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葫芦上的浮雕艺术——花模范制葫芦

将雕塑与绘画融为一体的浮雕,是一种经人工雕琢后立体而富有思想的艺术。而当这种大多通过木、石、金属等介质展现的艺术,在葫芦上“长”出来时,将匠气转为自然莹润的艺术品,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具有立体浮雕感的葫芦工艺品,被称为“范制葫芦”。

看葫芦上的浮雕艺术——花模范制葫芦

范制葫芦制作有简有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夹范,仅以两片木板将幼葫芦夹起来,长成后的葫芦呈扁形,这是最简易的范制葫芦。

二、素范,范模光素无纹,仅求葫芦的整体造型的变化,但对造型的要求非常高,轮廓线条的曲直长短的不同,体现了器物的艺术性的高低。

三、花范,范模刻成各种图文的形态,葫芦通过花范培育,便可获得各种人物、花卉、鱼虫、山水图案和文字及各种造型的器物。

花范葫芦制成的品种最多,也最精美,如碗、盆,笔筒、鼻烟壶、摆件及蓄虫具,可达数十种。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花范葫芦的制作。

看葫芦上的浮雕艺术——花模范制葫芦

花范葫芦的制作需要用到模具。模具是用石膏做的,它们里边的花纹和长成的葫芦相反,所以也叫阴模。将以不易变形的硬木为原料雕刻而出的带有精美图案的阳模(行里边又叫撞子)搁到器皿当中,往器皿中倒入石膏。石膏干了之后,将撞子扽出,余下的部分就成为了套葫芦用的阴模。

将幼小的葫芦(葫芦结果1个月左右,长到20厘米大小的小葫芦为宜),纳入刻有阴文的范模中并留出其生长的空间以后,用线绑紧实。为了防治坠落,还要把葫芦挂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模子和葫芦的长相越相似越好,不能乱点鸳鸯谱。由于范制葫芦的造型各异,对葫芦的品种和形状也有要求。

看葫芦上的浮雕艺术——花模范制葫芦

一般要想得到各式各样造型的葫芦,就得种植多个葫芦品种。但是多个品种种在一起很容易杂交、串花,到头来,葫芦长相自然发生变化,就很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和普通葫芦种植不同,花范葫芦最好是不同品种分开种植。

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在模里生长大约40—60天的时候就要将葫芦摘下来),待葫芦木质化后取出,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作阳文显示出来。去了模子的葫芦,要很小心的用竹板对葫芦进行去皮。

接下来晾晒,晾干以后还要对葫芦进行修饰。即可以通过新的砑花工艺,把不太理想的葫芦修饰地更完美,使其花纹更为充分的体现出来,这个过程又叫醒模。砑花用的工具有讲究,一般是玛瑙刀。玛瑙刀硬度比较大,而且圆润。砑花时的火候力度要把握好,如果将葫芦皮压破了,就失去了它的收藏价值。

看葫芦上的浮雕艺术——花模范制葫芦

由于葫芦被套上模具后,其成长要受到天气,雨水,干旱,病虫害,养分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对范制葫芦制造者的园艺技巧也有较高的要求。而制作模范,还需艺术品位,故每成一器,都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其工艺颇为复杂,成品率很低,甚至有“百不得一”的说法,由此可知其难度。

据有“津门葫芦陈”之称的陈大刚介绍,葫芦这一普通植物的可赞之处在于它离开藤蔓以后还再“生长”。他把葫芦的生长划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阶段。先天指在藤蔓上借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加之种植人的心血,长成种植人为其设计的造型和图案;后天指在收藏葫芦人的呵护把玩下继续“生长”。

生长成熟的葫芦离开藤蔓依然活着,呼吸注入人的精灵之气使其继续生长。其形体不变,密度却在增加,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坚硬。陈大刚说,一把好葫芦是收藏者“养”出来的,而“养”出来的葫芦皮质坚硬,敲击声脆,油润灵透,古色古香,浑身释放着灵气,完全可以与古瓷器媲美。

看葫芦上的浮雕艺术——花模范制葫芦

说到收藏葫芦,陈大刚认为,目前收藏者对虫具大多要求脐正、清晰度高,这都没问题,但是往往对图案的内容和布局不太在意,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无论是虫具还是其他摆件,图案的题材和布局是一件艺术品很重要的部分。在他看来,瓷质阳模表现力更强,永不变形,使葫芦造型的准确性更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