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槽|高考背後的供給側改革

臥槽|高考背後的供給側改革

拼了

終於,宣佈這一波年輕人命運的時刻又到了。

從昨天到今天,全國各地都在公佈高考錄取分數線,雖然不像以前那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仍然還是一個奠定人生成功幾率的選擇。但是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加上各地水土氣候造就的人的差異,在全國高考統一招生的情況下,錄取標準和各個省對重點學校的名額是不同的,這也就造成了教育資源的不公平,而且,這個也是從恢復高考以來一直在被人詬病的一個話題。

不知道在現代教育之前的科舉教育會不會存在這樣的不公平。不過那時候好像都是先通過基層的鄉試中了秀才,然後再來到京城趕考;如果能考中就能上升一級成為貢生,才有參加殿試的資格;如果殿試成功就成為舉人,當然,更優秀者那就是狀元。

那時候的不平衡可能更主要是來自於財力的支持。交通不發達,每一次去京城趕考,提前一年就得啟程,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有的可能在路上因為疾病或者強盜之類就丟了性命,有的就算到了京城也沒有生活費而淪落街頭。當然,狀元這一波牛的此時也在京城等待。

自從洋務運動教育改革以來,一直在傳統的科舉和西學的設置方面融合,到了現在,那就是在平衡和公平方面反而製造出了許多的不平衡和不公平。

前段時間天津的吸引人才落戶的政策讓許多人趨之若鶩,因為這裡離北京近,教育資源好,高考分數低,變成了許多北漂或者別的一些人的首選。

京津地區對邊遠地區的高考政策傾斜,對於這些地方的教育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某種意義上恰恰是因為各種資源的不匹配造就了更大的落後。其實這也是違背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尤其對於邊遠省份地區,更多的是考慮人類的自然情感想當然的就會支配行動,但是人的上進的本能從讀書的時候就已經體現了,如果有更好的生活條件物質條件,這個人是很難再回到邊遠的家鄉的,更遑論來提升整體的知識素質水平。

當然,在這個標準之下,對於山東、河北、江蘇、湖南等省的學生來講,遇強更強是每一個學生的本能。但是畢竟每一個省上一流大學的名額有限,所以在整體的排名當中,有很多優秀的學生很無奈的得不到與之匹配的學校,甚至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原因而只能選擇去打工。在整體的國家人才體制下面,這也是一種浪費。

當然,現在這種不平衡和不公平在延續,但是另外一種方式也會帶來另外一種不平衡和不公平,所以,那還不如繼續現在這一種吧,只是,多少人的命運從此被改變,從此變得不同。

狼來了喊了那麼多年,總算終於來了。在端午節假期,國內的不動產終於上線並且全國聯網,在保護國民的私產方面無疑是積極的,同時,這也為國家進一步房地產乃至國家稅收改革調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早期的反腐過程當中,讓每一個政府官員都要申報自己的財產和家庭情況,結果查出了房叔表叔等各種情況,而且每一個官員只要一出事,那房子一般都是幾套到十幾套。所以這一次不動產登記聯網,至少能在制度上堵住這個缺口。

在所謂的房子是用來住的房產調控大前提下,以家庭為單位的房產也需要一個清晰的瞭解,這樣至少能讓炒房投機者無處遁形,對打擊投機者起到心理威懾作用。

當然,下一步為了徵收房產稅和遺產稅也提供了數據基礎,也是為了在整體國民稅收當中結構調整做準備。個稅的起徵點提高,那麼徵收的規模也在下降,這個時候是需要另外一種稅來平衡,此時的房產稅和遺產稅正當其時,結果還是對房價的調控起到積極的作用。

上一次個稅調整是在7年前,起徵點定在了3500元,那時候的國民生產總值才40多萬億,到今天已經是80多萬億了,接近翻了一番,而我們的個稅已經是有7年未動了。在端午節之前爆出,喊了一兩年之久的個稅起徵點提高的消息終於進入了全國人大的討論,但是遺憾的是人大會議都結束了也沒有談及個稅的事情,意味著滿懷期待的個稅改革在今年能出臺的希望渺茫。

其實還是去年的川大爺在美國大力推動減稅政策,才倒逼到國內減稅降稅的行動。但是從去年的兩會提出來到今年兩會重提,一年之久才提出一個草案還未經討論,效率著實差。

這一次提交討論據說是因為一位委員提出起徵標準應該提到1萬元,根據現在的經濟總量和增長速度確定,而且也要考慮全國不均衡的因素,更要形成一個動態調整的機制,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工薪階層收入公平合理,也能體現讓高收入者多繳稅的初衷。

在前段時間隔壁鄰居大媽的孫子小崔還曝光了娛樂圈高收入者偷稅漏稅的情況,所以必須從法律和制度的層面讓更多高收入者為國家貢獻更多的稅收,讓低收入者更好的為家庭提高生活水平而安心努力工作。希望我們的政策推動者們加快節奏,爭取讓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能夠更快的得到落實。

端午節前全國31個省正式宣佈國稅和地稅合併,接下來是市縣級的也要趕緊合併,也算是為國家整體調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好的制度標準。

愚捷2016年6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