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保障打好三大攻堅戰|構築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防火牆」

  【原標題:北京:“專業平臺”“專業工具”“專業素質”三位一體 構築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防火牆”】   7月4日,北京市檢察院發佈《2017年度金融犯罪檢察白皮書》。記者在採訪時瞭解到,該市檢察機關以“專業平臺”“專業工具”和“專業素質”三位一體檢察專業化建設為抓手,嚴厲打擊金融犯罪,成功辦理“e租寶”非法集資案等一批重大、新型金融犯罪案件,深入開展檢察機關金融風險防控專項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金融犯罪區域特徵明顯   北京市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部主任姜淑珍告訴記者,2017年,該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金融犯罪審查逮捕案件889件1342人,受理金融犯罪審查起訴案件820件1480人。   以審查起訴案件為例,相較於2016年,2017年該市檢察機關受理案件數量增長4.33%,涉案人數增長20.03%。其中,非法集資案件呈現增長態勢。2017年全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審查逮捕案件428件817人,審查起訴案件302件817人,案件數與2016年相比分別上升26.63%和40.47%。受理集資詐騙審查逮捕案件35件60人,審查起訴案件40件125人,案件數與2016年相比分別上升94.44%和14.29%。   姜淑珍介紹說,金融犯罪案件區域分佈相對集中,且體現區域特色。以審查起訴案件為例,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中,案發量最多的是擁有CBD等商務核心區的朝陽區,2017年朝陽區檢察院受案200件,佔全市案件的66.23%。在信用卡詐騙案件中,案發量最多的是擁有各大銀行總部的西城區,2017年受理審查起訴案件119件,佔全市案件的30.36%。   非法集資披上了虛擬貨幣、區塊鏈的外衣   “當前,打著‘互聯網金融’等旗號的犯罪增多,迷惑性強、危害性大。”北京市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部檢察官王拓告訴記者,近年來,假借P2P名義搭建自融平臺,通過發佈虛假的債權轉讓項目為自身融資的案件逐年增多,危害也愈來愈大。此外,以虛擬貨幣和區塊鏈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行為也開始出現。   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目前很多非法集資案件採用集團化、跨區域、多層級的運作模式,涉案公司在短時間內製造一定數量的公司群,波及多個地區。這些公司實際控制在同一人手中,彼此關聯,互相掩護,對投資者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實施非法集資人員和被集資人員數量均巨大。   “非法集資犯罪往往因為資金鍊難以為繼,導致無法返還投資者本金及許諾利息。”王拓說,“案發後,追贓減損極其困難,這也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姜淑珍則告訴記者,近年來,北京市檢察機關受理的證券犯罪案件主要為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內幕交易等。此類案件涉案金額巨大,非法獲利金額高,且取證難度大。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利用信息優勢的證券犯罪嫌疑人從以往的自我建倉操作逐步升級,多采取信息傳遞的方式,讓他人進行實際交易,因此證券犯罪尤其是“老鼠倉”案件中共同犯罪多發。   打造專業化團隊提高辦案質效   “北京市檢察機關以專業化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專業化辦案模式和風險防控工作機制,為首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提供了堅強保障。”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風險管理處處長郝剛對於檢察機關防範金融風險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肯定。   立足區位特徵和實際需求,北京市檢察院和北京市檢察院第三分院設立經濟犯罪檢察部,並內設金融犯罪辦案組,在金融犯罪案件較為集中的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西城區檢察院、朝陽區檢察院、豐臺區檢察院設立金融犯罪檢察部,其中證券期貨案件由第二分院集中管轄;其他院視情況設立專門辦案組。除了建立專業化機構,北京市檢察機關還著力打造高精尖專業化辦案團隊。對辦理金融類犯罪案件的專門人員,強化專項培訓,並組織開展非法集資犯罪、信用卡詐騙犯罪、證券期貨犯罪等類案調研,對金融風險防範及犯罪防治開展研究。   在依法嚴厲打擊的同時,北京市檢察機關還注重貫徹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嘗試對符合條件的證券犯罪、非法集資犯罪案件適用這一制度。如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辦理楊某、張某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時,充分釋法說理,二人最後均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且順利追繳鉅額非法所得及罰金;朝陽區檢察院在辦理部分非法集資案件時,針對參與行為輕、危害小、認罪態度好的犯罪嫌疑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督促退賠實現挽損,取得了良好成效。   記者採訪時還了解到,北京市檢察機關針對互聯網金融犯罪等案件積極探索專業同步輔助審查機制,即針對新型疑難複雜案件,由檢察技術人員作為司法輔助人員全程隨辦案組介入案件辦理,為檢察官提供專業意見,解決技術難題。如東城區檢察院在辦理一起數額特別巨大的非法集資案時,邀請6名專業技術人員進駐專案組,開展技術性證據審查和電子數據同步輔助審查共計189份,提出補充偵查意見11條,有效解決涉案技術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