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最早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最早恐龍的化石,是在三疊紀的岩石中發現的。可能是始祖龍,它最早出現在2.28億年以前,是1992年在阿根廷發現的,它的頭骨與鱷的頭骨相似,長著彎曲的利齒。是一種小型的食肉恐龍。

南十字龍是早期恐龍中的一種,這種食肉恐龍身長約2米,體型雖不大,但十分兇猛,並且喜歡成群結隊地出去捕食比自己體型大的動物。成為“第一種捕食大動物的恐龍獵手”。它體重輕,後肢細長有力,便於追逐獵物,長長的顎上長著整齊的利齒,這更有利於捕食獵物。黑瑞拉龍是從阿根廷挖掘了來的一種兩足行走的食肉恐龍。它大約生活在2.3億年前。體長大約3米,尖尖的牙齒突出地長在上顎前部,骨骼細而輕,以小型爬行動物為食。黑瑞拉龍與後來的肉食恐龍有很多相似之處:如銳利的牙齒,巨大的爪和強有力的後肢。

早期的草食性恐龍,個頭也比較小,如匹薩諾龍以及喙牙龍,它們的身體長約1米,長著尖牙,形狀像豬,一般是食肉恐龍捕食的對象。

早期的恐龍世界裡,食肉恐龍較多,體形都不太大,但幾百萬年之後,食草性恐龍個頭越長越大,甚至超過食肉恐龍好幾倍,或十幾倍,從而成為與肉食性恐龍旗鼓相當的地球統治者,這一統治長達1.6億年之久。

最大最兇猛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一般的人都認為最大最兇猛的恐龍是霸王龍。

其實,恐龍時代最大最兇猛的恐龍不是它,而是另有其“龍”。

1955年,在南美洲的阿根廷發現了一具巨大的恐龍骨骼化石。從而否定了霸王龍的冠軍頭銜。

巨龍的脖子短而粗,身體十分健壯,四肢有力,善於奔跑,它的尾巴又粗又大,至少有4.5米長。如果有哪種倒黴的動物遭到它的尾巴的襲擊,不死也會傷殘。

巨龍奔跑時,速度很快,張著一張大嘴,露出巨大的,又尖又鋒利的牙齒,單它粗粗的喘氣聲就像現在老虎的吼叫聲。

巨龍在恐龍時代,還有中小型的食肉恐龍,把對方掀翻在地,便開始張著大口起來。

在它的化石旁邊,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些食草恐龍的骨骼化石,那可能是它食物的殘骨。

如此巨大凶猛的恐龍,在那時,一定活得非常瀟灑自在。

最小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在中生代的恐龍世界裡,食肉恐龍佔據著一切的生存空間。

大型食肉恐龍光顧不到的地方,有誰敢在那裡稱雄稱霸呢?即使是小小的飛蟲也不放過,那就是小型的獸腳類恐龍,如小鳥龍、美頜龍。

其中美頜龍就是生活在那個空間裡的一種最小的恐龍。

它雖然個子很小,但也是非常的兇惡的,它對於地表這一層的小生靈而言,是一個嚴厲的“命運”主宰者,餓的時候,它們決不會口下留情。

1861年,第一具美頜龍的化石是在德國巴伐利亞省索倫霍芬石板石灰岩中找到的。

自此,人們才第一次認識了這種世界中最小的恐龍。

美頜龍身長0.6米,大小和雞差不多,它的結構輕巧。牙齒小巧玲瓏、彎曲,像劍一樣鋒利。所有下頜的牙齒都長在眼窩之前。

在德國發現的一具美頜龍的化石中,找到了一具蜥蜴的骨骼化石。它可能是這隻美頜龍的最後一頓美餐。

蜥蜴是美頜龍的主食,只要它出現,蜥蜴們躲閃不及的都難逃惡運。即使是在空中飛的小小昆蟲,它的爪子都可以飛快地抓住、碾碎,然後吃掉。

最重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說到最重的恐龍,大家立刻會想到腕龍、樑龍等一些大型恐龍。

像腕龍,身長20多米,體重幾十噸,樑龍也是。

侏羅紀晚期的蜥腳類恐龍是恐龍世界中最大最重的,像腕龍、馬門溪龍和樑龍這些龐然大物雖然都是蜥腳類恐龍,但是,它們卻不是恐龍世界中最重的。

在侏羅紀晚期的大地上,有一種恐龍它每走過一步,都會在地上引起重重的轟鳴和微微的震顫。它,就是地震龍。

1985年,在美國的新澤西州發現了一些令人矚目和驚奇的恐龍骨骼化石,它就是地震龍的骨骼化石。

科學家們根據地震龍的內骼推測出了它的大小,它的身長大約40米,體重約100噸。這個數字,足以讓腕龍、樑龍它們讓出最重的位子。

地震龍的英文名稱叫做“selsmosauz”,意思是“震地者”。它長著蜥腳類恐龍的體型,長長的頸部,短而笨重的身軀,呈方柱形的腿,大而平的腳,長長的尾巴。

到目前為止,體型最大,體重最重的恐龍就是地震龍,但是是否還有比地震龍更大更重的恐龍呢?還有待於科學家們的進一步發現和研究。

跑得最快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動物世界中的食肉者都各自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捕獲獵物的武器和方法。

比如說老虎的利爪、尖牙、龐大的身軀。

獵豹的閃電似的快速奔跑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獵食方法。

在恐龍的世界裡,為了生存,都各自發揮著自己的優勢,這其中,就有善於奔跑的。

比如說雞龍、木齒齒龍、鴯鵲龍等等。而其中,跑得最快的便是奔鳥龍了,它長得看起來像沒有羽毛的巨鳥。

奔鳥龍是白堊紀時的獸腳類長跑冠軍。喙狀的嘴裡沒有牙齒,頸部比較長,後腿細而長,有利於奔跑。尾巴較硬,奔跑的時候,尾巴直直地向後伸著,在奔跑時可以用其掌握方向。

奔鳥龍發現於加拿大,身長大約3.5米,在食肉恐龍中,這算是偏小型的恐龍了。但它的奔跑速度極快,科學家根據腳印化石推算出奔鳥龍的速度,大約為每小時65公里。在當時,是沒有恐龍能與它相比的。

最聰明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我們知道一個人,聰明就是他的智商高,而智商高的高低是由腦含量所決定的,一個人的腦含量高,大腦表面積和人的體表面積的比例大,就說明這個人聰明。恐龍也不例外,但哪種恐龍最聰明呢?

那就是不大出名的鋸齒龍,鋸齒龍出現在白堊紀末期,屬於獸腳類,它的個頭不大,只有2米左右,也許是為了生存吧它們終日為了食物“絞盡腦汁”。俗話說,腦子越用越靈,所以,它的大腦慢慢地進化了,因此,也就變聰明瞭。

雖然,人們至今沒有找到完整的鋸齒龍的骨骼化石,但生物學家根據它的一些骨片和牙齒。已推測出了它的身材形狀及大小,而且,還推測出了它的腦容量。

到目前為止,鋸齒龍的腦容量最大,智商是所有恐龍中最高的,大大的腦容量使鋸齒龍的視力和聽覺很好,它們甚至可以在夜間撲食。以致於在中生代生活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最愚蠢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聰明和笨是相對的,有最聰明的恐龍,那肯定就有最笨的恐龍了。

當然,說笨恐龍,並不是指笨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了。即使是特別笨的恐龍,也知道如何去找食,如何生兒育女,以及如何去保護自己。

那麼,這個“冠軍”被誰奪去了呢?

它是很有名的一種恐龍,名字叫“劍龍”。雖然被科學家們判定為恐龍世界中的“頭號笨蛋”,可這個“笨蛋”,在地球上也生存了一億多年,到白堊紀早期才滅絕。

劍龍繁盛於侏羅紀中期,是一種草食性恐龍,發現於北美洲,身長約9米。最大的特徵是腦袋特別小,背上長著許多像劍一樣的骨板。

說它笨,就是因為它這個特別小的腦子。劍龍的腦子測試之後,發現它比一隻貓的腦子稍大一點,大約是貓腦的兩倍,還不如高爾夫球大呢,大約也就是1兩多,不到2兩的重量。

我們簡直不能想像,一個不到2兩的腦子指揮一個長達9米、重達1-2噸的身軀。想想看,這麼大的一點腦子,吃飯,走路就夠它控制的了,而且,還不一定指揮得過來。

當然,劍龍臀部還有個神經球,這還可以幫著它的大腦指揮一下。但這個神經球只支配和控制它的後肢和尾部,並不能徹底解決實質性的問題,所以說,劍龍仍然是智商最低的恐龍。

食量最大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在侏羅紀茂密的叢林之中,食草恐龍們安詳地在樹林中穿梭往來,身體高大的伸長脖子吃樹梢的嫩葉,身體矮小的就低著頭,啃著樹底下的蕨類植物。

一般食草恐龍的食量都比較大,所以吃就成了它們最重要的工作。

但食量最大的,還要數腕龍。這種最初在非洲的坦桑尼亞發現的大型蜥腳類恐龍,身長20多米,身高達12米,總重達50餘噸,所以它每天最大的任務就是把它那巨大的肚子填飽,以此滿足那龐大身軀的需要。

也許有人會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一天不需要吃多少東西。但是,科學家根據恐龍在上億年前留下的糞便化石,知道了腕龍的食量。腕龍一次拉的糞便達一米多高。可見它的食量是驚人的。

此腕龍食量稍差一點的是虛幻龍。人們一般把虛幻龍叫作雷龍。它也是侏羅紀時的恐龍,最早在北美洲被發現,體重超過20噸。相當於40頭牛。一頭牛一天一般要吃幾十斤草,雖然不能這樣推算,但是,大略還是可以看出雷龍的食量。

在恐龍大家庭中,食量排行老三的是達馬拉龍。達馬拉龍屬於蜥腳類恐龍,最早發現於我國。它看起來像長頸鹿,體重大的也達到了20噸。

甲爪最厲害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甲爪是食肉恐龍的主要獵食武器之一,一般認為,最大最兇猛的恐龍必然甲爪最快最鋒利。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一些中小型的食肉恐龍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競相發展自己的“獨門武器”。

那麼爪子最鋒利的恐龍又是誰呢?是恐爪龍。

恐爪龍是生活在白堊紀時的獸腳類恐龍。它的骨骼化石是在北美洲發現的。恐爪龍身長大約3米,顯著的特點是雙腳第二趾各生有一隻彎刀似的大甲爪。

1969年,美國的奧斯特羅姆對恐龍爪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發現恐爪龍的四肢長而有力,骨骼很輕,這就說明恐爪龍善於奔跑,它的尾椎骨長有很多骨棒,這能使尾巴保持堅挺,從而很好地控制方向,以致於在奔跑中抓住獵物。但它最大的特點還是長著一雙結構特殊的腳。它用後肢行走,腳上有四個趾,每個趾上都有鋒利長達15釐米的甲爪,第二趾上的尤其大,像個又長又彎的大鉤子,前肢上各有三個手指,指上也長有利爪,利爪相互對應,能夠抓握食物,當恐爪龍遇到獵物時,先用它的後爪向前撲抓,使其深深地扎進獵物的軀體,然後,再用前爪將獵物撕開。恐爪龍就是利用這個武器,使自己成為恐龍家族中最兇猛的類群之一。

尾巴最厲害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食草性恐龍在恐龍世界中處於被宰割的地位。

專家們都認為,食草性恐龍的身材一般比肉食性恐龍大幾倍,是由於食草性恐龍為了保全自己進化而來的,這樣,當食肉性恐龍面對這樣一樣龐然大物時,不好下手。

但是,食草性恐龍一旦遭到成群的肉食恐龍的追擊,體積再大恐怕也難逃惡運。

為此,它們開始發展自己的防禦武器,讓對方在攻擊自己時,也要三思而後行。

尾巴,一直都是恐龍們進攻和防禦的武器,而佔據這個優勢的,並不是食肉恐龍,而是一種食草性恐龍。

這種恐龍叫甲龍。

甲龍是白堊紀時的大型草食性恐龍,發現於北美洲,長達10.7米,最大的特點是長著一條巨大的棒槌尾巴。

甲龍是一種在關鍵時候能和食肉恐龍拼上一拼的恐龍。

甲龍的整個身體,包括頭、臉、眼皮上,都長著厚厚的骨質鱗甲和骨刺,食肉恐龍的利爪根本就抓不進去。它有堅挺強健的尾巴,尾部有一個沉重的尾錘,尾錘是由癒合在一起的骨板構成,利用強有力的尾部肌肉來擺動它,當遭到兇猛的食肉恐龍的襲擊時,它就用這個至少幾十公斤的“流星錘”橫掃過去,使其受到傷害。

所以,食肉恐龍再厲害,一般也不敢去惹恐龍世界裡的這個“坦克”。

尾巴最長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1911年,德國的古生物學家埃伯哈德弗萊期在非洲的坦桑尼亞發現了巴洛龍的化石。

巴洛龍是一種植食性蜥腳類恐龍,體重大約40噸,比8頭大象還要重,身長達24米,是最大的恐龍。

它最大特點就是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到現在為止,在所有被發現的恐龍中,巴洛龍的尾巴最長,達20多米,它是由82塊骨頭組成。巴洛龍那長達9米的脖子就是靠其極長的尾巴來保持平衡的。除此之外,長尾巴還可以用來作防禦武器,像鞭子一樣,攻擊襲擊它的敵人。

巴洛龍的食量極大,據估計,它一天要吃掉1500公斤的食物,因此,可以想像它那小小的腦袋指揮著那小小的嘴一刻不停地吃東西,只有如此,才能滿足龐大身軀的所需能量,即使這樣,它用牙割斷樹枝和草莖後也不加咀嚼,就直接囫圇吞棗似的嚥到肚子裡,在胃石的幫助下,在胃中才將食物磨碎,從而消化。另外,它還有一個蜥腳類恐龍共同的特點——鼻子長在頭頂上。

牙齒最尖利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恐龍大家庭中,不管是肉食性恐龍,還是食草性恐龍,牙齒都非常尖利。

但牙齒最尖利的還是噬肉鯊龍。鯊魚是海洋中最兇猛的動物,它們令許多海洋動物甚至人類都膽顫心驚,尤其是它們的牙齒。噬肉鯊龍和鯊魚一樣,有著巨大的尖牙。噬肉鯊龍身長大約有8米,腦袋特別大,很聰明,它們跑起來很快,是恐龍大家族中的一位地地道道的大“兇手”。

暴龍是牙齒尖利的恐龍群裡的亞軍。暴龍生活在白堊紀,是蜥腳類恐龍,首先在北美洲和亞洲東部被發現,它們的身長大約12米。它們的牙齒就像牛排刀,顎部非常有力,能讓牙齒產生很大的咬合力量。

阿爾伯特龍的牙齒比起噬肉鯊龍和暴龍來要差一些,不過,它們的牙齒也很尖利。阿爾伯特龍是獸腳類恐龍,最先是在美國和加拿大被發現,身長大約有8米。它們的牙齒就像鋸子一樣,不過,它們鋒利的牙齒尖是向後彎的,所以一旦被阿爾伯特龍的牙齒咬住了,要脫身那就非常困難了。

牙齒最多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說起牙齒,大家一定會想起那些兇悍威猛的肉食恐龍的牙齒,其實則不然,牙齒鋒利,但數量不一定最多。

牙齒數量最多的是鴨嘴龍。

鴨嘴龍屬於鳥腳類的植食性恐龍,它是白堊紀晚期最繁盛的恐龍。

鴨嘴龍的頭骨前部和下顎變寬,形狀很像扁闊的“鴨嘴”,它的名字就是因此而得來的。

鴨嘴龍的牙齒數目多得驚人,結構也很特殊,在它那扁闊的大嘴裡,上下左右的每個牙床上就有500多顆牙齒,這樣一來,對於典型的鴨嘴龍來說,牙齒總數多達2000多顆,這些牙齒密密麻麻地排列成數行,有的還呈交叉排列,鴨嘴龍的牙齒一旦磨損,牙的表面就會變成像鋪石的路面一樣坑窪不平。這和磨盤是一個道理,有助於將食物磨碎,並研成糊狀。正在使用的牙齒經磨損後,就逐漸被頂出來,進一步受到磨損,然後換成新的牙齒。鴨嘴龍是吃植物的,看來,它們能夠利用這一副牙齒將食物切碎,並且把它嚼爛。

因為鴨嘴龍特殊的嘴喙構造,它很適於在水中撈取食物,從它的腳趾間的蹼,也可證明這一點。而且,鴨嘴龍長著一條又細又長的尾巴,看來這對游泳也是有幫助的。

有的鴨嘴龍頭頂上有裝飾,有頂飾的鴨嘴龍其前頜骨和鼻骨,不是長在原來的位置上,而是退到了頭頂上,中空的起,裡面能夠貯存空氣,所以,鴨嘴龍能夠在水面下停留較長的時間。

鴨嘴龍一般棲息在河邊和沼澤地區,一旦發現有襲擊它的敵人,便立即逃到水裡,潛入水中,等待災難過去。如果是遇到有耐心的敵人,那它只有成為別人美餐的份了。

鴨嘴龍的身軀一般都很龐大,身長達十幾米,重達二十幾噸,但也有小的,只有幾米長,體重也只有幾噸。它的前肢短小,後肢粗壯,主要用後肢行走,有時也用四肢爬行。

日本長峙縣高島煤礦的礦井裡,曾經發現了鴨嘴龍的肩關節和腕部分的化石,另外,在美國也發現了它的皮膚化石。

叫聲最大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所有的恐龍都能發出聲音,聲音是恐龍之間互相進行交流的工具。有的恐龍發出的聲音很小,只有靠近的時候才能聽清楚。有的恐龍發出的聲音很大,很遠都能聽得到。還有的恐龍發出的聲音更大,如果這種聲音在你的耳朵面前響起,有可能會把你的耳朵震聾。

在恐龍大家庭中,吼聲最大的是擬櫛龍。擬櫛龍最先在北美洲被發現,它們屬於食性恐龍。它們的聲音不是由嘴巴里發出來的,而是通過頭上的冠子。聲音聽起來有些嘶啞。

在恐龍大家庭中,吼聲排在第二位的是巨龍。巨龍是獸腳類恐龍,當年生活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巨龍的聲音低沉,穿透力非常強,很遠很遠的地方,都聽得非常清楚。

在恐龍大家庭中,吼聲季軍是美頜龍。美頜龍也是獸腳類恐龍,當年生活在歐洲的比較多,它們很小,身長只有60釐米左右。它們要叫的時候,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起來,發出高亢的聲音。

習性兇殘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侏羅紀大型肉食恐龍是三疊紀恐龍——鳥鱷龍的後裔。在整個侏羅紀,隨著巨型植食性恐龍身體的增大,肉食性恐龍的體形也相應增大。

侏羅紀最大的肉食恐龍是威風凜凜的異特龍:其體長11米,有差不多一輛大客車那麼長,三趾形的後腳上長著可怕的巨爪,正是利用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武器,它在侏羅紀的大地上,大行殺戮。當獵物被殺死後,它再用靈巧的“雙手”和銳利的抹刀狀牙齒開膛破肚,撕而食之。異特龍體重2噸,不可能跑得太快,然而,絕大多數的植食恐龍更為笨重,因此,很少有在它的追捕之下逃脫的獵物。腳印化石顯示:它曾橫穿泥塘,追捕大型蜥腳類恐龍,邁出的每一步都超過了兩米。由此可見,異特龍是富有生氣的“獵手”!

異特龍的另一個近親叫解鼻龍,約為異特龍的一半大小,它與異特龍一樣,眼睛上方的骨骼加厚,打鬥起來,沒有“腦震盪”的後顧之憂,特別驍勇。角鼻龍還在鼻端長著一塊骨釘,並因此而得名。

就在大型肉食龍享受美味佳餚時,一群小型肉食恐龍聞著肉香,有時會衝將過來,以便搶幾片鮮肉充飢。這類動物中,有一種叫小鳥龍的,體長約2米,長著一雙肌肉發達的長腿,尾巴細長、僵硬,手指長而靈活,一看就知道它是結構輕巧的三疊紀動物——腔骨龍的後裔,它保持和發揚了其祖先“快腿獵人”的優勢,常以小的哺乳動物和大恐龍幼崽為食,甚至連那些因發育不全、受驚嚇而不幸墜地的翼龍,也是它們攻擊的對象。

像異特龍、角鼻龍這樣的大型肉食動物非常笨重,不可能去搜尋藏在灌木叢中的獵物。在那些地方,虛骨龍類恐龍反而可以大顯身手,它們是所有小型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也扮演“清道夫”的角色,其情形頗似今天的鬣狗和豺,在大型肉食龍吃飽喝足離去之後,它們再來打掃戰場,將殘杯冷炙吃它個一乾二淨。

迄今發現的最小的恐龍是秀頜龍。秀頜龍是小鳥龍的近親,身體更小,長到成年時也只有70釐米長,除去長長的尾巴,身體不過母雞般大小,不會對任何別的恐龍構成威脅,但由它們來對付更小的哺乳動物、小蜥蜴和昆蟲卻是綽綽有餘的。它還有一種窮追不捨的精神——當獵物逃往樹上避難時,它也會跟蹤而至爬上樹去。由於秀頜龍具有如此的捕食特性,所以別看它小,照樣是恐龍時代成功的征服者。

會爬樹的恐龍

恐龍的世界之最,這些統治地球上億年的生物進化出了什麼

前面我們已將劍龍向讀者作了概括性的介紹。近幾年,在四川盆地發現了另一類奇特的恐龍,它和劍龍一樣也屬於鳥臀類恐龍,這裡保存有非常完美的化石標本,那就是一類“會爬樹的恐龍”——稜齒龍。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稜齒龍的淵源。

在地球歷史上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曾生活過許多用兩足行走。兩條腿呈站立姿式、後肢上也只有3趾的恐龍,乍看上去這些特點與現代鳥類的某些特徵十分相似,因此,古生物分類學上把這類恐龍歸屬於鳥臀類中的“鳥腳龍”。

鳥腳龍屬於鳥臀類恐龍中的一個分支類群。鳥腳龍化石在南北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都有發現。我國發現的鳥腳龍化石材料也非常豐富,如內蒙古發現的“禽龍”,山東、黑龍江發現的“青島龍”、“山東龍”等鴨嘴龍類恐龍。但是,這些鳥腳龍都是屬於白堊紀的恐龍。

我國有沒有侏羅紀時代的鳥腳龍化石呢?有,而且還真不少呢。它們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中、晚侏羅紀地層中,有三巴龍、鹽都龍、工部龍、曉龍、靈龍等5種鳥腳龍化石。在古生物分類學上,它們都歸屬於稜齒龍科。

人類第一次認識的恐龍這類動物化石就是“禽龍”,禽龍屬於鳥腳龍。1822年,英國的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化石,從此揭開了人類研究恐龍化石的序幕。1878年有一個震驚世界的發現,那就是在比利時的貝爾尼沙煤礦,一次發現30多個禽龍骨架化石,其中有17具完整的骨架保存在比利時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裡。

1944年,在四川盆地的威遠縣發現了禽龍化石,楊鍾健教授研究後將其命名為“岳氏三巴龍”。遺憾的是,由於三巴龍化石材料破碎,不能肯定就是禽龍化石。我國發現的禽龍化石材料都很破碎,這類恐龍化石,在我國其他省份發現很少,這裡不作詳細討論。

現在,讓我們來著重介紹一下奇特的稜齒龍。由於四川盆地保存的稜齒龍類化石不但材料豐富,而且有完整的骨架、完美的頭骨,我們理應重點介紹。

稜齒龍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是一類個頭很小的恐龍。體長一般1~2米,身體結構相當輕巧。它的前肢短,後肢長,四肢骨中空,靠兩足行走。前上頜骨生有牙齒,下頜骨前方保留了1塊骨齒,腰帶為典型的四射式,因此它也屬於鳥臀類恐龍。

稜齒龍的後肢有4個腳趾,第五趾已經退化;腳趾長而靈活。前肢有5趾,第五趾小而與腕骨呈直角,趾端生有細長的爪。由於它的四肢具有上述構造特徵,所以許多古生物學家推測:稜齒龍是一類會爬樹的恐龍。因為它身體輕巧,“手”腳靈活,適於抓握和攀緣樹枝,在叢林中過著樹棲生活,以植物的嫩枝葉為食。樹棲生活也是稜齒龍逃避肉食者的襲擊、保護自身的好辦法。

關於稜齒龍的生活習性,長期以來,古生物學家眾說紛紜。有的學者對其系“樹棲”觀點持否定看法。究竟它的生活習性是怎麼回事,有待發現更多的化石去研究,才能做出正確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