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爲什麼要傳位給兒子?

覓夜店


武則天踩在自己兒子的身上稱帝達15年之久,到年老時,這位中國唯一的女皇在選擇繼續人,究竟是立兒子還是侄兒上頗為頭疼。



剛開始,武則天也偏向立侄兒為接班人,但一來她的侄兒不爭氣,個個是紈胯子弟,胡作非為,昏庸荒淫,沒有"君主"的仁德之氣和霸氣。比如說武則天最為器重的侄子武承嗣便是個心狠手辣,驕橫跋扈的人,他壞事幹盡後,為朝野上下所不恥。因此,讓他們接班,武則天很不放心,怕江山毀在他們手上。


另一方面,兒子親於侄兒。兒子是她親生的,和她血脈相連。侄兒也是她的嫡親,是外戚勢力的最核心力量。但兩相比較,兒子顯然要親於侄兒。在前二子已死的情況下,其第三子李顯顯得忠厚老實,為人也文雅大方,因為是"準皇帝"(曾當過皇帝)在朝中的呼聲很好,大臣多半支持他繼位。

這一點,武則天的一位寵臣狄仁傑就曾這樣勸說過武則天:“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聽後,很受震撼,最終決定讓李家人當接班人。



公元699年,武則天立了廬陵王李顯當太子,並採取聯婚政策維持李家和武家的關係。公元 705年,張柬之發動了神龍革命,武則天被迫提前退位。李顯復辟後,又把國號重新改為唐,出軌的盛唐又使入了正軌。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武則天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個人能力絕對無可置疑,唐代相對於女性寬鬆的社會環境以及唐高宗不太強壯的身體都是客觀條件。但登上皇位道路上的艱辛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不說九死一生也差不多吧。與所有帝王想法相同,她自然也希望自己的江山可以千秋萬代。但她雖然可以一度超逾歷史,但最終還是被當時的社會環境所限制,迴歸到傳統上。

對於她身後要把皇位傳夠誰,她的確很糾結:傳給兒子,血脈親情,但不甘心的是兒子姓李。可以遇見到兒子即位後一定恢復李唐天下。她這些年的努力都會化為烏有。對於一個畢生追求自己理想的強人肯定不甘心;把天下傳給侄子,侄子倒是姓武,但與她血緣遠啊!大臣就提醒她傳給兒子,子子孫孫會世代祭祀她;傳給侄子,沒有侄子祭祀姑母的。這能不打動她?!

還有,大臣死心塌地跟著她,除了信服她的能力,更多的是因為她是李家的寡婦、未來李唐皇帝的媽。她就好比是丈夫去世後兒子還小,提李家看家、臨時行使家長權力的大家長。大臣都相信天下最終還是李唐的。如果她真的給了侄子試試,大臣肯定不答應。就連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反對她都打著“還我盧鄰王”的口號。百姓更是心向李唐,她心理明鏡一樣。還有,她那些侄子挑不出一個出眾可以掌控形勢的。如果強給了侄子,她們武家一定重蹈呂后家族後轍。

她非常糾結。即位後給留在身邊的兒子的稱呼是“皇嗣”,這個稱呼就只能說明你是我兒子,但不是皇太子。這也說明她的猶豫。這件事拖了很久,武家子侄也不斷努力試圖說服武則天。李家有大臣前仆後繼的保護,最後還是狄仁傑臨門一腳把還位李唐的事搞定了。

對於傳位給女兒,頂多是腦中的一閃。沒見有記載。那個時候在開放也是古代,沒男女平等的思想。女兒終結是婆家的人。大臣也是不會答應的。比如,唐中宗的安樂公主就上躥下跳地要當“皇太女”,最終不是把自己玩死了!也或許,因為自己的女人身份,一路的艱辛和風險不願意讓女兒也經歷一遍吧。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武則天並不願意傳位給兒子,先後殺了兩個兒子,成功阻止了他們當皇上,到最後是八十多歲沒能力了,她總是跟男寵出去玩,家中的兒子與公主聯合當權的大臣,發動了神龍政變,武則天才被迫還位給兒子!公主根本就不是太子,不是儲君,也沒人支持,即使眾人推翻了武則天也沒人扶持.


好心情休閒劇


武則天是60多歲才宣佈稱帝的。她當皇帝是有很多歷史原因的。李治當皇帝的時候,雖然李治是一個相對溫和性格比較懦弱的皇帝,朝堂政事基本都由武則天來打理,但是武則天從一個才人一步步走上了後位與李治對她的寵愛有很大的關係。而且由於武則天對政務的管理,在李治在位期間,唐朝是一直走向鼎盛的。這也充分說明了武則天的管理才能,我認為干涉政事是得到了李治的默許。


風雲煙4


武則天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她心裡非常清楚,這是在很多機緣巧合之下加上她自身的智慧權謀才成就的小概率事件,也就是這段傳奇般的經歷幾乎是不可複製的,在中國當時所處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沒有強大的背景和深厚的基礎,女人一旦身居高位很容易被男權勢力覬覦,一不小心就江山不保,傳位給兒子至少名正言順,能把皇位世代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