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處尋致富「精靈」,夫妻倆靠野蘑菇過上好日子

草原深處尋致富“精靈”,夫妻倆靠野蘑菇過上好日子

7月的鞏乃斯林場,46歲的汪仁潔、沈克清夫妻倆又到了忙碌的季節。今年是夫妻倆來鞏乃斯林場的第20個年頭,靠著銷售野蘑菇、野菜、蜂蜜等當地特產,兩人從一無所有,到現在有房有車,年入十餘萬元,夫妻倆提起眼下自己的生活,眼底都泛著笑意。“只要肯出力氣,不怕吃苦,鞏乃斯這片寶地就能給我們帶來好日子。”汪仁潔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初到林場:打零工一天掙20元

1998年,汪仁潔夫妻倆從河南信陽老家來到了鞏乃斯林場,在當地安了家。

“以前在老家,我們村特別偏僻,娃娃上學都得走幾公里路,我和老公在溫州打工,只能把孩子留在村裡,沒法照顧。那時我二姐在新疆工作,她說讓我們去新疆,只要能吃苦肯幹活,一定能掙上錢,孩子還能在跟前上學,方便照顧。”汪仁潔說,自己沒讀過書,大字不識一個,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念大學,二姐的提議讓她很心動。

就這樣,汪仁潔一家三口來到了鞏乃斯。那時,鞏乃斯遊客少,汪仁潔夫妻倆只能靠四處打零工維持生活。“我們剛開始沒做生意,什麼都幹,幫景區撿垃圾打掃衛生,在建築工地背石頭,一天掙個20元,別看我這麼瘦小,但在建築隊我背石頭比很多男人都強。”汪仁潔說,儘管非常辛苦,但他們很拼命,女兒被夫妻倆帶在身邊,在林場小學讀了書,剛剛出生的小兒子則被寄養在二姐家。

“那時掙錢不多,但在山裡幾乎花不了什麼錢,家裡幾乎沒啥大額開銷。”汪仁潔說,那時,一年四季都是吃土豆、鹹菜和白菜,別的蔬菜基本沒有,冬天可以吃點粉條和凍豆腐。

過年時,條件好的人家可以吃點黃花、木耳和海帶等,絕對也算是奢侈品了。不過吃蘑菇和野菜,對於鞏乃斯人而言絕不是什麼稀罕物。因為,每年夏天到了雨水相對集中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到山溝裡採蘑菇,除了吃新鮮蘑菇外,每家也會嗮一袋或半袋子幹蘑菇,以備逢年過節調劑口味。

到了冬天,沒有活兒幹,夫妻倆又開始琢磨其他的出路。“我家老公去庫爾勒市給人家做電焊,我也不想閒著,就想做點小生意。”汪仁潔說,她買了一輛電瓶車馱著貨物,四處趕巴扎,巴紮上,汪仁潔的攤位上琳琅滿目,不僅有葡萄乾,她還炸爆米花、賣燒烤,“只要能憑著雙手掙錢,我什麼活兒都幹,不怕辛苦。”烏拉斯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22團、和靜縣等地的巴扎,汪仁潔都跑過。

草原深處尋致富“精靈”,夫妻倆靠野蘑菇過上好日子

開店初期:丈夫採摘妻子銷售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7年,2005年,愛折騰的汪仁潔再次有了一個主意,“2005年後,來鞏乃斯的遊客漸漸多了起來,很多遊客也開始認可當地的特產,來到這都會嚐嚐當地的野菜、野蘑菇,愛吃的人還會買了帶回去。”汪仁潔說,瞅準這個商機,她和丈夫一合計,租了一家十幾平方米的門面,名字叫“四子野蘑菇店”,因為汪仁潔在家中排行老四,主要銷售野菜、野蘑菇等當地特產。

汪仁潔負責看店銷售,丈夫沈克清則上山拔野菜採野蘑菇,採摘蘑菇是技術活,蘑菇往往躲在草窩裡,既需要犀利的眼神,也需要豐富的經驗,對什麼地方易生蘑菇要有精準的判斷力,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能滿載而歸的。沈克清是其中的佼佼者。“一般我是通過蘑菇圈來找蘑菇,早上八九點出發,到晚上八九點回來,能採一簍蘑菇。”沈克清說,要找蘑菇圈,首先站在稍高點的坡上,四處查看,如果草坡上長著黑綠黑綠的草且呈圓形狀,肯定就是蘑菇圈了。蘑菇圈裡面的蘑菇數量又多質量又好。

“每天我都要翻兩三個山頭,帶著幹饢中午當飯吃,渴了就喝山泉,水都很清澈,都是雪水和泉水。”沈克清說,每年從5月開始,林場的野蘑菇陸續冒出,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主要採羊肚菌;6月中旬到7月,野芹菜、野蒜苗、豌豆尖兒等野菜則陸續登上人們的餐桌;7月初丁子菇也來了,十幾天後,鹿茸菇也光臨了。沈克清要一直從5月忙碌到9月,“要想採到最多最好的蘑菇,就要往深山裡去,不怕苦,就能有收穫。”他採的蘑菇質量都很好,受到遊客和景區餐館的歡迎,往往很快一售而空。靠著這間小店,兩人一年的收入增加到了三萬多元。

草原深處尋致富“精靈”,夫妻倆靠野蘑菇過上好日子

如今:月入上萬,夫妻倆住進高層

隨著來鞏乃斯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對蘑菇和野菜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夫妻倆每天忙碌十幾個小時,依然供不應求。一次,在採蘑菇的路途中,一位牧民想把自己採摘的蘑菇賣給他們,汪仁潔和丈夫突然有了主意。“我們就商量,乾脆自己不去採蘑菇了,去收牧民採摘的蘑菇,然後在店裡銷售。”汪仁潔說,想到這,兩人立即行動,沈克清靠著幾年的積蓄買了一輛小貨車,專門四處跑著收蘑菇和野菜,靠譜的價格和誠信,很多牧民都願意將蘑菇賣給他們。

“一般如果剛下過雨,蘑菇就會水分很重,一公斤蘑菇曬乾後所剩無幾,晴天的蘑菇水分就少一些,曬乾後量足一些,有些人只收晴天的蘑菇,雨天的就不收,我們為了維護和牧民的關係,都一視同仁,所以這麼多年下來,他們一直都把蘑菇賣給我們。”汪仁潔說,“幹蘑菇從一公斤十幾元、兩三百元不等到幾十元、上千元不等,可吃的人越來越多了。店裡每天能賣出兩三百公斤的野菜和幾十公斤的蘑菇,需要七八個供貨商供應。”

眼看生活越來越好,汪仁潔將1個姐姐和2個弟弟也接到了鞏乃斯,除了最小的弟弟開了蔬菜店,剩下的都從事野蘑菇銷售,生意都還不錯。

2010年後,野蘑菇店的生意再上了一個臺階,夫妻倆月收入達到上萬,在和靜縣買了一套300平方米的平房,一百多平方米的院子配著十來間房子,住著舒服,還能放貨,幾年前,平房拆遷後,夫妻倆又住進了高層。

2012年,女兒考上了廈門一所大學,如今又回到巴州,在庫爾勒市從事會計工作,今年,夫妻倆更是喜事連連,新買的門面房正在裝修中,兒子今年參加高考,考得不錯,正在等錄取通知書。

“如今的生活我沒有什麼遺憾了,我就能歇一歇了,夏季五個月在山上開店,冬天就回到和靜縣,很多老顧客通過電話微信訂購,我們直接發貨就行。”汪仁潔說,開店13年,從打零工到月入上萬,她最想感謝的是鞏乃斯林場這片寶藏,正是這片寶庫,讓願意用努力改變生活的人走上了致富路。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