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人在囧途实乃生活常态,无论悲喜皆是无悔人生!

初识徐峥,应该是《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猪哥哥,时而蠢萌呆傻,时而机灵狡猾,像极了那个时候的自己。

童年的时光里,无忧无虑的每天都是个孩童,感觉每一寸阳光都是春光灿灿的。那时候家里还养着牛,白天把牛赶到青草茂盛的地方,然后约几个小伙伴在草地上抓蚂蚱,逗蚂蚁,时而追逐奔跑,时而抓弄打滚。晚上回去衣服粘了一些草叶,一睡觉扎到了就抓得痒痒,那真真切切“就是梦一场,梦里青草香”。猪哥哥,不仅是一只灿烂的八戒,也是一段洒满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

徐峥:人在囧途实乃生活常态,无论悲喜皆是无悔人生!

也许是有仙女姐姐的神力加持,没过多久,猪哥哥就当了官,名字改成了李卫,“为真理而捍卫”。而那时我已经上了几年学了,也不叫小屁孩儿了,叫小学生。小混混儿李卫其实不混混,官场智斗武斗贪官奸商,情场有岳思盈内外贤助,可谓是人生小赢家呀!而此时的我也从父辈的嘴里听来了许多词:政府、检察院、当官......那个年纪自己哪里懂得什么官场勾结,贪污腐败,而正是这位李公子,让我多少简浅地知道了一些事情:李卫是个好坏蛋,因为他抓坏人,坏蛋都不是好人,所以该抓,但他除外。

虽然徐峥常常以“光头,眉毛囧趴,脸型中规中矩”的荧幕形象示人,有些人感觉就像“歪瓜里挑劣枣一样,越挑越嫌弃”,但是也讨得很多人的喜欢,包括我,也包括我家人。

李卫时代的徐峥,已经不再是蠢萌呆傻的猪哥哥了,小光头里的智慧像是宇宙大爆炸一样,机敏灵变,同时这些天赋也多用得唐唐正正、正义满满。那个时候看着他的这段奋斗史,就有一种激励:小人物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勤奋成功逆袭、迎娶白富美的!

想到这些,那些学校墙报上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知识改变命运”马上就变得栩栩如生、熠熠生辉了。

猪哥哥在影视道路上不断地成长,也与神仙姐姐联结成姻,实乃美事,令人羡慕!

徐峥:人在囧途实乃生活常态,无论悲喜皆是无悔人生!

幸福的婚姻都一样,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同;失败的男人各有各的不同,成功的男人确是如此的雷同!

2007年的贺岁喜剧《爱情呼叫转移》,小混混改“郎”名了——徐郎(徐朗)。从古代穿越到现代,貌似遗留了不小的“妄想症”。徐郎得到了一部魔幻手机,能让这个经历了7年之痒的徐儿郎,有机会经历或性感美艳、或爽朗干练,或精打细算、或精灵古怪、或知性优雅、或天真无邪、或身价百万、或神秘冷艳的12个不同星座的女人。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那时的自己也是脑细胞急速增加的年纪,也多么想得到这么一部手机,当然不是拿来解决七年之痒,而是拿来预测哪个星座女生才是我今生的挚爱呀!

张建亚说《爱情呼叫转移》有卡通风格。那时候的自己哪里知道什么是卡通风格电影,只看过卡通漫画。但是这个12星座,却成了那个年纪的孩子最爱去琢磨的东西。课间下课我们就互相拿着手抄本,挨个挨个去询问、登记每个人的生日,然后回来对照着星座月段表备注上星座,再在旁边抄个描述:此星座的人古灵精怪,脑洞惊奇,是12星座中特立独行的怪胎。

星座就如同那部手机,让我们这些上了7年学“手上长茧发痒”的孩子,也经历了12个星座的不止12个女孩男孩的少年时光。

徐峥:人在囧途实乃生活常态,无论悲喜皆是无悔人生!

那时候对手机的印象确实是神一般的存在:不用拉电话线,隔空通话,小巧轻便,随身携带。家里没有买手机之前,和亲人联系都是跑电话亭去排队。或者那边先打个电话到有红色公共座机的小卖部里,留言给店老板,店老板记下回电时间,然后骑着自行车到另一个村去通知亲属,到点了就去店里候电话。一般多是在外面闯荡的人给家人打过来,因为这边的小卖部是固定的,他那边就不好说了。在当时拨打电话2元1分钟,接听1元1分钟,相对那时的物价算是一笔奢侈消费,所以打电话的时候双方都不啰嗦,也就见到很多类似下面的情景。

丈夫:“给娃的学费寄回去了,你记得去邮局查收!娃的身体怎么样?”

妻子:“好的,我后天赶集就去查看一下。娃很好,期末考试又是第一。”

丈夫:“那就好,娃只要有出息,我们多辛苦都没事。拿到钱给他们买斤肉好好吃一顿。”

妻子:“我会的。”

丈夫:“好了,没什么事我去加班了。”

妻子:“你那个喷油的......”

就这样,丈夫还没等妻子问他那个喷油的工作毒性那么大受不受得了,就挂断电话了。后来过年回家,妻子假装责问丈夫:“为什么每次打电话你都那么着急挂断?”丈夫“义正词严”地说:“电话费那么贵,你我两边多讲1分钟我就白上几个小时的班了。留着……”

“好了,我知道了。”妻子知道丈夫后面要说什么。

所以很多那个年代的父母养成了一个习惯,他们与孩子通电话时的告别语都是:“没什么就不说了啊,等会儿话费又没了。” 就算是WiFi遍布、手机语音月套餐充足的今天,他们也是同样“吝啬”。

不知道徐峥有没有这样的习惯。

徐峥:人在囧途实乃生活常态,无论悲喜皆是无悔人生!

徐郎的手机让他魔幻地经历了12个星座的感情,而我的手机则是让我在那个年纪里,从求学的异地,连接远方的亲人。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

也许有些紧张,高考前一天的早上,我给家里打电话,我爸接起来第一句话:“今天我早早就去祠堂里给你烧香了,保佑你这次高考取得好成绩。你现在是不是要开始进考场考试了?”我那时真的是一脸的黑叹号又忍不住笑:“爸,我明天考试,哈哈哈~”亲爸就是亲爸:“那没事,提前拜那你就被提前录取了!”(容我再大笑30分钟)

手机改变了一个时代,也改变了我们沟通与信息获取的方式。我敢肯定有不少朋友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是在手机上看到的。而当年我与徐峥的联结,也是从那个2.0的小屏幕里建立的,虚幻又真实。现代人为什么如此依赖的将关于生活的一切装进去,也许是生命可以在里面即虚幻又现实地存在着吧!徐峥想表达的也许就是这个。

那一年家里的现实就是,母亲受重伤卧床一年,父亲日夜陪护。虚幻就是,拥有一部手机!应了那句星座语:既现实又虚幻地矛盾着。

徐峥用光影艺术来演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既做到了夸张延展,又懂得有所保留,它既是虚构的,但同时又是真实的。

一头鸡毛的李成功,好像失去了《爱情呼叫转移》里的虚幻徐儿郎的运气,一下子落到了现实生活的《人在囧途》上。过年回家丢钱包,搭乘汽车遇抛锚,中奖汽车生车祸……似乎所有的霉运都照顾到了他和王宝强两个人身上。成功老板的啸声抱怨,与耿直牛顿的挤奶工的憨然乐观,成了极极鲜明的对比。没有人永远有神仙姐姐助力,有魔幻手机造人,有成功身份加持,

生活更多的时候是窘迫和狗血的。你会遇到像牛耿这样耿直的人,会受到骗子的设计,也会突然方向盘失控翻车到阴沟里。就好像考试偶尔也会退步,大学同样也有不完美一样。那让徐峥一路囧遇仍拼命赶回家的到底是什么呢?徐峥一身狼狈地踏进家门,迎接他的却是温馨整洁的屋子和妻子温柔的问候“回来啦!”,像极了我犯错回到家门口时那一声招呼:“饿了吧?赶紧洗手坐下来吃饭吧!

徐峥:人在囧途实乃生活常态,无论悲喜皆是无悔人生!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会去重新审视自己。就好像徐峥经历了《泰囧》、《港囧》等一系列囧事之后,他开始卸下所有的身份,不再是那个手机变美女,“滴霸”满油箱的徐郎了,而是翻开过去,消掉历史(潘肖),选择只身一人走进了《无人区》。

人生走到《无人区》,于无人处胜有人。在这个阶段,徐峥开始了对人性的思考——人性的罪恶。这一囧途走过来,除了那些悲喜欢笑之外,究竟还有什么让人与人之间如此的算计仇恨,让人生如此的窘迫不堪?当年在大学校园里,看到那些“暗处”的操作时,我竟也是这般的追问。

《无人区》只是一个环境,那里的大风黄沙似乎可以摧毁一切,但是最终摧毁大风与黄沙的确是暴力。大学也只是个环境,那里的无形之手,似乎可以变换风云,但是最终变换风云的确是现实社会。但可惜的是:一个想要思考的人,暴力让他失去思考;一个要变得真实的社会,无形之手让它变得不真实。

徐峥:人在囧途实乃生活常态,无论悲喜皆是无悔人生!

既然做一个思考的人会遭到暴力,追寻一个真实的社会变得不真实,那就不再思考、不再真实地继续人生的囧途吧!

徐峥放弃了思考,开始了《催眠大师》之旅。但是当一个人越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越是会去做这件事情,就像你不要去想那个又大又圆的西瓜一样。想要寻得一片瑞祥安宁,徐瑞宁却是彻夜未眠。

在自我催眠达到一定程度后,徐峥就膨胀了,他不相信小妍“疯语”里所说的“能看见已经死去的人”,和她没病的说法,悲剧就此发生。一个自己有“狂妄自大病”而不自知的人,却要去给一个自身说明没病而他认为有病的人看病,结果自己陷入了“庄周梦蝶,蝶梦庄周”的怪诞里。也就在这样的怪诞里,徐峥沉浸在了《心花路放》好心好意(郝义)的猎艳里——帮黄渤走出婚姻失败的阴影。但其实,徐峥自己才是最需要走出心理阴影的人。而此次上路,徐峥不再玩文艺了。

徐峥:人在囧途实乃生活常态,无论悲喜皆是无悔人生!

七月的热浪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过是几场雷电风雨的事情,瞬间就息心宁静了。

原来不是所有的失恋之旅都会遇到新的恋情,也许只是为了祭奠,为了告别旧的恋情,仅此而已。而告别一段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祝福”。真的没有那么多爱情,在路上等着你。

清风徐来,似乎一下吹醒了这个困在情与爱里的男人。

徐来,一直在经历着两个女人,一个是家里的女人,一个是家外的女人。家里的女人温柔贤淑持家,一直是他事业的支持者。而家外的女人,则是那个未“吻”的初恋,一场未了的情缘。好像每个男人都是“端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难道是人的天性如此?如果说李成功是因为财富暴涨而带来了婚外情,那让他浪子回头的,则是妻子的理解与宽容。如果说徐来是因为追求梦想,而去偷会能够有精神聆懂的初恋,那让他放弃“初吻”的,则是妻子舍弃自己梦想毫无保留支持他的牺牲。有一个女人让你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生向往;又有一个女人让你沉静心神,无悔付出地支持你,徐峥是这个世界上多么幸福的男人!

当他选择拯救“初恋”,与赵薇生死同在时,这个做此举动的男人,归家得小有可爱。

徐峥:人在囧途实乃生活常态,无论悲喜皆是无悔人生!

如今已能能够平静的对待那些“我与我妈同落水你先就谁” 的问题,重点不在先救谁,而在选择与谁生死同在。

如今这个40多岁的男人,在偿尽了人在囧途的各种魔幻神奇、悲欢离合的滋味之后,终于沉下心来,回归家庭,回归现实生活了。

《我不是药神》,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现实世界下的普通人,唯一的不同是我“有病”。普通人的世界里没有神仙,也没有那么多各种各样奇葩巧事让人捧腹大笑。普通人的生活,多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老病死人常态。这一次,徐峥回到了现实生活里,认真地去思考这个问题:人会生病,病要吃药,药要花钱,钱能救命,一个简单的“人——病——药——钱——命”的关系循环,是怎么折腾得这些普通的人生不如死的呢?

在鲁迅时代,人们生病会因为愚昧而去吃“人血馒头”,而在当代,一些“聪明”的人则是在卖“吸血”的治病药品。

在当代,你不愚昧了,你知道得了什么病,需要吃什么药,药要到哪里去买,买药要花多少钱。但是当你准备揣着最后的救命稻草去买药续命的时候,你却发现,买的地方没有了,有的地方太“吸血”了,你根本没有足够的钱去续命。“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此刻我们明白了,我们是得了两种病,一种是身体的癌病,一种是现实的“穷病”,但因为两病相辅相成,所以也就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种病吧!

“一瓶在国内卖4万一瓶的正版抗癌药,可能在印度的货架上只标两千元,而印度仿制药的出厂价则更是只要500元!为什么看病贵、看病难?中国有多少家庭能有钱到一瓶4万地不停把药往里吃的?”

“开发新药成本巨大,临床研究时间漫长,难以产出。”

“进口药关税、增值税、进销差、批零差和经销商加价等,各种费用构成复杂,使得进口药物昂贵。”

“扛癌药无力研制,又不屑效仿印度的"药物强制许可制度,药物稀缺。”

这是如此的现实,又是那么的荒诞。中国有太多的家庭遭遇了这样的现实和荒诞。一个同学的父亲做肾部小手术,但是不知道为何接二连三的失败,整个人就像砧板上的肉块,被切来宰去。本来一个安稳的小康之家竟被这个病痛折磨得不得不向外发起了众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多少家庭因此而走入困境!

但是这个刚刚落回现实的中年男人,怎么就甘心屈服于这样的荒诞呢?徐峥逞起了他的孤军奋勇(程勇)。

不再有那个猪八戒的萌傻,李卫的吊儿郎当,徐朗的搞笑嘻哈,而是多了市井的痞里痞气,多了为人子的责任和为人父的慈爱。散尽家财,为了救命敢于逆社会之主流,为了行善舍身受牢狱之囚灾,这不只是对自身的救赎,更是对人生而为人的命运的抗争!

徐峥:人在囧途实乃生活常态,无论悲喜皆是无悔人生!

陪着我从孩童到少年,从少年到成人,徐峥的每一部影视剧都给我带来了一些成长的思考与启发。

我也见证了徐峥从生活到电影,从电影到生活进进出出的人生。那个春光灿烂的猪哥哥,有过身怀正义、无所畏惧地捍卫真理,有过利益熏心敢入无人之地的自我番削,也有过啼笑皆非的漫漫人生囧遇。一生囧途走来,有时会自我催眠地感觉瑞祥安宁,有时又会借好心好意之名做着猎艳之事,而现在正以仁爱之心,孤军奋勇地抗争疾病、贫穷与命运的不公!

徐峥说,《我不是药神》,我没有治愈身体和心灵病痛的“神药”,我也没有钱,我唯有这颗仁爱之心,继续着,活生生的,悲喜同在的,无怨无悔的人生!


to be the human is to love,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istolove

(图片来自豆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