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兩顆棉花糖就能預測你未來能否成功,你信嗎?

只用兩顆棉花糖就能預測你未來能否成功,你信嗎?

只用兩顆棉花糖就能預測你未來能否成功,你信嗎?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很多人曾經都相信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什麼是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實驗”是最著名的社會科學研究實驗之一:在一名幼兒園孩子面前放一塊棉花糖,告訴他,如果他能堅持15分鐘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然後讓孩子一人待在房間。

只用兩顆棉花糖就能預測你未來能否成功,你信嗎?

這項實驗最初是由斯坦福心理學家沃爾特·米舍爾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米舍爾和他的同僚執行了這項測試並且追蹤記錄了孩子們在之後人生中的進展。

根據他們在 20 世紀 90 年代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中顯示,當時有足夠的耐心等待 15 分鐘,獲得雙倍獎勵的孩子,30 年後的生活比那些無法抵制誘惑的孩子更加成功,身材更好,社會適應性也更強。

也就是說,他們認為這項測試表明能夠忍耐的的孩子有更強的意志力,能為了長遠利益放棄暫時的歡愉,他們的“延遲滿足能力”會使他們更加成功。

因此對於很多人來說,通過這項測試,意味著孩子會離“人生贏家”更進一步。

只用兩顆棉花糖就能預測你未來能否成功,你信嗎?

被推翻的“棉花糖實驗”

不過,上週紐約大學的泰勒·沃茲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的格瑞格·鄧肯等學者發佈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他們表示在重複了這項經典的“棉花糖實驗”後,結果和原來的測試有著很大的差距。

原來,第一次的實驗中,開始有上百個小朋友參與,而最後配合回訪的人數只有 90 多個,並且上百個小朋友都來自斯坦福大學校園裡的同一個幼兒園…可以說第一次參與實驗的樣本數量很小,又很單一,很多變量如社會、家庭背景、文化等因素都被忽略。所以這些學者們一直對第一次實驗抱有懷疑態度。

於是這些學者在幾個重要的方面進行了調整,引入了更多變量,如:宗教、種族、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孩子的記憶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交流能力等,並重新進行了這項實驗。最終,他們收集到了超過 900 例的有效樣本。

只用兩顆棉花糖就能預測你未來能否成功,你信嗎?

結果顯示,一旦把家庭的收入、環境等變量考慮進去以後,耐心等待的孩子並不一定會比立刻就吃糖的孩子表現得更好,因此第一次實驗所得的結果並不成立!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與未來是否成功其實沒有直接的聯繫。

不過,實驗還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結果:等待棉花糖的能力很大程度取決於孩子的家庭背景和環境,窮人家的孩子會更難等到第二個棉花糖。因為對窮人家的小孩來說,光拼自控力不足以抵消社會環境帶來的劣勢。

所以,環境對於孩子人生的塑造有著更重要的影響!

而早期社會研究卻嚴重低估了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這意味著也許並不是意志力讓孩子實現長遠成功,而是家庭條件先影響了意志力,同時又影響了未來成功的可能。

只用兩顆棉花糖就能預測你未來能否成功,你信嗎?

為什麼家庭條件差的孩子不願意等待第二顆糖?

經濟壓力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日常生活保障更少一些:儲藏室裡今天可能會有食物,但或許明天就沒了,所以等待是有風險的。並且就算他們的家長承諾會買某種食物回來,有時候這個承諾也會因為經濟原因而無法兌現。

與此同時,對那些家長受教育更好而且收入更高的孩子們而言,要延緩滿足一般會容易很多:經驗告訴他們,成年人有資源也有穩定的經濟能力來確保儲藏室裡食物充足。

只用兩顆棉花糖就能預測你未來能否成功,你信嗎?

即使這些孩子們不延緩滿足,他們也會相信,事情最終都能得到解決——即便他們得不到第二塊棉花糖,他們或許也能讓家長帶他們出去吃冰淇淋作為代替。

稀缺的狀態產生了“窮人思維”

哈佛經濟學家塞迪希爾·穆萊納桑和普林西頓行為科學家埃爾達爾·莎菲爾在2013年寫了一本書——《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書中詳細講述了資源稀缺是如何讓人改變對眼前事物的看法,讓人們決定選擇短期回報而不是長期回報。

只用兩顆棉花糖就能預測你未來能否成功,你信嗎?

就像窮孩子的棉花糖,如果第一顆都不能保證,第二顆對他們也就無關緊要了。

一些社會研究中也有類似的現象,內華達大學的社會學家拉尼塔·蕾發現貧窮反而讓人關注短期享受。一些貧困家庭長大的青少年,拿著微薄的薪水養家餬口,有時連飯也吃不起,卻會在發薪日買新衣服和染髮劑。類似地,印第安納大學的社會學家佈雷亞·佩裡指出,低收入的家長相比於稍微富裕的家長,更容易屈服於孩子們對自己提出的甜點糖果需求。

從這些研究我們不難看出,偏貧窮的家庭會盡可能地放縱自己的孩子,而偏富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學會等待更大的回報。即便染髮和糖果可能聽起來無足輕重,但是,購買這些東西往往是窮人家庭能夠負擔得起的唯一的放縱。

所以,總得來說 家庭需要為孩子提供物質、精神層面的穩定感,這樣他們延遲滿足的能力自然也會上升,更有耐心等待長期更大的回報!

來源:綜合整理美國大西洋月刊、果殼網、少年商學院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