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超级英雄电影

一、超级英雄电影的萌芽阶段

尽管今天的漫威如日中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人最早对超级英雄的认知是来自于DC——虽然当时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家公司。1978年,克里斯托弗·里夫所饰演的《超人》横空出世,当时的电脑特效在今天看来完全不值一提,但对于刚刚看到外面世界的中国人来说已经足够震撼。上天入地、温文尔雅、锄强扶弱的超人也就和手冢治虫笔下的铁壁阿童木一样成为80后童年难以磨灭的记忆。而当时的中国人根本不知“美国队长”为何物。

而当超人的光辉形象风靡全球并给DC带来巨大收益的时候,其老对手漫威的日子却并不好过,日渐糟糕的财务状况使得漫威不得不靠出卖自己旗下超级英雄的版权为生,将“X战警”卖给了福克斯,将“蜘蛛侠”卖给了哥伦比亚。前一个交易使得金刚狼休杰克曼在银幕上同钢铁侠对打的愿望成为泡影,而后一桩交易却拯救了骑虎好莱坞长达13年的索尼。

而当年漫威的上述决策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今日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竞争格局。复仇者联盟属于迪斯尼,X战警属于福克斯,蜘蛛侠属于索尼,而华纳统领则DC。可以说六大片厂只有环球和派拉蒙与超级英雄没有关系。而在超级英雄电影大行其道的今天,如果说环球还可以依靠《速激》家族和卖萌犯贱的小黄人继续屹立不倒的话,那么派拉蒙无疑是六大里混得最惨的一个,甚至时不时地传出卖身包括万达在内的中国买家的消息。超级英雄电影的巨大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二、超级英雄电影的起步阶段

虽然今天在全球银幕大放异彩的是迪斯尼旗下的复仇者联盟,但人们对超级英雄电影最初的印象却是来自于蜘蛛侠和X战警,尽管后者通常被称为变种人。

新世纪最早出场的超级英雄是X战警,2000年,《X战警》第一部诞生,由犹太裔导演布莱恩辛格执导。这部电影使得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澳洲小生休杰克曼一飞冲天,跻身好莱坞一线男星并在之后长达17年的时间里一直饰演金刚狼这一角色,几乎已经成为了金刚狼的代名词。

如果说两千年的第一部X战警因为没有引进国内对中国人稍显陌生的话,那么2002年暑期档的《蜘蛛侠》则燃起了中国观众对超级英雄电影的第一波热情。而抛开对中国观众的启蒙不谈,这部电影对出品方索尼影业更加意义非凡。

1989年正是日本不可一世的时代,当时的索尼公司总裁,有经营之圣之称的盛田昭夫在和鹰派人物石原慎太郎共同出版了《日本可以说不》轰动了西方世界之后,依然不甘寂寞,做出了一个令全球商界都瞠目结舌的重大决策——以接近5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迈出了日资财团全球扩张的关键一步。

而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长时间的低迷,索尼当年激进并购的代价也随之开始显现,截止1994年在哥伦比亚这个项目上的亏损高达27亿美元,被媒体形容为“索尼骑虎好莱坞”,成为各大商学院研究海外并购的经典反面案例。

而转机恰恰发生在2002年,托比马奎尔饰演的蜘蛛侠彼得帕克在纽约的高楼大厦间炫目的纵横穿梭、飞檐走壁在令观众目瞪口呆的同时,也为哥伦比亚在全球创造了8亿美元的票房,一举挽救了困境中的索尼。当时的索尼CEO出井伸之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自己长达7年的改革初见成效,可以告慰盛田昭夫的在天之灵了(后者于1999年去世)。当然,他还要感激一个人,就是蜘蛛侠的创造者——漫威之父,老爷子斯坦李。

回头接着说超级英雄电影,福克斯在接下来的2003年和2006年分别推出了《X战警2》和《X战警3背水一战》,后者的导演由布莱恩辛格换成了曾经执导过《越狱》的布莱特·拉特纳。由此可见,在好莱坞,导演只是电影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而已。至此,《X战警》正传三部曲宣告完结。而在2004年和2007年,索尼也推出了蜘蛛侠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前者是当年的全美票房亚军(冠军是在动画专题中提到过的《怪物史瑞克2》)

由此可见,截至2007年,两大电影巨头分别推出了两个系列的超级英雄三部曲,可以说已经非常完整了。事情似乎在此告一段落此时的大制片厂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一年之后,超级英雄电影的旋风会席卷整个好莱坞并影响全世界。

不过,在正式进入超级英雄电影纪元之前,有一部片子不得不提,就是诞生于2005年的《蝙蝠侠&侠影之谜》,导演就是日后因为《星际穿越》被中国影迷封神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可以说是诺兰赋予了蝙蝠侠——这个和超人一样经典的DC漫画英雄以新的生命,一个伟大的系列电影由此发端。

三、超级英雄电影的繁荣阶段——复仇者联盟的崛起

由于之前提到过的版权被出卖,《X战警》三部曲和《蜘蛛侠》三部曲的惊人票房并没有给漫威工作室带来多少分红。这让漫威工作室的管理层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因此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自己出品电影。于是,2008年,《钢铁侠》诞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由此开启。这部复仇者联盟的开山之作在全球范围内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但挽救了小罗伯特·唐尼的职业生涯,使其重回事业巅峰,成为好莱坞身价最高的男影星,更使得漫威在次年与迪斯尼的收购谈判中有了足够的资本讨价还价,并最终以42.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成为暨2006年收购皮克斯之后迪斯尼的又一次大手笔资本运作。

而完成收购后的迪斯尼开始正式打造“漫威电影宇宙”。事实证明,迪士尼的眼光是精准的,“漫威电影宇宙”成为了世界上最卖座的系列电影,超越了之前的哈利波特、指环王和星球大战系列。

而同样在2008年,诺兰超水平发挥,打造出了蝙蝠侠三部曲中口碑最好的《黑暗骑士》,在全球席卷了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影片所展现出的史无前例的黑暗气质,悲怆到迷人的境界以及希斯莱杰所饰演的癫狂邪恶到极致的小丑都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全世界影迷心中永恒的经典。可以说在08年,《黑暗骑士》无论在那方面都碾压《钢铁侠》,但这却并不代表DC在和漫威的PK中能够胜出。甚至诺兰大神的蝙蝠侠三部曲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能算是DC的电影。这不能不说是DC的一个遗憾。

四、变种人的反击

或许是受《钢铁侠》巨大成功的刺激,福克斯也开始打造变种人的电影宇宙,在09年推出了X战警的外传电影《金刚狼》。这不得不说是福克斯在策略上的一个失误——过于倚重金刚狼。要知道在正传三部曲中罗根就已经是绝对主角,因此外传完全可以拍其他角色,比如魔形女、万磁王。

与之相比,迪斯尼的复仇者联盟做的就非常成功,到目前为止,除了两部《复仇者联盟》正传电影外,还推出了三部《钢铁侠》、三部《美国队长》,三部《雷神》,两部《银河护卫队》,一部《蚁人》,一部《奇异博士》还有明年将要上映的《黑豹》和《蚁人与黄蜂女》,可谓枝繁叶茂,热闹非凡。

此外,与漫威宇宙相比,变种人宇宙则显得有些杂乱,时间线被反复的打碎,重启。09年第一部金刚狼由南非硬派导演加文胡德执导,两年后的《X战警》前传的第一部《第一战》则由绅士范儿的英国导演马修沃恩执导,马修沃恩和X战警系列电影的缘分匪浅,06年就差点执导第三部,10年和漫画家马克米勒联手推出的反类型超级英雄电影《海扁王》更是好看到爆,片中科洛·莫瑞兹饰演的超杀女简直令观众惊掉下巴,人们之前从未在大银幕上看到如此暴虐凶狠的小萝莉,直到七年后《金刚狼3》的劳拉横空出世。

而在2013年,由于加文胡德当时要执导根据经典科幻小说改编的《安德的游戏》(太空史诗,电影版星际争霸),《金刚狼2》的导演换成了詹姆斯曼高德,可惜这部续作的口碑并不好,故事完全游离于X战警主线之外,仿佛是金刚狼日本艳遇记。不过福克斯高层依然决定由詹姆斯继续执导《金刚狼3》,这次他不负众望高水平发挥,将超级英雄电影拍出了西部公路片的苍凉感,而片尾狼叔的谢幕也赚足了观众的泪水,对于在17年的时间里看着狼叔长大的人而言,这是一场与狼叔之间的告别,也是对一段美好青春的怀念……

无独有偶,2014年,由于马修沃恩再次携手马克米勒执导《王牌特工》(和海扁王一样精彩),正传的导演布莱恩辛格不得不重拾导筒,推出了《X战警》前传的第二部《逆转未来》,依旧大获成功,并顺势在两年后推出了前传的第三部《天启》。到目前为止,福克斯的变种人宇宙共推出了三部正传,三部前传和三部金刚狼,同迪斯尼的漫威宇宙相比,确实显得单调了些。

但令福克斯高层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当初并没有被看好的项目《死侍》竟然大获成功,可谓无心插柳。第一次执导长片的导演蒂姆·米勒在有限的预算下创造在全球席卷近8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又萌又贱,和罗家英版唐僧一样话唠的死侍更是在全球圈粉无数。看来,这个信奉“背锅我来、送死你去”的另类英雄或许会成为福克斯用来对付咄咄逼人的复仇者联盟的一张王牌。

说完X战警,接着回道复仇者联盟,2012年,经过4年的层层铺垫后,漫威宇宙第一阶段的收官之作《复仇者联盟》上映,在全球席卷了超过15亿美元的票房,令迪斯尼高层心花怒发,庆幸当年收购漫威的决策是英明的。而克里斯托弗诺兰也在四年后推出了蝙蝠侠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黑暗骑士崛起》,水准依旧。但与四年前全面碾压钢铁侠相比,这次《黑暗骑士崛起》对《复仇者联盟》的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了,起码在票房上是这样。再加上丹佛的枪击案让诺兰大神对超级英雄这个题材意兴阑珊,宣布这是自己最后一次执导蝙蝠侠电影。让迪斯尼长出了一口气,复仇者联盟也少了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2012年可谓是超级英雄电影的大年。这一年,索尼影业同样耐不住寂寞,不甘心蜘蛛侠这个曾经的印钞机一直沉寂下去,重新启动了这个已沉寂5年之久的大IP,将新项目命名为《超凡蜘蛛侠》,导演是之前仅执导过爱情文艺片的马克韦布,后来的票房成绩证明索尼并没有看走眼,因此顺势在两年后推出了《超凡蜘蛛侠2》。但这次,索尼失算了,在气势如虹的《美国队长2》和《X战警逆转未来》面前,彼得帕克似乎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超凡蜘蛛侠2》票房的失利给了当时的索尼高层当头一棒,让他们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现在已经不是10年前一只小蜘蛛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因此不得不放下身段去和迪斯尼谈判,让蜘蛛侠重新回到复仇者联盟阵营,于是就有了今年暑期档的《蜘蛛侠&英雄归来》。

五、DC的后来居下

时间来到了2013年,这回终于要说到DC了。在漫威推出钢铁侠整整五年后,DC才姗姗来迟地推出了DC电影宇宙的第一部作品《超人钢铁之躯》,导演是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扎克施耐德。虽然钢铁之躯的口碑不错,在全球收获了近7亿票房。但此时的DC已经远远地落在了漫威的后面,正义联盟也已经被复仇者联盟全面赶超。更严重的是接下来的2014和2015两年,当复仇者联盟高歌猛进的时候,DC却没有任何新作推出,而2016年扎克施耐德三年磨一剑的《蝙蝠侠大战超人》又被漫威的《美国队长3》吊打,同时被寄予厚望的《自杀小队》也没有达到漫威的同类型作品《银河护卫队》的高度。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其实还是华纳高层的策略失误以及人才匮乏,与漫威放心大胆地给新导演机会相比,华纳过于倚重扎克施耐德。扎导的确才华横溢,早年的《斯巴达300勇士》看的人血脉喷张,但纵然如此,仅凭他一个人也无法支撑起整个DC电影宇宙。而反观漫威,《美国队长2》的罗素兄弟和《蜘蛛侠英雄归来》的乔·沃茨之前都没有驾驭大制作的经验,但漫威高层还是放心大胆的将一大笔预算交到了他们手上,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罗素兄弟尤其出色,竟然将超级英雄电影拍出了谍影重重的味道。

直到2017年,DC才算打了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神奇女侠》超高的票房和口碑为DC扳回了一局,而即将上映的《正义联盟》(又足足比漫威的复仇者联盟晚了5年并且还是由扎克施耐德执导)质量如何就只有到时候在电影院见分晓了。

到目前为止,DC的正义联盟仅仅推出了五部电影,同漫威的近20部相比确实寒酸了些。不过好在DC漫画旗下并不仅仅是正义联盟这一个品牌,其他动漫人物一样非常出色(并不仅仅是超级英雄),笔者在此列举几部同样出色的电影来完整勾画下DC的电影版图。

1、05年的《罪恶之城》:这部风格暴力暗黑的作品可以说是无数影迷心中的经典,原著作者弗兰克米勒是一位同斯坦李齐名的美漫大师。黑白一体的警察,自我保护的妓女,冷酷无情的杀手,无间道般的炼狱,和来不及思考的剧情所组成的视觉饕餮,折腾在每一个观众的眼中,只显现出一个字:酷。

《罪恶之城》的制作过程很像笔者在上篇动画专题中提到过的《红辣椒》,一开始弗兰克米勒(筒井康隆)是不忍心将自己的这个心肝宝贝改编成电影的,而邪典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斯(今敏)最终用几分钟的片花打动了顽固的作者,使得这部神作得以同全球观众见面。而巧合的是,同一年上映的《蝙蝠侠侠影之谜》里面的哥谭同样是一座罪恶之城,两部电影都出自弗兰克米勒的笔下。

2、06年的《V字仇杀队》:这部其实没什么可说的,电影版的《1984》、《动物庄园》,当年在CCTV6曾播出引发舆论渲染大波,不解释,中国人一定最看得懂这部片子。

3、09年的《守望者》:同为超级英雄,守望者知名度不及复仇者联盟和正义联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部唯一获国际科幻大奖“雨果奖”的作品实在太过高冷文艺。没有了英雄主义,取而代之的是虚无、焦虑与失落,不再是正邪分明的善恶大战,而是处在边缘,勉强称得上好人的人与更糟糕的人的斗争。值得一提的是,守望者的导演就是扎克施耐德,或许扎导就是从这部片子开始和DC深度绑定。

六、展望中国的超级英雄电影

在2017年的今天,超级英雄电影已经成为好莱坞发育得十分成熟的类型片。看到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在全球范围内狂卷票房,大洋彼岸的中国电影人能不动心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中国电影的类型片单中至今也没有超级英雄的位置。原因不言自明——中国没有诞生这类电影的土壤。中国人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集体主义教育,这样的社会环境是不会让个人出太多风头的,也就自然不会有个人英雄主义发挥的空间。

不过也同样要看到,情况似乎正在起变化,就拿被人批得体无完肤的《战狼》系列电影为例。当然,《战狼》绝非超级英雄电影,虽然冷锋的单兵作战能力不逊于美国队长,但从类型上来说它更类似于好莱坞的军事题材大片,比如《黑鹰坠落》、《深入敌后》、《勇者行动》、《孤独幸存者》和《危机13小时》等等,这一电影类型在美国已经相当成熟,而在中国才刚起步。

虽然被喷得很厉害,但战狼系列也不是一点积极意义都没有,起码中国的观众可以在本国的电影银幕上看到张扬个性、挖掘个人潜力、充当救世主的个人英雄主义了,照此发展下去,《中国队长》的诞生也并非没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