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不屑王國維那茬事

錢穆這些年名聲很大,和黃仁宇一樣,頗能俘獲一些人的心。總體而言,錢穆是一個傳統到不能再傳統的學者,對現代化充滿了警惕。他在面對「洪水猛獸」時,原本看似溫厚的外表,就再也藏不住那衛道士的面孔了。

钱穆不屑王国维那茬事

錢穆曾經狠懟王國維,其中最狠的一句話是:「試問研究龜甲文,以及研究各地白話方言,又與治中國史具何關係?」王國維是「甲骨四堂」之一,他針對考古研究提出的「二重證據法」影響至今。但錢穆不管這些,他覺得王國維太現代了,看不慣啊。(其實我覺得,拖著鞭子為亡清殉死的王國維,比起錢穆來,要傳統得多。)

钱穆不屑王国维那茬事

在錢穆看來,哪還需要考古啊,有存世典籍就夠了。他在其《先秦諸子系年》一書中,很認真地論述:孫武、孫臏其實是一個人,《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其實是一本書。

在該書卷一的《七、孫武辨》一文中,錢穆言之確鑿地說——

《史記·孫吳列傳》有孫武為吳將兵。《漢書·藝文志》有《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而本傳則稱十三篇。然其人與書,蓋皆出後人偽託。……則《孫子》十三篇,洵非春秋時書。其人則自齊之孫臏而誤,詳《考辨第八十五》。

《考辨第八十五》說的是該書卷三的《八五、田忌鄒忌孫臏考》一文,錢穆再次長篇累牘論述孫武就是孫臏——

《漢書 藝文志》兵家《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齊孫子兵法》八十九篇。吳孫子、齊孫子分別甚明。餘既辨吳孫子之無其人,(《考辨》第七。)又疑凡吳孫子之傳說,皆自齊孫子來也。《史記 本傳》吳孫子本為齊人,而齊孫子為其後世子孫。又孫臏之稱,以其臏腳而無名,則武殆即臏名耳。

錢穆的論述,看起來無懈可擊。當然,這一觀點並非他首創,先代頗有一些人持此觀點,錢穆不過是彙總一下。但錢穆忙得如此不亦樂乎,在同一本書的不同位置,先後兩次論述同一個問題,應該是頗為得意的。

钱穆不屑王国维那茬事

可惜啊,1972年,銀雀山漢墓發掘時,《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同時出土,以鐵的證據將錢穆的論述「否定之否定」了。

話說,錢穆1990年才去世,未知他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作何感想?當然,那時候還沒有微博、微信,也沒人圈他,只當不知道就行了。而且在此時,王國維早已遠去,也不會拿著報紙跑上門去說:「你看你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