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打车即使成不了也不会坏事,滴滴外卖无论如何都不是一步好棋

美团打车即使成不了也不会坏事,滴滴外卖无论如何都不是一步好棋

企创网: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正式结束BAT三国争霸时期,变为阿里与腾讯二马争雄的双巨头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日益发现中国的互联网圈中,能够叫得上名来的互联网新秀们,几乎绝大多数都选择了站队阿里或腾讯。当然,或是心甘情愿的,亦或是迫不得已的。

中国的互联网圈内,向来都不缺乏通过“战争”来获得名利的案例,比如曾经的360、京东等企业,基本上都是一路与同行斗争才存活发展到今天的。但是时过境迁,这些企业结束了业务的高速增长期,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后,不约而同都选择了不再沉浸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之中。

但金钱永不眠,中国互联网也永不眠。自打今年春节过后,中国互联网新兴的两小巨头,滴滴与美团之间,战火又起。两家今天的地位,同样都是一条血路杀出来的。滴滴当年和快的的补贴大战众所周知,而美团当年能从百团大战中存活至今,并且吞下大众点评,同样是一路走来一路战。

王兴和程维,同是不服输,且不愿屈居于人下之人。

美团打车即使成不了也不会坏事,滴滴外卖无论如何都不是一步好棋

先来说说开始在南京试运营,后来又在上海一战成名的美团打车。

美团做打车业务,很让人好奇嘛?事实上显然不是,通过网络上一些财经和科技媒体对于用户的一些随机采访结果我们也发现,用户对于美团上线打车业务是不存在任何认知上的难以理解的。

美团的Slogan是什么?就是你打开美团APP时映入眼帘的那一句——吃喝玩乐全都有。为了完成一件事情,美团APP已经聚合了城市中的餐饮、电影、演出、酒店、娱乐、休闲、外卖各个方面。

我们从一个典型用户的层面来看,如果一个用户到一座陌生城市出差或游玩。那他可以通过美团做那些事情呢?首先是出发前可以通过美团订机票或火车票,然后可以提前预定目的地酒店,还可以提前搜索酒店周边的好吃的和好玩的,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购买电影演出票和旅游景点门票。

然后你会发现,在一座城市的吃喝玩乐这件事情上,美团基本上已经可以做到一站式购买和体验了。而且美团之前也早已购买了支付牌照,虽然目前同时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但是美团还是会通过抽奖和红包的形式,最大程度地鼓励用户使用美团支付渠道。在支付层面,美团也不存在什么明显的短板。

美团打车即使成不了也不会坏事,滴滴外卖无论如何都不是一步好棋

在美团的这个庞大的商业闭环中,还有什么是可以进一步完善,或者说是市场挖掘的吗?

十分显然,就是从美团A服务到美团B服务之间,如何连接。就比如说你已经在美团上购买好了火车票和订好了酒店,接着你坐火车按时抵达了目的地城市火车站,现在需要通勤到酒店,这个空档,显然是美团不可能没有意识到的。还缺什么?自然就是还缺少市内交通出行者最后一个短板。

出行对于美团的连接城市吃喝玩乐而言,是商业闭环中的一环,美团不可能不做,这从商业基础逻辑上很容易理解。所以美团打车的诞生,虽然客观上的确一定会产生于滴滴打车的直接竞争关系。但是你说美团上线打车的服务是为了与滴滴竞争而竞争,这显然是把王兴和美团想象得太简单了一点。

美团打车即使成不了也不会坏事,滴滴外卖无论如何都不是一步好棋

反观滴滴这边,同样我们先从滴滴的品牌形象和SLogan作为切入点——滴滴一下,美好出行。滴滴从品牌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和互联网出行深度绑定。

无论是最初的滴滴打出租车,还是后续的滴滴打网约车、顺风车、专车,这个商业逻辑是一以贯之的,作为用户来说也都能够接受。滴滴能够在巨头林立的中国互联网中后期迅速成长起来,与深耕垂直的出行领域关系重大。

再到后来,共享单车的风口出现,作为出行领域的前辈,滴滴自然不可能看不出共享单车在短途出行上正好与滴滴的中途出行形成互补。所以前期先是重磅押注ofo,但在ofo创始人戴维的强烈反弹之下,滴滴日渐不能在ofo的股权占比上获得主动权。

于是滴滴又接管了小蓝单车,并且上线了自己的单车品牌青桔单车,这些滴滴对于互联网出行领域新兴事物的担忧和焦虑,同样也是很容易被用户理解的。无论滴滴怎么玩儿,只要是在出行领域,大家就都觉得理所当然。

美团打车即使成不了也不会坏事,滴滴外卖无论如何都不是一步好棋

但是当滴滴开始搞外卖的时候,这种感觉像什么呢?就像是当年的百度搞团购,搞外卖,但是最后百度糯米和百度外卖的结局如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看上去外卖和叫车服务,互联网平台充当的都是信息中介的身份,但却是针对餐饮和车主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和需求人群。

美团做出行,就像是淘宝做支付宝,因为有用户要在淘宝上买东西,但是没有支付工具这不能获得很好的用户体验,所以淘宝必须要做支付宝这样一个产品。同理,在美团的上下两个吃喝玩乐内容之间,如果能够有通勤摆渡的服务出现,同样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好地娱乐享受体验,所以也很容易被接受。

但是滴滴呢?难道是学习12306铁路总公司在APP上线了外卖叫餐服务?但是铁路是长途出行,同样客观存在乘客需要在饭点用餐的需求。而滴滴的出行集中在短途,超过1小时的订单都不多见。为什么一个用户要在一个叫车软件上点外卖?难道就是因为滴滴舍得砸钱这一点就能够搞定了吗?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砸钱的先例数不胜数,但是哪一次成功不都是极少数?多数用户和羊毛党除了在产品初期占完便宜就走,后期的留存其实难度更为巨大。

美团打车即使成不了也不会坏事,滴滴外卖无论如何都不是一步好棋

和滴滴车主的普及拉新不同,美团做外卖之所以优势明显,是因为早在团购时期,美团的地推团队就已经与所在城市的餐饮娱乐商家建立起一种关联。这种关联无论你将之理解成为先发优势,还是流量利益绑定,但是美团的确在这方面做到了最领先。即使是饿了么,在入驻餐饮商家的数量上,也无法与美团媲美。排他协议,一直都是美团的一大利器,原因无非就是美团拥有用户和流量,商家只得被迫妥协。

美团要做打车服务,只需要把软件入口做好,然后补贴规则设定好,在技术上和推广上难度其实很低;而滴滴想要做好外卖,先不说海量的餐饮商家不依靠强力的地推团队很难啃下来,其次是外卖还涉及配送,这一沉重的线下“资产”对于任何互联网公司而言都是一件颇为令人头痛的事情。

最终我们发现:美团打车即使成不了也不会坏事,但滴滴外卖无论如何都不是一步好棋。尤其是当我们听到程维还打算在外卖这件并不算什么风口的领域砸巨资补贴争抢市场时,我们不由得为滴滴捏上一把冷汗。难道滴滴的老本行出行领域滴滴就敢如此放心托大,打算把有限的资金大量砸在外卖这个莫名其妙的方向上?

滴滴不是腾讯和阿里,并不具备雄厚的家底,拿来广撒网和大试错。但愿滴滴能够在外卖这条并不明智的路上,早日悬崖勒马,亡羊补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