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爲什麼不開發一款社交軟體?

-布加迪-


首先,阿里巴巴有開發社交軟件的。現在也還可以下載!

原名叫【來往】,2015年11月18日改名【點點蟲】。剛剛試了一下,目前在APP Store上還是可以下載的哦!只是下載量並不多,在各個APP排行也沒有看到過它的身影。



阿里開發的社交軟件是怎樣的?


電腦搜索【點點蟲】,網頁版還做得挺酷炫的,還有著暗示性的醒目口號:放肆不止一點點,迎合了主打年輕人的風格。


最初【來往】也是想要對標微信的,但做了幾年都沒能做起來,於是改名,搖身一變,從熟人社交轉變為私密社交。一款主打閱後即焚(消息看過自動消失)的私密軟件。完全不同於微信等的方式,更傾向於新穎/大膽愛玩的年輕人。給用戶一個非常巨大而又曖昧的想象空間。比較像美國的Snapchat,既然Snapchat都可以那麼成功,點點蟲也應該有市場才對。

但為什麼一直都沒能做起來,進入大眾視線?

是馬雲省錢不做推廣嗎?

並不是。

1. 文化差異

點點蟲未能獲得類似Snapchat在美國那樣的成功,至少目前是沒有的,可從文化因素去看。與美國人向來的熱情冒險個性不同,中國人更加傳統保守,剋制,因此在面對“放肆不止一點點”這樣的曖昧APP下,中國人還是需要接受適應。就目前,連很多使用陌陌的人,也不敢毫不避諱的在朋友面前說自己在用陌陌,因為這會讓別人對你產生懷疑。

2. 使用習慣

以前是qq,現在是微信,相信很多人都是習慣長久使用1-2個社交軟件,更何況目前微信還是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的。而且,很多人並沒有嘗試新App的習慣,【點點蟲】未能從一開始就吸引到年輕人的目光,註定了日後的推廣路更難走,除非能想出更勁爆的推廣方案。

3. 公司基因

很多回答說到阿里是以2B為主的公司,是的。個人認為也有這個原因。像2C這樣的社交軟件,阿里還是缺乏一點底子和積累,而騰訊不同,從最初的qq,到現在的微信,都始終抓住了用戶的需求,抓住了市場,畢竟從一開始就是主打這塊啊。因此還需不斷努力呀。


回答完以後決定去試試【點點蟲】,畢竟主打年輕人市場嘛,說的不就是我嗎!


無線端


阿里巴巴不是沒有做社交軟件,而是基因不合,根本沒做起來,阿里巴巴也是屢敗屢戰,甚至引發了巨大的輿論風波,所以對阿里巴巴而言,社交總做不好,但是為了保持競爭優勢,阿里巴巴也不斷要做社交。



阿里巴巴沒有社交基因阿里是做to B產品起家,而且是做電商產品淘寶網和阿里巴巴起家的,所以阿里巴巴的核心是2b的基因,而不是社交或者to c基因。

阿里巴巴社交佈局主要是以下幾類:

1、純工具屬性的社交工具,阿里旺旺

阿里旺旺是淘寶購物的交流工具,買家賣家必須要用該款軟件溝通,所以阿里旺旺是具備社交功能的,但是阿里旺旺純粹是一個賣家溝通諮詢的工具,沒有任何的社交屬性,買家賣家的目的是購物,除此之外不會有任何社交的可能性,甚至都不需要添加好友這一步,當然不可能成為社交產品。

阿里曾經開啟了好友購物展示,讓用戶可以看到好友購買的產品,社交電商的野心昭然若揭,但該功能一上線就遭到了用戶的強烈反對,因為暴露了用戶的隱私,所以迅速被阿里巴巴下架。

2、10億強硬推廣來往,折戟沉沙

在微信和米聊推廣後,阿里巴巴推出了移動社交軟件來往,以對抗微信的猛烈攻勢,最盛大的是阿里巴巴要求內部員工必須要在來往拉好友使用。必須拉300人加入來往,這被算做了與年終獎直接掛鉤的KPI,就連馬雲老大也親自上陣,來往用戶數也快速突破了1000萬。

在來往上也聚集了很多的娛樂圈人士和企業界人士。但強硬推的來往並沒有用戶自發性使用,最後只好更名點點蟲,號稱自己要做中國的Snapchat。

3、支付寶添加社交,被輿論狂噴

支付寶一直在嘗試社交。從2015年發佈9.0版本推出“生活圈”,再到2016年8月推出9.9版本把“生活圈”從二級入口提到首頁“生活動態”,隨著2016年11月支付寶“圈子”有“白領圈”和“女大學生圈”,只有芝麻分700分的男人才會有可能進入,所以支付寶被認為是在線約平臺,也被稱為支付鴇。之後彭蕾發表公開信《錯了就是錯了》,支付寶社交之路關閉。

而主打公益的螞蟻森林,螞蟻莊園,也在綠色、環保的正能量下,加入了社交基因,好友之間能互相訪問對方的主頁,收取對方的能量。


4、辦公社交巧切入,釘釘用戶破億。

釘釘從阿里巴巴的to b屬性出發,開啟了企業工具社交釘釘,釘釘有簽到、協同辦公等多種功能,因為現在QQ和微信也在推企業版的產品,由此可見阿里釘釘還是對騰訊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你覺得阿里巴巴能做好社交嗎?評論一起討論吧!


毛琳Michael


阿里一直沒放棄在社交領域的嘗試,也一直在開發社交軟件,只不過目前國內社交領域仍是騰訊一家獨大,在龐然大物般的對手面前,先天缺乏社交基因的阿里顯得微不足道。


1、用戶量雖多,卻無法形成體系的阿里旺旺。

所有在淘寶購物的用戶,想要和淘寶店家溝通,都需要通過阿里旺旺來實現。咋一看阿里旺旺是具備社交功能的,但它完全沒有社交基因,用戶購物的店家,多數用戶甚至都不會選擇將商家加為好友,連添加好友的第一步都無法完成,何談社交關係。

阿里也曾試過,從淘寶網上入手,打通好友所購物品展示,讓用戶能通過淘寶瞭解到好友購買了哪些好物,想推社交電商的野心昭然若揭,然而該功能一上線,就遭到用戶的強烈反對。畢竟網購吸引人的一大優點就是私密性,並不是人人都想毫無保留地被好友知道自己買了什麼東西。緊接著,該功能很快被阿里下架,轉而改成用戶主動分享。

如今,社交電商領域又被拼多多搶佔了先機,這家在阿里和騰訊微信夾縫中成長起來的公司,著實給大佬們出了一道難題。不善電商的騰訊選擇搶先投資拼多多,將其納入勢力範圍。這無疑又加巨了阿里的壓力。


2、十億力推來往,泥牛入海無蹤。

瞄到了移動互聯網先機的馬雲,在2011年斥巨資推了一款移動端社交軟件——來往。時值智能機爆發期,多家巨頭公司都瞄到了移動互聯網這塊巨大的蛋糕。中國移動推飛信,小米手機推米聊,網易推易信,阿里推來往,一堆大佬不計成本狂推一波,最後輕鬆獲利的除了騰訊大佬罩著的微信,還有一個就是沒有大佬罩的陌陌。

陌陌之所以能脫穎而出,當然是很有說服力的,從陌生人社交這一新鮮場景殺入,收割了沒有被微信截取的用戶,這是陌陌相當聰明的一點。反觀其他與微信和手Q搶用戶搶流量的APP,沒有一個能從騰訊手底下扛過三招,這真相也是很扎心。

據說這些呼聲極大的軟件,各有各的bug,閃退,卡頓,交互差,產品設計根本沒有完善到能跟微信或手Q比拼社交基因的地步。


3、支付寶再戰,社交玩法用得勤。

如果說微信再造了一個騰訊,那麼支付寶也可以說是再造了一個阿里,支付寶集五福已經成了春節新儀式,雖然集齊五福之後獲取的獎金額度並不高,但是這種自發性的全民參與,成功獲取了許多中老年用戶。為了集齊五福,用戶開始主動使用支付寶社交功能,加好友送福字。

2018年春節,淘寶和天貓除了推出整點紅包雨外,還推出了幫父母家人一鍵註冊淘寶親情號的活動,也是在擴展社交電商領域下足了功夫。

而主打公益的螞蟻森林,也在綠色、環保的正能量下,加入了社交基因,好友之間能互相訪問對方的主頁,收取對方的能量。


4、辦公社交巧切入,釘釘用戶破億。

吸取了來往失敗的經驗教訓,在社交領域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阿里,又以辦公社交為切入口,推出了辦公小幫手——釘釘。這是一款基於B端的辦公軟件,能幫助公司實現員工定位,員工打卡,員工工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動。

一億的用戶量看似眾多,但在騰訊的社交帝國中,似乎不值一提,業內風向稱騰訊即將推出企業微信,如果消息屬實,那麼自帶社交鏈的企業微信碾壓釘釘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不過深諳社交本質的騰訊似乎窺見辦公社交的薄弱之處,雖然辦公是剛需,但辦公社交的說法太過牽強,微信和qq早就承載了過多辦公方面的功能,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也成了用戶的一個反感點。最初定位為“一個生活方式”的微信也變得越來越重,所以真的有將微信變成“一個生活+工作方式”的必要麼?我看未必。

在辦公社交領域,由釘釘發展起來,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我是吳懟懟,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樓上有一個答案說得好,阿里做夢都想開發一款社交軟件來分食騰訊的社交市場。因為社交背後的轉化空間太大了。

所以呢,阿里曾推出過一款叫做來往的社交APP,相信很多人沒聽說過(這也說明它的失敗),這款APP可是馬雲超級重視的戰略性產品,親自為這款產品展臺,並要求所有阿里員工都要用。

但當時阿里走錯了很嚴重的一步,為了用戶數據好看,把淘寶的社交關係網全都導入到來往中,瞬間來往的用戶突破了一個億。那時候,很多媒體都在鼓吹來往,說來往有可能成為微信最大的對手。

結果呢?從那以後,來往的卸載率和日貨量出現瀑布式的下滑,誰願意你打開一個社交軟件,上面全都是賣家的促銷信息還有確認收貨的留言,這和阿里旺旺有什麼區別?

但阿里還是沒放棄社交,在2016年底,基於支付寶的平臺搞了一個類似朋友圈的東西,造成了一時的轟動,好像阿里的社交又要做成了,但最後由於平臺上出現很多涉黃的信息,最終這個功能還是不了了之。

阿里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做不成社交?

這是因為公司基因的不同。

阿里是做to B起家的,骨子裡就是商業的基因,從公司初期開始,阿里就致力於構建供應商、物流、支付、商品這樣的一個商業生態,無論是公司的資源配置還是發展思路都是圍繞著電子商務來形成的。

而騰訊一開始就是做社交的,典型的to C企業,從QQ開始,到QQ會員、空間、郵箱、微信、遊戲等,都是圍繞個人社交和娛樂的核心來發展的。

所以,兩家公司所發展的產品形態和定位的不同,決定了兩家的資源配置、生態、思維的不同,而這兩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交集,可以說關係很小。

騰訊也嘗試過做電商,推出過自己的微店,但也是沒做起來,原因一樣,騰訊沒有做電商的基因。

後來馬化騰可能也想通了,自己做不好電商,又要阻擊阿里,怎麼辦?那就入股別的做得好的電商公司,提供各種資源(特別是流量)幫助它們發展。

像騰訊幾年前就入股電商行業的老二京東,給京東提供了錢和流量,並把京東立為騰訊系電商的代表,拉攏來了唯品會和美麗聯合集團,讓他們取長補短,並在騰訊強大的資源支持下發展“無界零售”,試圖用另外一種電商思維變革電商的格局。

馬化騰說過,企業要做大,“去中心化賦能”很重要。騰訊現在的做法,正是照著馬化騰這個思路去做的。

所以,對於阿里和騰訊來說,繼續作為龍頭老大在電商和社交領域推動全行業的發展是根本,其他的業務可以扶持更擅長的公司和人去做。



科技扯談官


開發過很多次,沒有一次成功而已。如果再不成功,阿里巴巴扛大旗的支付寶恐怕會有危險。

未來社會叫什麼?信息社會。信息是什麼?信息就是傳遞和交流,支付寶交流了嗎?沒有。阿里巴巴的其它產品交流了嗎?看不出來。

所以未來會是騰訊的,不管你如何厭惡,一個國家只有一種主要語言,一個國家的互聯網也只會有一個佔絕對優勢,讓所有人都使用的社交軟件,而假以時日,互聯網最終可能統一到一個巨頭身上去。如果真這樣的話,我看不出統一到阿里巴巴身上去的任何可能。

阿里做社交失敗主要有兩點,一是起的名字太難聽了,什麼來往、釘釘、旺旺,要麼土氣,要麼小家子氣,完全和龐大的阿里帝國不相稱;二是沒有找準切入點,花了那麼多錢,熱鬧一過就做鳥獸散了。

弄個社交軟件出來,必須讓大家把社會關係遷移過來,這樣才能社交。我要是馬雲,每年設12億元獎金,分成120份,每份1000萬,每個月發一次獎,造10個千萬富翁出來,一半發給本年度使用軟件頻率最高的5位用戶和群主,一半隨機發給使用達到一定條件的5位用戶和群主,發揮群眾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把社會關係遷移過來。

這種方式對手想狙擊也只有乾瞪眼,它也可以搞一個類似獎勵出來,但對阿里不會有絲毫影響,畢竟誰也不會嫌錢多。每個月造十個千萬富翁,甚至可以一週一次,像玩彩票一樣,想想要造成多大的轟動啊!我估計今後彩票都賣不動了,大家都研究阿里巴巴的社交軟件去了。

這種辦法最多一年就可砸出一個全國性的社交軟件,至於說其它還有想砸的,先掂量一下馬雲的實力再說吧。當然我自己都估計這個時間太保守了,說不定一兩個月就成了!

在此基礎上,馬雲再把類似今日頭條的這種自媒體在社交軟件上發展起來,有社交又有內容,勢必會形成社交軟件雙雄爭霸的大好局面。


徐德文


其實,阿里巴巴做夢都想做一款社交軟件。早在2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正式發佈移動好友互動平臺——來往。

之後又改名叫點點蟲,但是始終沒有做起來。

如果你用支付寶的話,就會發現它試圖在模仿騰訊,出現一些社交功能。

可是,平心而論。你會用支付寶來添加新朋友嗎?一般只有熟悉到需要長期資金往來的時候,才需要加好友。

這就像一般人餓了吃米飯,渴了喝水。雖然渴了喝水也有效果,但人們還是習慣吃飯。就像人們在認識新朋友的時候,總是喜歡加微信而不是支付寶。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我頭腦中固有的認知,以及過去的行為習慣,共同造成我們不喜歡用支付寶來作為社交工具。

這就像雖然微信現在也可以轉賬、支付和發紅包,但我們還是喜歡把微信當成社交軟件。不然,你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微信上那麼多商家外加可以用微信支付的京東,都搞不過淘寶和天貓。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你還有一點網齡,就會聽過一句話:“內事不決問百度,外是不決問谷歌。”這就是當年搜索引擎江湖在我們腦子裡的認知。

除非一方巨頭打贏新的認知戰,或者另一方巨頭在博弈中衰落下去,否則我們不會主動改變我們的認知。

不信,你可以試試對剛認識的朋友說,“喂,我們加個支付寶吧?”對方會是什麼反應?你猜。一般他會詫異地看著你,好像在說:“你是不是有毛病?”

這些具體生活場景中已經形成的認知和行為習慣,就是阿里巴巴不開發自己的社交軟件的終極原因。


鎂客網


阿里其實是做過社交產品的,但是沒成功罷了。


阿里的“社交”史


早在2010年,當時筆者還身在阿里。那時微信還沒上線,米聊剛剛開始。


那時候,馬雲曾公開說過:淘寶即社交。在阿里內部,馬總的指示就是最高指示,於是整個公司開始紛紛行動起來。


有一群同事開始做出了自己的產品——淘江湖。這個產品曾經提出讓買家和買家簡歷圈子,讓買家給其他買家推薦商品,就像開心網一樣的產品形態。


在我印象裡,這是阿里第一次提出要做社交。


後來,淘江湖不太給力,當然原因有很多,這個老闆們就不再過問了,因為老闆們總是說:不戀過往,不懼將來。所以阿里出手投資了微博,算是佔據了社交大趨勢性產品的一個重要席位。


佔據了微博的阿里一開始也想讓微博幫著賣女裝,後來發現效率還不如淘寶客,於是就開始做財務和戰略投資狀考量。投資陌陌,估計也是一樣的原因。


再後來,微信突然開始異軍突起,帶來了老大們越來越多的壓力。於是,淘寶主動屏蔽了來自微信的訪問,就像當年主動屏蔽了百度對淘寶的收錄一樣,希望藉此砍斷用戶對微信的依賴。


然而,微信訪問不了淘寶,直接導致的卻是微商大行其道,微店和口袋通開始逐步做的有聲有色起來。於是,阿里開始拿出自己的大殺器:

來往!


來往上線後,所有的阿里同事,必須拉300人加入來往,這被算做了與年終獎直接掛鉤的KPI——阿里內部自上而下推動一件事的能力和共識,可見一斑。


當時,就連馬雲老大也親自上陣,在來往裡發佈各種動態,一時間來往成了戰略級產品,用戶數也快速突破了1000萬。這個1000萬真的很快,因為阿里有5萬員工,還有10萬離職員工,所以每個員工拉入300人就足夠超過1000萬的。


但,阿里漸漸發現,“社交”領域下的這種自上而下,似乎並不太好使。


到了2015年,來往就基本就快活不下來了。然後,一部分來往團隊加入了釘釘,沒想到釘釘火了……只是,釘釘雖火,卻算不上是嚴格意義上的社交產品,或許把它理解為是個高級的ERP和CRM更合適。


至此,在“前支付寶時代”的阿里社交之路,大體梳理結束。



36氪


恐怕你還不知道阿里巴巴做夢都想開發一款能夠與微信抗衡的社交軟件。

當初開發開往的時候,馬雲可是上上下下做了動員大會的,要求每人必須要用,而且每一個人還要邀請幾十個好友加入,短短几天,開往的用戶就達到了千萬級別。

來往的slogan是“朋友就是要來往”,其初衷旨在建立用戶之間的熟人社交圈,目的直指微信的朋友圈。但是後來因為明星扎堆而出現用戶社交偏移,弄的既不是微博,也不是微信,尷尬的很,再然後就不了了之。

記得後面還改名叫點點蟲,但是始終沒有做起來,現在好像並給了釘釘。

另外,阿里巴巴自己做不了社交軟件,就不斷投資,比如微薄,比如陌陌。

還有,為了做社交,馬雲不惜把支付寶改版,加入朋友功能,讓錢袋子也能變成話匣子。

可惜這些都不成功。

一個企業有一個企業的基因,阿里巴巴的基因在於商務運營,在於電商和圍繞電商的技術平臺的搭建,因此馬雲做的阿里旺旺是成功的,做的釘釘也是成功的,這些都是2B社交。而做2C社交,騰訊一家獨大,幾乎壟斷了中國的社交領域,其他人很難插進來,而且社交這個東西,用戶習慣一旦養成,很難遷移。

所以,阿里巴巴不是不做社交,而是嘗試很多次,都無疾而終。

但是我相信,馬雲應該在社交方面是不死心,後面肯定還會想辦法去想辦法突圍社交,畢竟這塊蛋糕誘惑太大了,對於阿里巴巴這樣需要有不斷的流量買入的平臺來說,社交的價值無限大!


互聯網觀察家


馬雲做夢都想進入社交市場,他是眼看著騰訊做大了微信的,這麼大一塊蛋糕,誰不想咬一口?從推出來往、釘釘、在支付寶推出聊天、生活圈到投資微博、陌陌,阿里巴巴不是沒有做嘗試的,但是無一例外的,做的嘗試都失敗了。

阿里巴巴這麼大的一個集團,資源是有的,為什麼做不成?我們可以看來往的生與死。

陸兆禧只比馬雲小五歲,在13年接替馬雲的CEO位置之前,已經在阿里內部所有業務的一把手位置上輪換了一圈。在陸兆禧接任的那個秋天,他確定了無線的思路,決定做大來往來正面抗衡微信和微信背後的騰訊。

巧合的是,在陸兆禧推出了無限的戰略之後,馬雲的夫人——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的張瑛開始頻繁地出現在來往的產品例會上。甚至在怎麼改一個logo上張瑛也會親自發語音給來往團隊,阿里內部在這時稱來往是M11級別的項目,因為馬雲才M10是阿里巴巴管理層的最高級別,當時整個阿里巴巴在資源傾斜上可以說是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馬雲甚至在集團內部發了一封公開信,信裡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我們家領導和我已經把家裡所有有手機的人,包括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全強迫安裝上來往。每個阿里人11月底前必須有外部來往用戶100個用戶,沒有100個是肯定沒有紅包”。

領導就是指的張瑛。張瑛在來往團隊的地位得到了馬雲的默許,馬伕人親自操刀,可以說馬雲是非常惦記著塊蛋糕了。

可是傾斜了這麼多資源,到了2013年年底,往來在IM市場上仍然排不上號,宣傳做的很足,但是用戶不買帳,雷聲大雨點小。丁磊當時曾在網易的一封內部郵件中評價幾個IM,“微信5分,易信0分,來往負分”。

負分的來往在14年春節又遭遇了滑鐵盧,天才產品經理張小龍在這年用微信紅包征服了所有的用戶,馬雲將這次失敗稱之為:偷襲珍珠港,教訓深刻。在這之後,馬雲拿到來往的數據,用戶才不足百萬,氣的馬雲和陸兆禧大吵一架,後來陸兆禧就被剝奪了無線業務的權限交給了逍遙子張勇。

後面精明的張勇就把流量都拿去孵化淘寶裡的微淘去了,產品推出來效果顯著,商家在微淘得到流量,想方設法把用戶往移動端引,移動端的流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後來的支付寶聊天和生活圈又都沒有多大的成效,這裡面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在阿里沒有一個像張小龍一樣的產品經理,然而搶佔的又是擁有張小龍的騰訊還有騰訊根深蒂固的用戶群體。

阿里巴巴做社交的最大一個方向其實是防禦性的,就是針對騰訊的,於是在產品定位上又和微信QQ沒有什麼區別。而且在用戶角度看來,一個做電商的,忽然做起了社交軟件,似乎有些風馬牛不相及,在用戶心理上就不想用這些來和朋友交流,用戶會想,既然都差不多我為啥不用微信呢?阿里還有旺旺,裝機量幾個億,但是你會用它和朋友交流麼?

要問怎麼才能成功,那就是差異化,比如最近釘釘在企業市場的試水成功,就是避開了騰訊的公眾社交方向,才能得到一些成功。而另一個方向就是投資了,然而這點似乎騰訊做的比阿里巴巴好,阿里巴巴偏向於將自己投資的工司慢慢的納入自己的體系生態,內部吸收掉,比如優酷、高德、UC。不過現在阿里巴巴投資的新浪活的還是很好,雖然看財報大部分的流量都用來給淘寶打廣告了(笑),既然自身沒有做產品和社交的基因,那就投資嘛。


TechGround


有網友問馬雲: 怎麼不做個類似微信的聊天軟件? 馬雲笑哭...

最近馬化騰的微信又是收費,又是封號的,把網友們弄得怨聲載道。於是就有人網友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馬雲不開發一款類似微信的社交聊天軟件呢?大家一定都會很支持他的。

我想如果馬雲聽到了這句話,一定會哭暈在廁所的。他的心理活動一定是這樣的:”是我不做社交聊天類應用嗎?是我不做嗎?我做了好幾款類似微信的app了!就是沒人用,沒人用...“

其實,阿里嘗試過很多社交軟件。

第一個就是阿里旺旺,可是這款軟件主要是用於淘寶的買家和賣家溝通。但凡涉及到錢的東西都是很嚴肅的,大家只有在購物有問題需要和賣家溝通的時候才會使用它。而不會向使用微信一樣,對別人說:"朋友,我加一下你旺旺,我們聊一下"。

而專門為社交聊天而研發的來往,卻被微信打的慘不忍睹。早在微信剛剛起步的時候,馬雲為了對抗微信,就研發了專門用於社交聊天的app:來往。為了在初期聚集人氣,馬雲用自己的影響力,說服了很多娛樂圈和企業界人士使用來往。可結果呢,大家都玩微信去了。

於是,馬雲意識到想在社交領域正面對抗馬化騰的微信確實是很有難度。於是劍走偏鋒,從價值更高的企業端切入。現在釘釘已經有500多萬企業在使用,註冊用戶量超過了1億。可是,很多人也就是在釘釘上打打卡,請個假,提交一些工作上的內容而已。真正工作上的交流和溝通還是使用QQ或者是微信。用釘釘聊天,那就呵呵了。

既然自己做不來,那就買吧。微博現在不是很火麼?於是馬雲打起了微博的主意,最開始阿里佔有了微博18%的股份。馬雲覺得還不夠,就繼續增持,目前控股比例大約為30%。這個比例,相當於已經掌控了微博。而微博這幾年也發展的不錯,甚至超過了國外的推特,也算是個雙贏的局面了。

微博更多的是社交,聊天的成分相對較少,於是馬雲也入股了陌陌。可是陌陌一開始的名聲不太好,被人說成是個約X的軟件。所以上市以後,開始給自己洗白,連廣告詞都改成:陌陌早就不約了。可是,陌陌都不約了,那誰還用陌陌啊?卒...

那微信為什麼這麼強?除了一開始有QQ可以導流,最主要的還是馬化騰的遊戲做的好。馬化騰推出了一款又款基於微信,用戶粘度很高的遊戲,既然微信賺足了銀子,也提高了用戶對微信的依賴程度。畢竟騰訊的營收有超過50%來自於遊戲,而這些遊戲大多數可以通過微信登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