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洞察:民以食爲天,從喜茶現象級排隊背後套路說起

說實話,中國人從來就沒有排隊的習慣,除非是美食,誰叫中國人是民以食為天呢。

選擇美食,一般是為了同事或朋友社交聚會而存在。談到社交,做網紅門店其實跟做社交互聯網產品是一樣的道理。包括了產品研發,產品測試,用戶運營及轉化。

一、產品研發

要做滿足網紅食品,最基本的要求大眾快消品類,如咖啡、奶茶、甜餅之類,要有高顏值,其次就是新口味與高滿足。奶鹽綠茶,後面經過改良成為了喜茶的招牌產品“芝士奶蓋”,成為主打的爆品產品。

商業洞察:民以食為天,從喜茶現象級排隊背後套路說起

二、產品測試

產品測試包括產品AB測試,一方面,通過不斷的口味更改迭代獲得更豐富的口感。另一方面,在管理與服務方面,提高標準與可複製性。通過直營的方式,保證了產品的品質與服務的一致性,便入門店品牌的連鎖發展。

三、用戶運營

用戶運營包括了冷啟動,拉新,留存與業務增長。早期要獲取種子用戶,陽江小地方的火,主要是通過口碑來傳播。但到了廣上北的城市,就一定要通過渠道與推廣來鋪開。

其中,除了線上微博、微信的地方的線上流量運營,還包括了線下流量運營,怎麼叫做線下流量運營呢?其實,這種方式最早用在房地產樓盤項目,通過排隊的方式提高樓盤的人氣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現在用到了餐飲業裡。

商業洞察:民以食為天,從喜茶現象級排隊背後套路說起

不管是真流量還是假流量,也不管是真排隊與假排隊,最終達到一定人數量後,最終會爆倉,造成排隊的馬太效應。哪家店如果總有不少人在排隊,那味道應該就錯不了。

講了這麼多,還是不明白為什麼出現現象級的喜茶。

背後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不外乎能滿足移動互聯網引發的朋友圈轉發的幾大要素:

商業洞察:民以食為天,從喜茶現象級排隊背後套路說起

1、身份屬性

90後喜歡說“我們不一樣”,越是地方小眾文藝的,越是有90後成功逆襲的感覺。現在流行的《成都》、《中國有嘻哈》、《這就是街舞》、B網站,反映了非主流價值觀的自我標榜。

相對於傳統的咖啡與茶樓,喜茶代表了一種情緒與個人身份標籤。相信誰都瘋狂年輕過,儘管到最後都可能成為芸芸大眾。

2、社交屬性

吃什麼不重要,重要是和誰一起吃。同樣,喝的不是茶,是大家有一個話題聊。

互聯網的發達,城市的快速發展與生活快節奏,消除身心的寂寞與疲勞,成為一種產品媒介。喪茶的複製發展,其實也是如此。

商業洞察:民以食為天,從喜茶現象級排隊背後套路說起

3、體驗屬性

所有商業模式都會講,我們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服務與體驗。但事實是,產品很重要,體驗服務也很重要。

為了保證店的體驗,相對於傳統的茶飲品店,風格很時尚很現代作了很多的店內裝修,打造快節奏下的休息空間。在業務品類上,還開發出了喜茶熱麥,除了茶還是麵包及甜點系列。一杯喜茶,恰好滿足了人們對它的所有想象,這就是小確幸。

說到底,任何的商業不光要有套路,還要有溫度。正如花無百日紅,所有的網紅噱頭與衝動之後,還是要回歸現實生活,迴歸到商業本質,通過不斷的創新來滿足用戶需求。(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