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剧小品演员洛桑还让人念念不忘?如果他现在还健在,是否能成为一代大师?

韩湘浩


逝去的通常都是美好的,无论是人还是事,当年的“洛桑学艺”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洛桑的离去反而更加让人怀念他的艺技。至于能否成为大师,真不好说,故去的、在世的加一起,能称大师能有几个?

洛桑的成名得益于央视名牌栏目《曲苑杂坛》,1993年他与师父尹博林在栏目中表演了系列节目“洛桑学艺”,将自己的模仿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一举打响了名号,洛桑的名字红遍大江南北。


人们对洛桑念念不忘确实是有原因的,他与生俱来的模仿天赋极其罕见,至今也难以找到第二个洛桑。洛桑本是学舞蹈出身,但他的身材却是舞蹈演员的大忌,胖,而且是越来越胖,影响到他在这行的发展。此时,团里的演奏员尹博林却发现了洛桑的另一项才能,就是模仿。洛桑的模仿才能是无师自通的,说学逗唱样样都行。于是,曾经学过相声的尹博林决定与洛桑合作说相声。两人开始搭档不久就混出了名气,很快被推荐到《曲苑杂坛》。洛桑的表现也不负众望,在节目中学相声、学音乐、学唱歌、学跳舞,可以说学什么像什么,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充满喜感的小胖子。


洛桑成名快,逝去也快,成名刚刚两年,他就于1995年因车祸去世,年仅27岁,“洛桑学艺”也就此终止。据说,当晚洛桑在演出结束后与几个朋友喝了几杯,酒后自己驾车回家,由于车速过快,撞入停在路中正在修理的大卡车之中,因伤势太重,不幸罹难。


如果洛桑还活着,相信他在圈内已经拥有足够重要的地位,但是否能冠以“大师”之名,不敢妄加评论。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何况大师。死者为大,这里没有贬低洛桑的意思,但要想担得起大师之名,不光要艺技本领强,即使在生活中,方方面面对自己都要有所规范,不能任意为之。


洛桑的离去很可惜,但也告诫人们,酒驾很可怕!


(文/LZ)


捕鱼小分队


先说第二个问题,洛桑能不能成为大师。

大师不是谁随便封一个就能当的,那样的话满大街都会是大师。大师需要业务精进,具有非常大的行业影响力,还要有良好的个人修为,需要时间的磨练。

咱不敢说洛桑如果健在一定不能成大师,但成功的几率很小。

这样说并不是否定他。

相反,他凭着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在当年的《曲苑杂坛》创出一番天地,在全国也形成了一定影响,所以20多年过去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个小伙子,还在这里提问他能不能成为大师。

洛桑确实有着过人之处,从说学逗唱的四大功课来说,他最擅长的是学,学乐器是独门武功,还能学舞蹈动作,学广东人说话,学唱流行歌曲,都有模有样。尤其是舞蹈,很难想象他并不适合跳舞的身躯还能化作婀娜的样子。

他说的功夫也有,也能逗一些,但总体来说由于他是藏族人,在汉语的语言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弱势,这两方面的表现不像学和唱那么突出。

另外,洛桑之所以引人注目,与栏目给他的人物定位有一定关系。如果是一个正常的汉族小伙儿会这么多本事,可能不会引发人们太多兴趣,而由于洛桑是少数民族,汉语能说这么好已经令人赞叹,还能仿学那么多现代乐器,说出一些笑话逗大家发笑,观众就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这有点儿像更早时候国人看大山等一批外国人说相声,别的先不论,“哥们儿”、“盖帽儿”这样的北京话能从黄头发蓝眼珠的人嘴里说出来,就值得鼓一次掌了,因为对他们的要求不一样。

可惜的是,洛桑不到30岁就英年早逝了。如果他一直健在,就算成不了大师,也肯定能创造更多成就。

对所有带给过我们快乐的人,我们都应该心怀感激。


郑捕头


洛桑的每一次央视的小品我都看过,我很喜欢,很精彩,很有天赋,但是总有一天会黔驴技穷的,我知道这么说很多人不认同,洛桑去世后,不知大家知道后来央视推出个 乌力打工 系列小品不,虽然武利平没有达到洛桑的高度,但是洛桑也总会用完自己的绝活的,那时也会泯然众人了,而洛桑的去世确实让人惋惜,但是却也算是激流勇退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