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财政知识,兼批伪专家《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一文

近期,在今日头条上有一篇自媒体“城市大观”发布的一篇文章《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GDP的照妖镜 这些明星城市尴尬了!》,流传较广。作者“义愤填膺”地通过GDP含税量(国税占GDP百分比)推测GDP的真实性。认为低于10%的重庆、长沙、无锡、郑州等城市存在造假的可能性。

科普财政知识,兼批伪专家《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一文

文章截图

作者还在文中上传了一张数据表格。

科普财政知识,兼批伪专家《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一文

文中数据表格

就在城市大观发表文章不久,就有读者对文中的数据表示怀疑。作者也承认该数据是引用第三方的。

科普财政知识,兼批伪专家《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一文

评论截图

小编是一个财政工作者,觉得有必要对财政知识做一个普及,对财政逻辑做一个厘清。

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不存在国税收入这一个概念。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国的税收征收由国税和地税两个机构分工负责。国税系统负责征收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税收。地税负责征收契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税收。

科普财政知识,兼批伪专家《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一文

并且,很多人错认为,国税收入就是国家收入,地税就是地方政府的收入。这种错误认识很常见。国税和地税是税收征收机构的两个机构,犹如一个人的两只手,分工不同而已。真正划分税收归属的不是看征税机关,而是看税种的归属性质。目前税收体制下,税收有3种归属。中央专享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地方专享税。

第一种中央专享税,包括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征收机关将中央专享税缴入中央国库。第二种中央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征收机关按中央地方分享比例分别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第三种地方专享税,包括房产税、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缴入地方国库。

所以,城市大观文中数据表格中的“国税”一直从何而来,更不知数据如何得出。从收入最终流向看,只有中央政府收入和地方政府收入(包括省、市、县、乡地方政府收入)。

科普财政知识,兼批伪专家《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一文

2016年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在城市大观的数据表格中,上海2016年的国税收入是8800亿元。数据是否正确呢?我们来看《201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

科普财政知识,兼批伪专家《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一文

来源:201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上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06亿元,减去约12%(2016年上海非税收入占12.2%)的非税收入,上海全年地方税收收入为5600亿元左右。而上海全年税收收入为11847亿元,因此上交中央的税收收入约为6247亿元——远低于“城市大观”表格中所说的8800亿元。

再来看看作者质疑的长沙市的数据。城市大观数据说2016年长沙市上交中央税收(国税)393亿元,这个又是否属实呢?

科普财政知识,兼批伪专家《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一文

严重不实!2016年长沙市国税系统税收入库1080.28亿元。

以上是我要批驳城市大观的其一,数据严重失实。

其二,“GDP含税量”不能反应GDP数据真实情况。“GDP含税量”这个词百度根本没有收入这个词条,是伪专家杜撰的词汇。在百度输入GDP含税量有5630万搜索结果,没有百科词条。

科普财政知识,兼批伪专家《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一文

税收占/GDP的比重高低都多个因素。经济结构、征税能力、经济发展阶段都会印象比重高低。比如目前,美国税收占GDP比重为35%左右,中国为20%。这能说明什么?并不说明中国GDP有水分。

根据经济学家瓦格纳提出的理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提高,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会逐渐提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上海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会高于中西部城市。

科普财政知识,兼批伪专家《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一文

再者,上海市直辖市,其税收只要和中央分成就可以,其余都归自己。而长沙、南昌、征收等地级市不同,他们除了要上交中央的税收,还要向省级交纳税收。自身的财力肯定会进一步减少。

说了这么多,我就是说两点:一、部分自媒体作者为了结果的需要,数据造假,甚至杜撰数据,混淆视听。二、普及财政税收知识,厘清逻辑关系,以免被蒙蔽。

科普财政知识,兼批伪专家《各城市GDP含税量排行榜》一文

作为财政工作者,我也希望那些喜欢读财经报道的读者,在读这些所谓财经专家的新闻之余,也应该多读读经典书籍,免得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摆出一些耸人听闻的数据和论点来博点击量。毕竟在互联网上,假新闻的违法成本太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