清水河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95人,茶余饭后,没事总会坐着“东家长西家短”。

2016年2月,杨宗渝向市老龄委申请了3万元,为老人们购买了棋牌等用品,向市文广局争取5万元的农村体育设施,利用村活动室建起了“清水河村老年幸福院”。

从此,村活动室成了老年人的“集中地”,天天都来“串门”,家里的青壮年也放心出门务工就业,村里也更加和谐。

把群众期盼的事,一步一步办理好

脱贫致富,一直是清水河村民最期盼的事,如何带领他们脱贫致富是杨宗渝和村“两委”讨论最多的话题。

大家先是把目光聚焦到后山近1000亩的林地上,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跑县科技局、市科技局申报项目、科技论证。

2015年12月,杨宗渝代表村“两委”顺利通过了林下养鸡项目的答辩,争取到了科技经费10万元,项目资金有了,他们随即成立了清水河村专业合作社,鼓励3名党员带头,发动19户村民入股,建成了总投资75万元的林下养鸡场,养殖蛋鸡7千羽、散养鸡2千羽,每户农户获利5000多元。

随后,杨宗渝带着村“两委”紧扣“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和今年的“春风行动令”,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动群众申请“特惠贷”175万元,统一投入贵州宏财聚农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刺梨种植1051亩,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如今,清水河群众的致富路越变越宽,已有35户村民通过财政资金量化入股每年分红2.1万元;102户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41.6万元;35户村民通过特惠贷每年分红10.5万元;55名劳动力到月亮田矿、土城矿务工,每人每月平均增收5000余元。

数据是最有“发言权”的。清水河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56%下降到2017年的0.46%,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1786元,村集体从原来的“空壳村”增加到19.29万元。

回顾3年多的驻村工作,杨宗渝坚定地说:“给群众服好务,群众就会觉得亲,做给群众看,就能带着群众干,发展产业,让群众尝到甜头,群众就会有劲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