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茶界“明星”新秀:小青柑

在茶行业有位“明星”特别火,那就是小青柑,很多茶友提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

橘普or柑普

首先需要搞清楚两个概念,市场上既有叫橘普的,也有叫柑普的,它们之间是一样还是有区别?顾名思义,橘普自然是橘皮做的,而柑普自然是用柑皮做的,所以区分它们首先就要区分柑和橘的。

柑:柑的果实较大,果皮较薄,与果肉易剥离,有香气,手感软绵。其果肉酸甜,有的含有籽,富含多种维生素。其中芦柑的果实较大,色泽鲜艳,皮松易剥,肉质脆嫩,汁多化渣;味道芳香甘美,食后有香甜之感,风味独特。

橘:又叫桔子,果实最小,果皮色橙红、朱红或橙黄,红色果皮的稍甜,黄色果皮的稍酸。其果皮薄而宽松,海绵层薄,质韧,容易剥离,有7~11瓣果肉。橘味甜或酸,种子呈尖细状,不耐贮藏。橘的种类很多,在广东以沙糖橘最为常见。

从定义上讲,大家可能不能直观的判断,其实大家市面经常买着吃的都是橘,而柑一般不做果肉食用。柑主要取皮,而橘则取果实,因此真正的柑普是具有特殊药用价值的,而橘普是没有太大的价值。目前商家对橘普和柑普都在混用,所以不能从橘普柑普本身名字去界定是柑还是橘。

橘皮分类:青皮、黄皮、红皮

柑普茶中会经常听到青柑普洱(如小青柑)、红柑普洱,原因就在于灌装普洱茶时采用的柑皮不一样。按照新会柑的划分:青皮、黄皮和大红皮。

谈谈茶界“明星”新秀:小青柑

青柑加工剥出的皮叫青皮。鲜果皮未着熟色,呈纯青绿色,生理未成熟时(通常指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陈皮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不显皱缩。内表紧密光洁,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小青柑就是采用这种果皮制作的。

谈谈茶界“明星”新秀:小青柑

二红柑指未完全成熟柑,二红柑加工剥出的柑皮叫二红皮,也叫微红皮(黄皮)。鲜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呈黄绿或黄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陈皮外表色泽褐黄色至棕黄褐,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较明显。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海绵浮松状不明显。质较硬,皮较厚,味辛带苦略甜。

谈谈茶界“明星”新秀:小青柑

大红柑是指充分成熟柑,11月至冬至前的柑叫大红。大红柑加工剥出的皮叫大红皮(红皮)。鲜果皮已基本着色,呈黄红或大红色,生理已基本成熟时(通常指农历小雪至小寒)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陈皮外表色泽棕红色至红黑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海绵浮松状明显。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

柑普的制作方法

▲自然生晒

谈谈茶界“明星”新秀:小青柑

▲中温烘培

谈谈茶界“明星”新秀:小青柑

▲高温烘培

1、自然生晒

(可以陈化,与陈皮同理,越陈越香,3年内可以闻到清新的花香味道,存放3年陈化完成,味道厚重这时候饮用更佳,极具收藏价值)生产工期长达20多天。

2、中温烘培

(失去果皮的活性,不可以陈化,当年可以饮用,越放越没味道,有烘培味道简称饼干味,失去药用价值。)生产工期只需2-3天。

3、高温烘培

(柑果皮中的油苞破裂,失去药用价值,不可以陈化,不建议饮用,高温产生的焦油、焦糖可以致癌)生产工期1天。

谈谈茶界“明星”新秀:小青柑

我的观点:柑普,东施效颦?

为什么柑普会突然火了,很大原因是柑普具有独特的功效,而这个功效的重要因素就是柑皮的价值。众所周知,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之功效,民间所谓“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说,说的就是新会陈皮,具有理气、健胃、祛痰、止咳等功效。

然而柑普的制作工艺我们知道是生晒和烘焙,不能完全说是陈皮,陈皮的功效价值是在自然条件下风干并保存一定时间,陈皮的时间定义至少是2年以上,柑皮如为隔年使用,本身火气旺,对人体并无益处。陈皮,还有个陈化过程。三年为药,七年为宝,存放熟化三年以上的果皮,才叫做陈皮。上好的陈皮,搭配等级老茶,“这么好的东西谁舍得配赖茶?”三年以上的普洱老茶,绵滑甘甜的口感,与陈皮的特殊香气相遇,最终成就了橘普的美丽面貌。

因此,在选择柑普时,优先选择生晒柑普,同时建议购买隔年柑普,如果是新加工的,最好放置一年以上在喝,效果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