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6月17日是父亲节

那除此之外呢?

其实,每年6月17日还是一个很特别的节日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通过了49/115号决议,从 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也许这样的紧迫感我们没有体会,那是因为我们从未感受到干旱或是荒漠化所带来的直接影响。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我们是幸福的,生活在长江边上,鲜少担心干旱、荒漠等问题。

可另一边,世界上有21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0%)居住在沙漠或者旱地中。荒漠化正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每年消失的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的粮食,威胁着大约100个国家的10亿多人的生活。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但你是否有过因为停水而无法做饭、洗澡……的经历呢?那是你是怎样一种心态呢?是不是焦躁不安?尤其是停上几天水,是不是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当我们打开水龙头任水稀里哗啦的流时,当我们随意踏踩绿化带,摘下眼前鲜花时,你是否想过那些在沙漠或旱地中生活的人们,是多珍视这每一滴水、每一抹绿、每一朵花!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当前全球荒漠化形势也已不容忽视。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世界平均每年约有5~7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以热带稀树草原和温带半干旱草原地区发展最为迅速。

半个世纪以来,非洲 撒哈拉沙漠南部荒漠化土地扩大了65万平方公里,萨赫勒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荒漠化地区。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而我国荒漠化形势也十分严峻。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在沙漠化和沙漠化治理中,

【植物治理】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义务植树不仅是为了绿化我们的环境,而且能够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我们植下的每一棵树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与能跑会跳的动物相比

沙漠中植物的生存显得更为艰难

但总有坚强的勇士

敢于直面恶劣的沙漠生存环境

1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沙拐枣

很多人以为沙拐枣是一种枣树,其实它是一种固沙造林先锋树种。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里,成片的沙拐枣姹紫嫣红地盛开着,如红色水泡状的是泡果沙拐枣,边缘有锯齿状花纹的叫红果沙拐枣……5月是沙拐枣开花的季节,一般来说荒漠植物花期比较短,平均半个月左右就会凋谢,而沙拐枣能开花一个月,加上它超强的抗旱能力,被称为沙漠中最美丽的使者。

2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肉苁蓉

肉苁蓉药食两用,有“沙漠人参”之称。《本草纲目》记载肉苁蓉这个奇怪名字的来历称: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意思是它温而不热、暖而不燥,不容易补过头。自2014年起,新疆肉苁蓉产量(鲜品)达到1万吨以上。肉苁蓉是一种寄生植物,多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虽然寄生,它长得却很“高大”,高的有1.6米左右,矮的也有40厘米左右,其中大部分根茎都在地下。

3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怪柳

为了吸取沙土中那点儿可怜的水分,怪柳只好向四面八方伸出根须。它的主根可以钻到沙土里三米半深,水平根可伸展到二三十米以外。这样强大而开展的根系,让水分无处可逃!

4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梭梭

梭梭以流沙为家,扎根沙丘。它根系发达,一般主根深大2米多,最深者可达4~5米以下的地下水层。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梭梭的叶子退化成小鳞片状,叶子表面还包着一层蜡质的东西,可以保护体内水分不被蒸发。

5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仙人掌

当沙漠处于干旱季节时,仙人掌采取休眠战略。可当雨季来临时,它们会抓住一切机会,使劲吸收水分,重新生长。它们的叶子变异成细长的刺和白毛,以减弱强烈阳光的危害,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可以使湿气不断积聚形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很浅的根系所吸收。仙人掌的茎秆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其身体伸缩自如,体内水分多时能迅速膨大,干旱缺水时能够向内收缩,及保护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热降温的作用。

6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胡杨

沙漠中最美丽的景色自然少不了胡杨林。胡杨是沙漠中唯一能成林的树种。它树高15米~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的干旱。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

7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箭袋树

在非洲纳米比亚沙漠的南缘,几乎永不下雨,但箭袋树却能够在这里生存。箭袋树的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以反射阳光,叶片有一层厚厚的外皮,皮孔的数目极少,把蒸发所损失的水分降到最低。但是任何植物想要生存就必须呼吸,呼吸过程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水蒸气。不过箭袋树有办法减少水蒸气的量,那就是自我截肢!它能够自断枝叶,并将端口封住以减少水分流失。

8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生长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又名“沙漠夹竹桃”、“天宝花”、小夹竹。它叶片下面的气孔是陷在一个洞洞里的,洞口有茸毛,房主水分蒸腾过快。奇怪的是它本身有一种由挥发散出的蒸汽笼罩树身,这样可以防止水分过度蒸腾。

沙漠植物还有这些……

光棍树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百岁兰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金琥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

沙漠中的植物像极了一个个“斗士”

他们在“治荒”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从日常小事做起

如节约用水、使用再生纸、拒绝一次性筷子等

为这场“战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写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