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北京卫视《传承者》有一期节目。这一期,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因为这个艺术形式在2008年奥运会出现过,所以对此有一些印象。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演出非常成功,孩子们的师父此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个时候到了点评环节,青年团成员轮流点评。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从2008年之后到现在一直没有创新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另一个直接说到,凭借这个表演,走到了世界的舞台上,然后呢?未必能给他们一口饭吃。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听到自己一直坚持艺术被否定,后面的孩子此时眼泪已经要夺眶而出,孩子们的师父也有点不知所措。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注意此时台下陈道明老师跟范明老师的表情。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这时又来一位:这么多人在一起,他不知道该看谁,找不到焦点。他觉得需要一个个人英雄来推广这个艺术。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此时一位长发青年反驳到:艺术分为群众艺术跟精英艺术,不能用精英艺术的标准来要求群众艺术。

这些青年每个人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着。每个人都有非常好的逻辑以及极佳的口才,非常伶牙俐齿。

几位青年评论家咄咄逼人,争论愈演愈烈,此时,陈道明老师终于听不下去了。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就技术方面,陈道明老师说到:这个群体性节目就是群体性的,它需要整齐划一的,有些节目就是需要这样的。仪仗队,你体现个性行么?总体的要求它是整齐划一的,难点也在整齐划一。它的难点也在整齐划一上,这么多人,让他做成一个制式的动作,是很难的。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鼓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而青年团成员因为没看过,就认为鼓文化技术简单,比不上一些以个人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

陈道明老师说的非常正确,他们的确有很高的知识,但是对于传统的一些东西,他们知道的少之又少。但是他们都太有主见了,以至于不管什么事情,懂的或是不懂的他们都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也不知道他们真的听进去没有)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愤怒而不失文雅,陈道明老师做到了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这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文化也需要接力,这需要一个过程。”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在现代信息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如果没有“甘于寂寞”的牺牲,又何谈传承?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主角,大部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或者要甘于平庸,但是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传统文化需要不同的声音,但绝不是肆意妄为的点评。就像陈道明老师说的,你们了解中国鼓文化吗?你们有做过功课吗?一个存在几千年的文化自有他存在的道理,我们需要传承,我们也需要创新,但绝对不是不懂装懂式的否定。

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如何表达他的愤怒?是像那些年轻人一样那种桀骜不许,咄咄逼人,让人插不上嘴的那种方式吗?我觉得应该就像陈道明老师一样,不紧不慢,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的,应该怎么样。年轻人需要一些傲气,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学习陈道明老师那样的说话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