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开发一款社交软件?

-布加迪-


首先,阿里巴巴有开发社交软件的。现在也还可以下载!

原名叫【来往】,2015年11月18日改名【点点虫】。刚刚试了一下,目前在APP Store上还是可以下载的哦!只是下载量并不多,在各个APP排行也没有看到过它的身影。



阿里开发的社交软件是怎样的?


电脑搜索【点点虫】,网页版还做得挺酷炫的,还有着暗示性的醒目口号:放肆不止一点点,迎合了主打年轻人的风格。


最初【来往】也是想要对标微信的,但做了几年都没能做起来,于是改名,摇身一变,从熟人社交转变为私密社交。一款主打阅后即焚(消息看过自动消失)的私密软件。完全不同于微信等的方式,更倾向于新颖/大胆爱玩的年轻人。给用户一个非常巨大而又暧昧的想象空间。比较像美国的Snapchat,既然Snapchat都可以那么成功,点点虫也应该有市场才对。

但为什么一直都没能做起来,进入大众视线?

是马云省钱不做推广吗?

并不是。

1. 文化差异

点点虫未能获得类似Snapchat在美国那样的成功,至少目前是没有的,可从文化因素去看。与美国人向来的热情冒险个性不同,中国人更加传统保守,克制,因此在面对“放肆不止一点点”这样的暧昧APP下,中国人还是需要接受适应。就目前,连很多使用陌陌的人,也不敢毫不避讳的在朋友面前说自己在用陌陌,因为这会让别人对你产生怀疑。

2. 使用习惯

以前是qq,现在是微信,相信很多人都是习惯长久使用1-2个社交软件,更何况目前微信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的。而且,很多人并没有尝试新App的习惯,【点点虫】未能从一开始就吸引到年轻人的目光,注定了日后的推广路更难走,除非能想出更劲爆的推广方案。

3. 公司基因

很多回答说到阿里是以2B为主的公司,是的。个人认为也有这个原因。像2C这样的社交软件,阿里还是缺乏一点底子和积累,而腾讯不同,从最初的qq,到现在的微信,都始终抓住了用户的需求,抓住了市场,毕竟从一开始就是主打这块啊。因此还需不断努力呀。


回答完以后决定去试试【点点虫】,毕竟主打年轻人市场嘛,说的不就是我吗!


无线端


阿里巴巴不是没有做社交软件,而是基因不合,根本没做起来,阿里巴巴也是屡败屡战,甚至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风波,所以对阿里巴巴而言,社交总做不好,但是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阿里巴巴也不断要做社交。



阿里巴巴没有社交基因阿里是做to B产品起家,而且是做电商产品淘宝网和阿里巴巴起家的,所以阿里巴巴的核心是2b的基因,而不是社交或者to c基因。

阿里巴巴社交布局主要是以下几类:

1、纯工具属性的社交工具,阿里旺旺

阿里旺旺是淘宝购物的交流工具,买家卖家必须要用该款软件沟通,所以阿里旺旺是具备社交功能的,但是阿里旺旺纯粹是一个卖家沟通咨询的工具,没有任何的社交属性,买家卖家的目的是购物,除此之外不会有任何社交的可能性,甚至都不需要添加好友这一步,当然不可能成为社交产品。

阿里曾经开启了好友购物展示,让用户可以看到好友购买的产品,社交电商的野心昭然若揭,但该功能一上线就遭到了用户的强烈反对,因为暴露了用户的隐私,所以迅速被阿里巴巴下架。

2、10亿强硬推广来往,折戟沉沙

在微信和米聊推广后,阿里巴巴推出了移动社交软件来往,以对抗微信的猛烈攻势,最盛大的是阿里巴巴要求内部员工必须要在来往拉好友使用。必须拉300人加入来往,这被算做了与年终奖直接挂钩的KPI,就连马云老大也亲自上阵,来往用户数也快速突破了1000万。

在来往上也聚集了很多的娱乐圈人士和企业界人士。但强硬推的来往并没有用户自发性使用,最后只好更名点点虫,号称自己要做中国的Snapchat。

3、支付宝添加社交,被舆论狂喷

支付宝一直在尝试社交。从2015年发布9.0版本推出“生活圈”,再到2016年8月推出9.9版本把“生活圈”从二级入口提到首页“生活动态”,随着2016年11月支付宝“圈子”有“白领圈”和“女大学生圈”,只有芝麻分700分的男人才会有可能进入,所以支付宝被认为是在线约平台,也被称为支付鸨。之后彭蕾发表公开信《错了就是错了》,支付宝社交之路关闭。

而主打公益的蚂蚁森林,蚂蚁庄园,也在绿色、环保的正能量下,加入了社交基因,好友之间能互相访问对方的主页,收取对方的能量。


4、办公社交巧切入,钉钉用户破亿。

钉钉从阿里巴巴的to b属性出发,开启了企业工具社交钉钉,钉钉有签到、协同办公等多种功能,因为现在QQ和微信也在推企业版的产品,由此可见阿里钉钉还是对腾讯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你觉得阿里巴巴能做好社交吗?评论一起讨论吧!


毛琳Michael


阿里一直没放弃在社交领域的尝试,也一直在开发社交软件,只不过目前国内社交领域仍是腾讯一家独大,在庞然大物般的对手面前,先天缺乏社交基因的阿里显得微不足道。


1、用户量虽多,却无法形成体系的阿里旺旺。

所有在淘宝购物的用户,想要和淘宝店家沟通,都需要通过阿里旺旺来实现。咋一看阿里旺旺是具备社交功能的,但它完全没有社交基因,用户购物的店家,多数用户甚至都不会选择将商家加为好友,连添加好友的第一步都无法完成,何谈社交关系。

阿里也曾试过,从淘宝网上入手,打通好友所购物品展示,让用户能通过淘宝了解到好友购买了哪些好物,想推社交电商的野心昭然若揭,然而该功能一上线,就遭到用户的强烈反对。毕竟网购吸引人的一大优点就是私密性,并不是人人都想毫无保留地被好友知道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紧接着,该功能很快被阿里下架,转而改成用户主动分享。

如今,社交电商领域又被拼多多抢占了先机,这家在阿里和腾讯微信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公司,着实给大佬们出了一道难题。不善电商的腾讯选择抢先投资拼多多,将其纳入势力范围。这无疑又加巨了阿里的压力。


2、十亿力推来往,泥牛入海无踪。

瞄到了移动互联网先机的马云,在2011年斥巨资推了一款移动端社交软件——来往。时值智能机爆发期,多家巨头公司都瞄到了移动互联网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国移动推飞信,小米手机推米聊,网易推易信,阿里推来往,一堆大佬不计成本狂推一波,最后轻松获利的除了腾讯大佬罩着的微信,还有一个就是没有大佬罩的陌陌。

陌陌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当然是很有说服力的,从陌生人社交这一新鲜场景杀入,收割了没有被微信截取的用户,这是陌陌相当聪明的一点。反观其他与微信和手Q抢用户抢流量的APP,没有一个能从腾讯手底下扛过三招,这真相也是很扎心。

据说这些呼声极大的软件,各有各的bug,闪退,卡顿,交互差,产品设计根本没有完善到能跟微信或手Q比拼社交基因的地步。


3、支付宝再战,社交玩法用得勤。

如果说微信再造了一个腾讯,那么支付宝也可以说是再造了一个阿里,支付宝集五福已经成了春节新仪式,虽然集齐五福之后获取的奖金额度并不高,但是这种自发性的全民参与,成功获取了许多中老年用户。为了集齐五福,用户开始主动使用支付宝社交功能,加好友送福字。

2018年春节,淘宝和天猫除了推出整点红包雨外,还推出了帮父母家人一键注册淘宝亲情号的活动,也是在扩展社交电商领域下足了功夫。

而主打公益的蚂蚁森林,也在绿色、环保的正能量下,加入了社交基因,好友之间能互相访问对方的主页,收取对方的能量。


4、办公社交巧切入,钉钉用户破亿。

吸取了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在社交领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阿里,又以办公社交为切入口,推出了办公小帮手——钉钉。这是一款基于B端的办公软件,能帮助公司实现员工定位,员工打卡,员工工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一亿的用户量看似众多,但在腾讯的社交帝国中,似乎不值一提,业内风向称腾讯即将推出企业微信,如果消息属实,那么自带社交链的企业微信碾压钉钉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不过深谙社交本质的腾讯似乎窥见办公社交的薄弱之处,虽然办公是刚需,但办公社交的说法太过牵强,微信和qq早就承载了过多办公方面的功能,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也成了用户的一个反感点。最初定位为“一个生活方式”的微信也变得越来越重,所以真的有将微信变成“一个生活+工作方式”的必要么?我看未必。

在办公社交领域,由钉钉发展起来,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我是吴怼怼,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吴怼怼


楼上有一个答案说得好,阿里做梦都想开发一款社交软件来分食腾讯的社交市场。因为社交背后的转化空间太大了。

所以呢,阿里曾推出过一款叫做来往的社交APP,相信很多人没听说过(这也说明它的失败),这款APP可是马云超级重视的战略性产品,亲自为这款产品展台,并要求所有阿里员工都要用。

但当时阿里走错了很严重的一步,为了用户数据好看,把淘宝的社交关系网全都导入到来往中,瞬间来往的用户突破了一个亿。那时候,很多媒体都在鼓吹来往,说来往有可能成为微信最大的对手。

结果呢?从那以后,来往的卸载率和日货量出现瀑布式的下滑,谁愿意你打开一个社交软件,上面全都是卖家的促销信息还有确认收货的留言,这和阿里旺旺有什么区别?

但阿里还是没放弃社交,在2016年底,基于支付宝的平台搞了一个类似朋友圈的东西,造成了一时的轰动,好像阿里的社交又要做成了,但最后由于平台上出现很多涉黄的信息,最终这个功能还是不了了之。

阿里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成社交?

这是因为公司基因的不同。

阿里是做to B起家的,骨子里就是商业的基因,从公司初期开始,阿里就致力于构建供应商、物流、支付、商品这样的一个商业生态,无论是公司的资源配置还是发展思路都是围绕着电子商务来形成的。

而腾讯一开始就是做社交的,典型的to C企业,从QQ开始,到QQ会员、空间、邮箱、微信、游戏等,都是围绕个人社交和娱乐的核心来发展的。

所以,两家公司所发展的产品形态和定位的不同,决定了两家的资源配置、生态、思维的不同,而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交集,可以说关系很小。

腾讯也尝试过做电商,推出过自己的微店,但也是没做起来,原因一样,腾讯没有做电商的基因。

后来马化腾可能也想通了,自己做不好电商,又要阻击阿里,怎么办?那就入股别的做得好的电商公司,提供各种资源(特别是流量)帮助它们发展。

像腾讯几年前就入股电商行业的老二京东,给京东提供了钱和流量,并把京东立为腾讯系电商的代表,拉拢来了唯品会和美丽联合集团,让他们取长补短,并在腾讯强大的资源支持下发展“无界零售”,试图用另外一种电商思维变革电商的格局。

马化腾说过,企业要做大,“去中心化赋能”很重要。腾讯现在的做法,正是照着马化腾这个思路去做的。

所以,对于阿里和腾讯来说,继续作为龙头老大在电商和社交领域推动全行业的发展是根本,其他的业务可以扶持更擅长的公司和人去做。



科技扯谈官


开发过很多次,没有一次成功而已。如果再不成功,阿里巴巴扛大旗的支付宝恐怕会有危险。

未来社会叫什么?信息社会。信息是什么?信息就是传递和交流,支付宝交流了吗?没有。阿里巴巴的其它产品交流了吗?看不出来。

所以未来会是腾讯的,不管你如何厌恶,一个国家只有一种主要语言,一个国家的互联网也只会有一个占绝对优势,让所有人都使用的社交软件,而假以时日,互联网最终可能统一到一个巨头身上去。如果真这样的话,我看不出统一到阿里巴巴身上去的任何可能。

阿里做社交失败主要有两点,一是起的名字太难听了,什么来往、钉钉、旺旺,要么土气,要么小家子气,完全和庞大的阿里帝国不相称;二是没有找准切入点,花了那么多钱,热闹一过就做鸟兽散了。

弄个社交软件出来,必须让大家把社会关系迁移过来,这样才能社交。我要是马云,每年设12亿元奖金,分成120份,每份1000万,每个月发一次奖,造10个千万富翁出来,一半发给本年度使用软件频率最高的5位用户和群主,一半随机发给使用达到一定条件的5位用户和群主,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把社会关系迁移过来。

这种方式对手想狙击也只有干瞪眼,它也可以搞一个类似奖励出来,但对阿里不会有丝毫影响,毕竟谁也不会嫌钱多。每个月造十个千万富翁,甚至可以一周一次,像玩彩票一样,想想要造成多大的轰动啊!我估计今后彩票都卖不动了,大家都研究阿里巴巴的社交软件去了。

这种办法最多一年就可砸出一个全国性的社交软件,至于说其它还有想砸的,先掂量一下马云的实力再说吧。当然我自己都估计这个时间太保守了,说不定一两个月就成了!

在此基础上,马云再把类似今日头条的这种自媒体在社交软件上发展起来,有社交又有内容,势必会形成社交软件双雄争霸的大好局面。


徐德文


其实,阿里巴巴做梦都想做一款社交软件。早在2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移动好友互动平台——来往。

之后又改名叫点点虫,但是始终没有做起来。

如果你用支付宝的话,就会发现它试图在模仿腾讯,出现一些社交功能。

可是,平心而论。你会用支付宝来添加新朋友吗?一般只有熟悉到需要长期资金往来的时候,才需要加好友。

这就像一般人饿了吃米饭,渴了喝水。虽然渴了喝水也有效果,但人们还是习惯吃饭。就像人们在认识新朋友的时候,总是喜欢加微信而不是支付宝。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我头脑中固有的认知,以及过去的行为习惯,共同造成我们不喜欢用支付宝来作为社交工具。

这就像虽然微信现在也可以转账、支付和发红包,但我们还是喜欢把微信当成社交软件。不然,你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微信上那么多商家外加可以用微信支付的京东,都搞不过淘宝和天猫。

正所谓,成也萧何,敗也萧何。如果你还有一点网龄,就会听过一句话:“内事不决问百度,外是不决问谷歌。”这就是当年搜索引擎江湖在我们脑子里的认知。

除非一方巨头打赢新的认知战,或者另一方巨头在博弈中衰落下去,否则我们不会主动改变我们的认知。

不信,你可以试试对刚认识的朋友说,“喂,我们加个支付宝吧?”对方会是什么反应?你猜。一般他会诧异地看着你,好像在说:“你是不是有毛病?”

这些具体生活场景中已经形成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就是阿里巴巴不开发自己的社交软件的终极原因。


镁客网


阿里其实是做过社交产品的,但是没成功罢了。


阿里的“社交”史


早在2010年,当时笔者还身在阿里。那时微信还没上线,米聊刚刚开始。


那时候,马云曾公开说过:淘宝即社交。在阿里内部,马总的指示就是最高指示,于是整个公司开始纷纷行动起来。


有一群同事开始做出了自己的产品——淘江湖。这个产品曾经提出让买家和买家简历圈子,让买家给其他买家推荐商品,就像开心网一样的产品形态。


在我印象里,这是阿里第一次提出要做社交。


后来,淘江湖不太给力,当然原因有很多,这个老板们就不再过问了,因为老板们总是说:不恋过往,不惧将来。所以阿里出手投资了微博,算是占据了社交大趋势性产品的一个重要席位。


占据了微博的阿里一开始也想让微博帮着卖女装,后来发现效率还不如淘宝客,于是就开始做财务和战略投资状考量。投资陌陌,估计也是一样的原因。


再后来,微信突然开始异军突起,带来了老大们越来越多的压力。于是,淘宝主动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就像当年主动屏蔽了百度对淘宝的收录一样,希望借此砍断用户对微信的依赖。


然而,微信访问不了淘宝,直接导致的却是微商大行其道,微店和口袋通开始逐步做的有声有色起来。于是,阿里开始拿出自己的大杀器:

来往!


来往上线后,所有的阿里同事,必须拉300人加入来往,这被算做了与年终奖直接挂钩的KPI——阿里内部自上而下推动一件事的能力和共识,可见一斑。


当时,就连马云老大也亲自上阵,在来往里发布各种动态,一时间来往成了战略级产品,用户数也快速突破了1000万。这个1000万真的很快,因为阿里有5万员工,还有10万离职员工,所以每个员工拉入300人就足够超过1000万的。


但,阿里渐渐发现,“社交”领域下的这种自上而下,似乎并不太好使。


到了2015年,来往就基本就快活不下来了。然后,一部分来往团队加入了钉钉,没想到钉钉火了……只是,钉钉虽火,却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交产品,或许把它理解为是个高级的ERP和CRM更合适。


至此,在“前支付宝时代”的阿里社交之路,大体梳理结束。



36氪


恐怕你还不知道阿里巴巴做梦都想开发一款能够与微信抗衡的社交软件。

当初开发开往的时候,马云可是上上下下做了动员大会的,要求每人必须要用,而且每一个人还要邀请几十个好友加入,短短几天,开往的用户就达到了千万级别。

来往的slogan是“朋友就是要来往”,其初衷旨在建立用户之间的熟人社交圈,目的直指微信的朋友圈。但是后来因为明星扎堆而出现用户社交偏移,弄的既不是微博,也不是微信,尴尬的很,再然后就不了了之。

记得后面还改名叫点点虫,但是始终没有做起来,现在好像并给了钉钉。

另外,阿里巴巴自己做不了社交软件,就不断投资,比如微薄,比如陌陌。

还有,为了做社交,马云不惜把支付宝改版,加入朋友功能,让钱袋子也能变成话匣子。

可惜这些都不成功。

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基因,阿里巴巴的基因在于商务运营,在于电商和围绕电商的技术平台的搭建,因此马云做的阿里旺旺是成功的,做的钉钉也是成功的,这些都是2B社交。而做2C社交,腾讯一家独大,几乎垄断了中国的社交领域,其他人很难插进来,而且社交这个东西,用户习惯一旦养成,很难迁移。

所以,阿里巴巴不是不做社交,而是尝试很多次,都无疾而终。

但是我相信,马云应该在社交方面是不死心,后面肯定还会想办法去想办法突围社交,毕竟这块蛋糕诱惑太大了,对于阿里巴巴这样需要有不断的流量买入的平台来说,社交的价值无限大!


互联网观察家


马云做梦都想进入社交市场,他是眼看着腾讯做大了微信的,这么大一块蛋糕,谁不想咬一口?从推出来往、钉钉、在支付宝推出聊天、生活圈到投资微博、陌陌,阿里巴巴不是没有做尝试的,但是无一例外的,做的尝试都失败了。

阿里巴巴这么大的一个集团,资源是有的,为什么做不成?我们可以看来往的生与死。

陆兆禧只比马云小五岁,在13年接替马云的CEO位置之前,已经在阿里内部所有业务的一把手位置上轮换了一圈。在陆兆禧接任的那个秋天,他确定了无线的思路,决定做大来往来正面抗衡微信和微信背后的腾讯。

巧合的是,在陆兆禧推出了无限的战略之后,马云的夫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的张瑛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来往的产品例会上。甚至在怎么改一个logo上张瑛也会亲自发语音给来往团队,阿里内部在这时称来往是M11级别的项目,因为马云才M10是阿里巴巴管理层的最高级别,当时整个阿里巴巴在资源倾斜上可以说是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马云甚至在集团内部发了一封公开信,信里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我们家领导和我已经把家里所有有手机的人,包括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全强迫安装上来往。每个阿里人11月底前必须有外部来往用户100个用户,没有100个是肯定没有红包”。

领导就是指的张瑛。张瑛在来往团队的地位得到了马云的默许,马夫人亲自操刀,可以说马云是非常惦记着块蛋糕了。

可是倾斜了这么多资源,到了2013年年底,往来在IM市场上仍然排不上号,宣传做的很足,但是用户不买帐,雷声大雨点小。丁磊当时曾在网易的一封内部邮件中评价几个IM,“微信5分,易信0分,来往负分”。

负分的来往在14年春节又遭遇了滑铁卢,天才产品经理张小龙在这年用微信红包征服了所有的用户,马云将这次失败称之为:偷袭珍珠港,教训深刻。在这之后,马云拿到来往的数据,用户才不足百万,气的马云和陆兆禧大吵一架,后来陆兆禧就被剥夺了无线业务的权限交给了逍遥子张勇。

后面精明的张勇就把流量都拿去孵化淘宝里的微淘去了,产品推出来效果显著,商家在微淘得到流量,想方设法把用户往移动端引,移动端的流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后来的支付宝聊天和生活圈又都没有多大的成效,这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阿里没有一个像张小龙一样的产品经理,然而抢占的又是拥有张小龙的腾讯还有腾讯根深蒂固的用户群体。

阿里巴巴做社交的最大一个方向其实是防御性的,就是针对腾讯的,于是在产品定位上又和微信QQ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在用户角度看来,一个做电商的,忽然做起了社交软件,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在用户心理上就不想用这些来和朋友交流,用户会想,既然都差不多我为啥不用微信呢?阿里还有旺旺,装机量几个亿,但是你会用它和朋友交流么?

要问怎么才能成功,那就是差异化,比如最近钉钉在企业市场的试水成功,就是避开了腾讯的公众社交方向,才能得到一些成功。而另一个方向就是投资了,然而这点似乎腾讯做的比阿里巴巴好,阿里巴巴偏向于将自己投资的工司慢慢的纳入自己的体系生态,内部吸收掉,比如优酷、高德、UC。不过现在阿里巴巴投资的新浪活的还是很好,虽然看财报大部分的流量都用来给淘宝打广告了(笑),既然自身没有做产品和社交的基因,那就投资嘛。


TechGround


有网友问马云: 怎么不做个类似微信的聊天软件? 马云笑哭...

最近马化腾的微信又是收费,又是封号的,把网友们弄得怨声载道。于是就有人网友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马云不开发一款类似微信的社交聊天软件呢?大家一定都会很支持他的。

我想如果马云听到了这句话,一定会哭晕在厕所的。他的心理活动一定是这样的:”是我不做社交聊天类应用吗?是我不做吗?我做了好几款类似微信的app了!就是没人用,没人用...“

其实,阿里尝试过很多社交软件。

第一个就是阿里旺旺,可是这款软件主要是用于淘宝的买家和卖家沟通。但凡涉及到钱的东西都是很严肃的,大家只有在购物有问题需要和卖家沟通的时候才会使用它。而不会向使用微信一样,对别人说:"朋友,我加一下你旺旺,我们聊一下"。

而专门为社交聊天而研发的来往,却被微信打的惨不忍睹。早在微信刚刚起步的时候,马云为了对抗微信,就研发了专门用于社交聊天的app:来往。为了在初期聚集人气,马云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了很多娱乐圈和企业界人士使用来往。可结果呢,大家都玩微信去了。

于是,马云意识到想在社交领域正面对抗马化腾的微信确实是很有难度。于是剑走偏锋,从价值更高的企业端切入。现在钉钉已经有500多万企业在使用,注册用户量超过了1亿。可是,很多人也就是在钉钉上打打卡,请个假,提交一些工作上的内容而已。真正工作上的交流和沟通还是使用QQ或者是微信。用钉钉聊天,那就呵呵了。

既然自己做不来,那就买吧。微博现在不是很火么?于是马云打起了微博的主意,最开始阿里占有了微博18%的股份。马云觉得还不够,就继续增持,目前控股比例大约为30%。这个比例,相当于已经掌控了微博。而微博这几年也发展的不错,甚至超过了国外的推特,也算是个双赢的局面了。

微博更多的是社交,聊天的成分相对较少,于是马云也入股了陌陌。可是陌陌一开始的名声不太好,被人说成是个约X的软件。所以上市以后,开始给自己洗白,连广告词都改成:陌陌早就不约了。可是,陌陌都不约了,那谁还用陌陌啊?卒...

那微信为什么这么强?除了一开始有QQ可以导流,最主要的还是马化腾的游戏做的好。马化腾推出了一款又款基于微信,用户粘度很高的游戏,既然微信赚足了银子,也提高了用户对微信的依赖程度。毕竟腾讯的营收有超过50%来自于游戏,而这些游戏大多数可以通过微信登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