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地處廣東東部,境內三江入海

中國大陸唯一一個擁有內海的中心城區

這座城市叫做,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說起汕頭,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星爺「食神」中當做乒乓球的“牛肉丸”。

但似乎很少人會想起來,汕頭,曾經也是改革開放前期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之一。

汕頭一縣六區(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澄海區、潮陽區、潮南區、南澳縣),北接潮州,西鄰揭陽,東南瀕臨南海。

“你好,我來自汕頭”

汕頭的母親河--韓江,是廣東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韓江水養大汕頭人。小時候老是聽老一輩人說,自己是喝韓江水長大的。

1860年汕頭開埠,很多先輩漂洋過海下“南洋”謀生,南洋也就是東南亞地區。因為重視商業,因此也獲得不少稱號:

#百載商埠#

#中國“主要港口城市”#

#中國品牌經濟城市#

#中國文具生產基地#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

開埠後汕頭的繁華景象,依稀還能夠在照片中看到。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有情有義的汕頭人

“你好,我來自汕頭”

在外打拼的汕頭人時刻紀念著家鄉,汕頭林百欣國際會展中心、林百欣科技中專、林百欣中學和潮陽林百欣中學等都是由“林百欣”出資捐建。

“你好,我來自汕頭”

馬化騰在互聯網打拼出一片天地後,回鄉捐贈1300萬元,設立汕頭潮南成田鎮公益慈善會扶貧專項基金。

我在故土枝繁葉茂,也必將用我的枝葉肥沃一方,是每個汕頭人遊子的信念。

“你好,我來自汕頭”

傍海而居,靠海吃飯

“你好,我來自汕頭”

魚飯,以魚當飯。其實這是漁民將新鮮打撈上來的魚洗淨後,裝在小竹籃,再放在高鍋中用海水進行蒸煮。

海水的鹹味帶出魚肉的鮮美,不需要任何的調味料,就能吃到最原始的味道。小時候不太喜歡這個,後來離鄉後卻無比想念,總想著什麼時候才能回汕頭吃魚飯。

“你好,我來自汕頭”

薄殼

,屬於汕頭人夏天的味道。薄殼肥美鮮嫩,炒制的時候注意火候再加上一把金不換,剛端上飯桌不到十分鐘就被消滅完。去吃大排檔必須點上一盤炒薄殼,但還是家裡炒的最好吃。

“你好,我來自汕頭”

生醃血蚶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食材的鮮味,花蚶用熱水燙到開口,溫度不能太高,不然失去原味。掰開後露出鮮紅的肉色,吃起來十分鮮甜,“血水”還會順著胳膊往下流,即便滿手沾滿“血”卻還是吃得停不下來。

“你好,我來自汕頭”

達濠魚丸,將那哥或馬鮫魚打成魚漿,手打的魚丸爽脆又有彈性,煮湯時下幾顆魚丸,味道立即變得鮮美無比。

“你好,我來自汕頭”

紫菜,大自然的饋贈。有段時間家裡亙古不變的湯,就是紫菜魚丸蛋花湯,幾乎承包了我整個暑假生活。先喝碗湯,再吃飯,是我家的不成文的規定。

“你好,我來自汕頭”

靠海吃飯,怪不得有人說:海的味道,是沒有菜單的。

“你好,我來自汕頭”

汕頭的粿文化

“你好,我來自汕頭”

做粿這項神奇的技能,幾乎是每個汕頭媽媽的拿手絕活。什麼時節對應什麼粿,逢節做粿。小時候大人們常說,做粿的時候不能亂說話,不然做出來的粿就不雅(好看)了。

紅桃粿是最常見的貢品,鹹的餡料一般是糯米飯、豬肉、香菇、蝦、板栗、花生碎做成的“香飯”。甜的餡料有綠豆、甜糯米、芋泥。每當節日需要做紅殼桃時,家裡所有人都會一起出動,有人擀粿皮,包餡料,一起聊天。

“你好,我來自汕頭”

汕頭的大部分粿都是選擇當下的草本植物,好吃又有保健作用。有句俗話“清明食葉,五月節食藥”,說的就是樸籽粿和梔粿。

樸籽粿,因為顏色是原諒色,所以也有人戲稱為汕頭人的抹茶蛋糕。清明時節採摘新鮮的樸籽葉,加水和大米一起攪拌成漿糊狀,再倒到特定的模具中。一個蒸成功的樸籽粿,就是要看上去會“笑”(開花)。

“你好,我來自汕頭”

梔粿端午時節除了粽子外還需要梔粿,用紗線牽割成一小塊;梔粿甘苦,要蘸著白糖吃,小時候總是分不清梔粿和甜粿有什麼區別,大人們就說:吃完梔粿才能去看龍舟賽。

“你好,我來自汕頭”

甜粿是“營老爺”必備的貢品之一。一“seng”(盤)甜粿的好壞,除了要看起來“臘臘”(褐色),甜度和軟度也要適中。這是一項大工程,一份甜粿至少需要十幾個小時的蒸制,所以現在有些人為了方便,直接去市場買現成的。

“你好,我來自汕頭”

鼠曲粿,粿皮是用鼠麴草做的,那時最喜歡的就是幫著大人剪香蕉葉。做好的鼠曲粿要放在剪好的香蕉葉上蒸,剛出爐時還帶著清香,又軟又糯,嘴饞時一次至少要吃兩個。

“你好,我來自汕頭”

無米粿,粿皮是用薯粉做的,蒸出來之後是透明的,所以也有人叫做“水晶球”。裡面的餡料一般都是韭菜、綠豆、紅豆、土豆、芋泥.....高中時候總去郵局旁吃無米粿,然後再踩半個小時的單車回家。

“你好,我來自汕頭”

草粿,是用草粿草做的,清熱解毒。夏天的時候,聽到鐵勺敲擊瓷碗的鏘鏘聲,就知道在賣草粿了。那時候物價便宜,五毛錢就能買到半袋草粿。

“你好,我來自汕頭”

鱟粿,在油鍋中煎至成型,然後等熟了之後,老闆就會在上面淋上沙茶醬,再拿起剪刀喀嚓剪幾下,沙茶醬就流入鱟粿中。這時候再點上一碗涼涼的五果湯,中和鱟粿的油膩,夏天的炎熱一下子就被驅走了。

“你好,我來自汕頭”

水粿,平淡的水粿上面加上自制的菜脯粒,搖身一變成了一道美味,鹹甜可口。放學回家的時候,遠遠就聽到推車喇叭裡傳來“水粿、豆花,凍草粿,海石花....”那時就已經迫不及待準備點盤水粿再加碗凍草粿。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走到哪,停下來都有得吃

“你好,我來自汕頭”

以前上學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放學之後去吃十二中煎餃,再排上好長的隊買上一杯草莓冰

每當草莓成熟的時候,總會有一大批情侶相約來吃草莓冰,男生排隊買草莓冰,女生去買煎餃,等草莓冰買到了,煎餃也差不多上桌了。

而像單身的,就只能排著長龍買草莓冰然後再去排煎餃,吃貨的世界沒有愛情二字。

“你好,我來自汕頭”

豬腸脹糯米,有人無法接受但又有人愛到瘋狂,阿貓就是屬於後者。蘸著桔油,甜甜糯糯,真的是要瘋狂打call了!對於喜歡吃豬腸的我來說,簡直是心頭愛。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廣場豆花,去人民廣場怎麼能不能來碗豆花。新裝修完的店家還打上了:張師傅,廣場老豆花唯我一家無分店。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豆花撒上紅糖和花生碎,沒有什麼水分,黃豆用料特別足,口感很濃厚。為了這碗豆花,早早就去排隊,站到腿都酸了,但為了吃上碗廣場豆花排多久都值了。

“你好,我來自汕頭”

去人民廣場野餐的時候,總得跑去買幾碗豆花,“姐阿,3碗豆花,打包”,但可恨的是居然每天下午限量售賣,要是太晚過去賣完了也只好換成碗甜湯,實在是太可惜了。

“你好,我來自汕頭”

老媽宮粽球,即便是藏身在巷中,依舊是人滿為患。口味有鹹餡、甜餡、雙烹,老媽宮粽球“食定正知”(吃了就知道)也成了口口相傳的廣告詞。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在汕頭,最常見的就是腸粉粿條鋪了。小區樓下,學校附近,街頭拐角處....中午不知道吃什麼,那就去吃腸粉好了。“來去物條腸粉”是汕頭人最常掛在嘴邊的話。

“你好,我來自汕頭”

“去汕頭就要去吃牛肉”,牛肉已經成了汕頭一個標籤。牛肉粿條湯,每次回汕下高鐵必須去吃一碗,告訴自己,“已經到家了,已經在汕頭了”

“你好,我來自汕頭”

蟹黃牌方便麵,即便不是汕頭原產,但離鄉在外的人總會帶上幾包;生活拮据的時候,每一頓只吃一包蟹黃面,香味飄到樓梯口,連隔壁宿舍都會跑來蹭吃。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喝粥配點雜鹹

“你好,我來自汕頭”

早上離不開的,就是碗白糜(粥),“早上吃糜壓火”這是每個汕頭孩子都聽過的話。

一碗白粥,配一點雜鹹“唰嘴”,鹹菜、貢菜、麻葉、腐乳、脆瓜、橄欖菜....一個精力充沛的早上就這樣開始了。

“苦阿苦,吃糜配菜脯”,像我這種不愛吃菜脯(蘿蔔乾)的,都說我是假的汕頭人。

“你好,我來自汕頭”

沙茶醬,汕頭百搭的調味料品牌。每次離開汕頭去讀書的時候,都要帶瓶皇牌沙茶醬回去拌飯吃。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有閒就來食茶

“你好,我來自汕頭”

“有閒來食茶”是汕頭人的待客之道,飯前要喝茶,飯後也要喝茶,一天要是不喝茶,總是感覺少點什麼。每天去鄰居家聊天喝茶話家常,是屬於汕頭人生活的小確幸。

“你好,我來自汕頭”

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一定要喝上幾泡。即使是在外地的汕頭人,都有自帶茶葉和茶具,坐下來喝杯茶是汕頭人的一種生活態度。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獨特的地域風情

“你好,我來自汕頭”

//賽大豬//

正月的時候,汕頭的鮀浦、月浦、澄海冠隴和下窖鄉、鷗汀等地均有賽大豬的活動,各地有各地的方式。

村民會將自家的大豬稍加打扮,比比看誰家的豬更大更美,賽完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抬著大豬向前飛奔,比誰跑的快。儀式非常的隆重,場面十分的壯觀。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看潮劇//

潮劇,汕頭的阿公阿嬤們每天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動。每一段都看不膩,還會跟你講解這段戲講的是什麼故事,張口既來。

有時候祭祀活動會請來潮劇演員唱潮劇,就和阿嫲搬著凳子在戲臺前搶座,是為了看戲還是買東西吃已經不重要了。

“你好,我來自汕頭”

//舞英歌//

英歌舞,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取材於水滸傳中108好漢為營救盧俊義而攻打大名府,化裝成賣藝隊大鬧元宵的故事。每當有節日的時候,都會請來英歌舞,一方面是為了祈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熱鬧。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汕頭人的集體回憶

“你好,我來自汕頭”

//中秋拜月亮//

每年八月十五的時候,家裡最多的就是僗餅、腐乳餅、書冊糕.....

“你好,我來自汕頭”

每年中秋的時候,汕頭人在自家院子或是小區樓下,擺上一張桌子,放著各種貢品和香燭。小孩子還要去準備些文具來拜,保佑“讀書強強”。

中秋節最喜歡的就是自己求杯甜茶的那個儀式感。

“你好,我來自汕頭”

//出花園//

汕頭的孩子每到15歲的時候,都需要“出花園”(成人禮)。有些人是在元宵節,也有的人是在七月初七。

儀式的內容主要是感謝“公婆母”(床神)對花園的守護,讓孩子健康成長。過了這天之後,孩子走出花園,開始步入成人的世界。

所以每到這個節日,朋友圈都少不了有幾個年年要“出花園”的人,證明自己年年十五歲。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有老爺保佑沒事的”//

汕頭的孩子考試要說“老爺保佑”,工作要說“老爺保佑”,帶個“老爺符”出門,不順心的事情好像就能在潛移默化中解決,

“你有老爺保佑沒事的”

“老爺”是民俗文化中的守護神,有城隍爺、媽祖、玄天大帝等等。

“你好,我來自汕頭”

“營老爺”是汕頭地區的民俗祭祀活動,為的是祈求風調雨順,全村平安。村裡的青壯年扛著“老爺”走遍村裡的大街小巷。

“營老爺”輪流於各鄉村一天或多天,每到那天,汕頭人都會跟親戚朋友們說,

“今日老熱(熱鬧),來給我請”。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老是學不會的潮汕話

“你好,我來自汕頭”

據說,潮汕話是宇宙最難學的方言,學習5分鐘,從入門到放棄。大學同學讓我教她潮汕話,不求會說,只求聽得懂,我覺得這是特意是為難我阿貓。感受一下:

#hò hō hò#(很難學)

#早滴仔易#(早點睡)

#擔做小李絕#(害羞)

#磨來瓦bong下#(打你)

#A住做尼阿#(那又怎樣)

#哦尼桃佛好邁住邁#(阿彌陀佛最好不要)

一句“膠己人”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但是再多說幾句,對方一定會問“你在說泰國話嗎?”

“你好,我來自汕頭”

七點是新聞聯播開始的時間,但汕頭人的七點,叫做今日視線。看視線,是每個汕頭人的日常,每個汕頭人印象深刻的永遠是那句“瞭解世情,關注民生”

小時候貪玩,出門不告訴家長,等天黑之後才想起要回家,經過別人家門口的時候,聽到許友文的聲音,就知道七點了,回家又要挨批了。

這檔本地特色的民生節目,在每個汕頭人心裡紮下了深深的根。前段時間我還下載“橄欖臺”去聽節目,思鄉之情也算是有所寄託。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見證著時代變遷

“你好,我來自汕頭”

南生貿易公司,是老市區一處地標性建築。聽家裡長輩說,以前在老市區做生意的時候,賣完東西就會去逛逛,人超級多,現在在百貨大樓門前彷彿還能看到以往強盛的風貌。

“你好,我來自汕頭”

中山公園,以前每到花季的時候,學校都會組織過來遊玩,然後再搞個作文比賽,每個人都要參加,雖然從來沒得過獎,不過重在參與嘛。

“你好,我來自汕頭”

小公園的改造令其成為網紅地,夜晚燈光璀璨。放假的時候,約上小夥伴,租上一輛雙人單車遊金鳳壇,吃喝玩樂,元宵節來這邊“迎元宵燈”簡直就是人擠人。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老媽宮戲臺也成了小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天天“鶴老熱”(很熱鬧),很多汕頭人都喜歡來這個看演出,在古色古香的氛圍感受歷史風味。

“你好,我來自汕頭”

僑批,是上世紀80年代海外僑胞寄錢回家的匯款憑證,鄉愁是一封封僑批,聯繫著兩頭的思念。

“你好,我來自汕頭”

西堤公園的“僑批”、“過番記錄碼頭”讓人深切的感受先輩那段背井離鄉奮鬥的歷史,很多阿公阿嬤都會過來這邊散步,攜手一生也就是這樣,你在我身旁,歲月帶不走對彼此的愛。

“你好,我來自汕頭”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是汕頭的一張文化名片,裡面存放著部分僑批、名家字畫、歷史文物。大家都很安靜的欣賞著文物,講解員也會跟大家講解每段歷史,每次聽完都會有一種榮譽感,身為汕頭人的驕傲感。

“你好,我來自汕頭”

汕頭大學,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會--李嘉誠基金會持續資助的公立大學。很喜歡那邊的學習氛圍,高中的時候每個週末都和朋友溜到圖書館學習,看慣了汕大圖書館,其他的圖書館都覺得很一般。

“你好,我來自汕頭”

有時候總在想“是汕大好呢還是中大...”後來發現自己想多了。

“你好,我來自汕頭”

北迴歸線標誌塔,汕頭是北迴歸線與中國海岸線唯一相交的城市。在夏至正午12時,太陽直射北迴歸線,陽光穿過模型中的小孔垂直照在地上,呈現出一個小點。目前汕頭有兩個標誌塔,一個在金平桑浦山,另外一個在南澳。

“你好,我來自汕頭”

海灣大橋,每次放假回家大巴經過這裡的時候,心裡總是激動不已,都到了海灣大橋,就快到家了。

“你好,我來自汕頭”

南澳島島上的村民大多以捕魚為生,討海人儘量不採用大規模的機器捕魚,只為了子孫能世世代代有魚可捕。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青澳灣,一座被遺忘的“東方夏威夷”。藍天碧水也吸引了不少喜歡攝影的人,更人不遠千里跑來這邊拍婚紗照。

“你好,我來自汕頭”

來南澳島看日出,是每個遊客的旅行目的,看著太陽從海平面漸漸升起,吹來徐徐微風,整個人都非常的愜意。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來自汕頭”

小時候總想著說要離開汕頭,去別的城市施展拳腳;長大後卻發現只想待在汕頭哪兒都不去。

“日啖茶葉數百斤,不辭長作汕頭人”是每個汕頭人提起家鄉時最真切的心情。

“你好,我來自汕頭”

你好,我是汕頭人。

你呢?

「 今日互動 」

你去過汕頭嗎?

你對汕頭的印象是什麼?

留言區和範爺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