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中國文化的守門神,50歲投湖自盡,曾經撼動整個時代!


王國維:中國文化的守門神,50歲投湖自盡,曾經撼動整個時代!


他把自己的一生融化在古典文化裡邊了,而且融化的最深、最廣,融化到了頂級程度,所以他的痛苦也就達到了頂級程度。

文|餘秋雨(講述者)

王國維是在傳統學者當中創造力最大、貢獻最輝煌的一個人。他寫了《宋元戲曲考》,還拿著甲骨文來校勘連司馬遷都不清楚的歷史,這就了不得了。他還寫了一個重要的美學著作《人間詞話》,還寫了《紅樓夢評論》。所以如果和王國維一比,章太炎在創造性領域的東西就不多了,他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儲存器,但是他沒有時間創造,他老在搞革命,老在坐監獄。

如果和王國維一比,他的前前後後的很多學者都要臉紅,因為包括他的學生和學生的學生一輩,那些所謂的國學大師,他們主要都在做記憶、檢索、拼接這樣的事情,都沒有像王國維那樣做全方位的創造性的貢獻。

守門神和犧牲者

但是,大家想得到嗎?這麼一個創造性的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王國維,他的重要的思想來源居然來自於德國的哲學家叔本華和康德。他在《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當中明顯的體現了生命意志、直覺等等命題。他在很早的時候,自己年紀還比較輕的時候,接受了德國和歐洲的思維,他不斷地在文化界和教育界大力呼籲哲學思維。這也就是說,在他心中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早就融合了,他並沒有把這種融合過程當成一種衝突。


王國維:中國文化的守門神,50歲投湖自盡,曾經撼動整個時代!


但是誰都知道,王國維先生在他50歲的時候,就在北京昆明湖投湖自盡。對於“投湖自盡”,好多人的解釋是中西文化矛盾對他的撕裂。那肯定不對,因為他本身思維的源泉之一就來自於叔本華和康德。我認為,是他心中的文化理想和現實的生活土壤對他產生了撕裂。他心中文化理想既有甲骨文、司馬遷,也有叔本華、康德。這些放在一起是矛盾的,矛盾的是這種理想和時代進程的現實土壤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就崩潰了。

這個問題比較深刻,所以我需要多講幾句。王國維是在1927年的6月2號自盡的。那個時候他已經有巨大的成就,有那麼巨大成就的人才50歲,所以使全社會都驚訝了。大家都在猜測他自盡的原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但是我認為只有陳寅恪先生的輓詞裡邊說的最好,陳寅恪也是我們的大學者。他在悼念王國維的悼詞裡寫的特別好。我把他的意思用現在的白話文來解釋一下,是這樣的:

當一種文化價值漸漸衰弱的時候,被這種文化價值所融化的人一定非常痛苦。這樣的人呢承擔的文化體量越大,痛苦也就越深。如果達到了極點,那就只能自殺了,因為只有自殺才能安心。

他用這麼一段話來說明王國維死亡的原因,他認為王國維把自己的一生融化在古典文化裡邊了,而且融化的最深最廣,融化到了頂級程度,所以他的痛苦也就達到了頂級程度。那麼,雖然自殺了,陳寅恪先生說他留下了一種精神,這個精神就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希望知識界能夠繼承。

大家有沒有發現陳寅恪先生也是把文化的價值和人格聯繫在一起了,就是說王國維先生心中的文化價值產生了迷亂,因此他的人格和生命也產生了迷亂。他在文化上達到了極點,因此也只能讓自己的生命走向極點。

王國維的去世還證明了一個事實,就是文化是可以通過章太炎、王國維這樣的守門神那條生死予奪的門檻的,但是跨過去以後,這個守門人發現20世紀的中國社會和真正的大文化很難融合,它只能產生一些即時需要的小文化。如果我要固守大文化的話,儘管我扶著中國文化跨過了門檻,但是這個大文化要固守在這麼一片決裂變動的土地上卻很難。


王國維:中國文化的守門神,50歲投湖自盡,曾經撼動整個時代!


所以,他既是個守門神又是個犧牲者,中國文化終於在生死之間活下來了,但是活的有點勉強,幾方面都在掙扎,文化在兵荒馬亂的社會當中掙扎,而社會也就在新舊文化中西文化當中掙扎。這兩方面的掙扎帶來很多精英人士的生命掙扎,到章太炎,到王國維,其實都是這樣。

但是王國維的掙扎更慘烈一點,所以讓大家都看到了——文化真是需要有生命的代價。這個代價不是具體原因,比如秦家對他不好,或者發生什麼問題了,或者聽到了什麼消息了,都不是。陳寅恪先生講得非常好,它就是一種大文化突然在自己眼前和自己的土壤發生了很大的矛盾,自己的文化屬於文化一邊,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生命交給文化,就這樣走了。

必須面對的轉型

所以講到章太炎和王國維的時候,其實接觸到了一個非常艱深的文化哲學,就是20世紀中國文化必須向著現代化、世界性轉型了。但是這個轉型所帶來的問題卻很多,因為它是一個文化的轉型,而不是一種小文化的轉型。文化極其龐大,極其悠久,極其美好,如果要快速地完成轉型,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期間一定充滿了痛苦和掙扎。

有的時候文學史上說這次轉型已經完成,那只是說說而已,其實完全沒那麼簡單。在我看起來中國文化從基本成型到20世紀初,經歷了3000多年到4000年,那麼轉型的時間要多少?我看經歷一二百年的轉型時間也不算長。

王國維:中國文化的守門神,50歲投湖自盡,曾經撼動整個時代!


章太炎已經感覺到,他身邊來聽他講課的人與自己身上的大文化已經很有隔閡,王國維更是感覺到他心中的大文化和他腳下的土地已經有很大的隔閡,所以他們就在不斷地掙扎,掙扎掙扎就是兩方面都有理由,傳統性有充分的理由,現代性更有充分的理由。

黑格爾講過,只有兩方面都具有充足的理由,衝突才深刻。如果僅僅是一方面好一方面壞,這個衝突就不深刻了。所以,我非常希望我們年輕一代體會一下,兩方面都有理由,又一下子難以選擇的這種兩難境界。也就是說,我們體會一下心理掙扎。

這其實是文化的自然道理,文化走到深了,它一定要面對困惑、面對苦惱,面對困惑、面對苦惱的時候,不能不選擇,而好多選擇一點都不簡單,它叫兩難選擇,就是怎麼選都有另一種力量來反對,如果沒有這種困惑和苦惱的話,那自愛文化上是淺薄。我們只有放棄了這種淺薄,才能深刻地體會中國文化在20世紀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