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两颗棉花糖就能预测你未来能否成功,你信吗?

只用两颗棉花糖就能预测你未来能否成功,你信吗?

只用两颗棉花糖就能预测你未来能否成功,你信吗?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很多人曾经都相信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什么是棉花糖实验?

“棉花糖实验”是最著名的社会科学研究实验之一:在一名幼儿园孩子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告诉他,如果他能坚持15分钟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然后让孩子一人待在房间。

只用两颗棉花糖就能预测你未来能否成功,你信吗?

这项实验最初是由斯坦福心理学家沃尔特·米舍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米舍尔和他的同僚执行了这项测试并且追踪记录了孩子们在之后人生中的进展。

根据他们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显示,当时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15 分钟,获得双倍奖励的孩子,30 年后的生活比那些无法抵制诱惑的孩子更加成功,身材更好,社会适应性也更强。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项测试表明能够忍耐的的孩子有更强的意志力,能为了长远利益放弃暂时的欢愉,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会使他们更加成功。

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通过这项测试,意味着孩子会离“人生赢家”更进一步。

只用两颗棉花糖就能预测你未来能否成功,你信吗?

被推翻的“棉花糖实验”

不过,上周纽约大学的泰勒·沃兹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的格瑞格·邓肯等学者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报告,他们表示在重复了这项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后,结果和原来的测试有着很大的差距。

原来,第一次的实验中,开始有上百个小朋友参与,而最后配合回访的人数只有 90 多个,并且上百个小朋友都来自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同一个幼儿园…可以说第一次参与实验的样本数量很小,又很单一,很多变量如社会、家庭背景、文化等因素都被忽略。所以这些学者们一直对第一次实验抱有怀疑态度。

于是这些学者在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了调整,引入了更多变量,如:宗教、种族、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孩子的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并重新进行了这项实验。最终,他们收集到了超过 900 例的有效样本。

只用两颗棉花糖就能预测你未来能否成功,你信吗?

结果显示,一旦把家庭的收入、环境等变量考虑进去以后,耐心等待的孩子并不一定会比立刻就吃糖的孩子表现得更好,因此第一次实验所得的结果并不成立!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与未来是否成功其实没有直接的联系。

不过,实验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果:等待棉花糖的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孩子的家庭背景和环境,穷人家的孩子会更难等到第二个棉花糖。因为对穷人家的小孩来说,光拼自控力不足以抵消社会环境带来的劣势。

所以,环境对于孩子人生的塑造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而早期社会研究却严重低估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这意味着也许并不是意志力让孩子实现长远成功,而是家庭条件先影响了意志力,同时又影响了未来成功的可能。

只用两颗棉花糖就能预测你未来能否成功,你信吗?

为什么家庭条件差的孩子不愿意等待第二颗糖?

经济压力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保障更少一些:储藏室里今天可能会有食物,但或许明天就没了,所以等待是有风险的。并且就算他们的家长承诺会买某种食物回来,有时候这个承诺也会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兑现。

与此同时,对那些家长受教育更好而且收入更高的孩子们而言,要延缓满足一般会容易很多:经验告诉他们,成年人有资源也有稳定的经济能力来确保储藏室里食物充足。

只用两颗棉花糖就能预测你未来能否成功,你信吗?

即使这些孩子们不延缓满足,他们也会相信,事情最终都能得到解决——即便他们得不到第二块棉花糖,他们或许也能让家长带他们出去吃冰淇淋作为代替。

稀缺的状态产生了“穷人思维”

哈佛经济学家塞迪希尔·穆莱纳桑和普林西顿行为科学家埃尔达尔·莎菲尔在2013年写了一本书——《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书中详细讲述了资源稀缺是如何让人改变对眼前事物的看法,让人们决定选择短期回报而不是长期回报。

只用两颗棉花糖就能预测你未来能否成功,你信吗?

就像穷孩子的棉花糖,如果第一颗都不能保证,第二颗对他们也就无关紧要了。

一些社会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内华达大学的社会学家拉尼塔·蕾发现贫穷反而让人关注短期享受。一些贫困家庭长大的青少年,拿着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有时连饭也吃不起,却会在发薪日买新衣服和染发剂。类似地,印第安纳大学的社会学家布雷亚·佩里指出,低收入的家长相比于稍微富裕的家长,更容易屈服于孩子们对自己提出的甜点糖果需求。

从这些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偏贫穷的家庭会尽可能地放纵自己的孩子,而偏富裕的家庭则会让孩子学会等待更大的回报。即便染发和糖果可能听起来无足轻重,但是,购买这些东西往往是穷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唯一的放纵。

所以,总得来说 家庭需要为孩子提供物质、精神层面的稳定感,这样他们延迟满足的能力自然也会上升,更有耐心等待长期更大的回报!

来源:综合整理美国大西洋月刊、果壳网、少年商学院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