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自強才能自佑,從元末古錢幣天佑通寶看張士誠的失敗!

天佑通寶是反元英雄張士誠所鑄造。

1353年,張士誠“十八條扁擔鬧革命”,率領鹽丁佔領了高郵、泰州等地,不久他據高郵的承天寺為宮,建立大周,自稱誠王,改元天佑。

天佑這個年號可以看出張士誠此人濃厚的迷信意識。為了籌集“革命”經費,希望獲得天神庇佑的張士誠開始銷燬佛像鑄銅錢。這就是天佑通寶的由來。

唯自強才能自佑,從元末古錢幣天佑通寶看張士誠的失敗!

天佑通寶折五

這枚古錢幣有小平、折二、折三和折五等四種。幣面直讀,楷書,無光背錢。其中小平錢背銘以“一”字,折二銘“貳”,折三銘“叄”,折五銘“五”。

因流通區域狹小,加之後來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搜繳銷融,存世量很少,又因行用時間短,品相較為精美,市場估價較高,動輒萬元以上。

張士誠稱王后,根據地不斷擴展,南面佔有浙西的大部分領土,北面囊括整個蘇北地區及安徽東北一帶,曾抵達山東濟寧,一度是元末武裝割據力量中最為強盛的一支力量。但是最後還是被朱元璋所滅。

為什麼深得民心的張士誠最終身死國滅呢?張士誠自己給的答案是:“天不佑我奈如何!”

唯自強才能自佑,從元末古錢幣天佑通寶看張士誠的失敗!

被圍十個月的蘇州城終於還是被徐達所破

公元1367年,張士誠兵敗後,自殺未遂被徐達逮到了應天府(南京),他見到了他一生的對手朱元璋,他對朱元璋說:“是上天眷顧你不眷顧我呀!”當晚,這位自認是老天爺的棄兒上吊自殺了。

很多人把張士誠的失敗歸因為他的目光短淺、胸無長志。

比如在高郵稱王后,他沒有立即引兵進取金陵(南京),比如此後又拒絕結盟陳友諒夾擊朱元璋等等。

不過,我相信張士誠所做的選擇一定有其當時的考量和外部原因。

唯自強才能自佑,從元末古錢幣天佑通寶看張士誠的失敗!

影視劇中的張士誠形象

進攻金陵的事情,張士誠稱王后就成為元朝的眼中釘肉中刺,一直和元朝丞相脫脫的大軍在決戰,幾次不得不假意投元求自保,當時的他確實沒有實力進攻金陵。

至於和陳友諒結盟的事情,當時的陳友諒聲勢在朱元璋以上,有心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張士誠不願把陳友諒這條餓狼引到自己家門口,不能說這決策就是錯誤。當時的情況,坐山觀虎鬥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當然,作為一位失敗者,張士誠身上的短板確實很多,比如他認人不清、忠奸不分;過於寬厚,賞罰不明;性格搖擺、處事不決等等,都間接或直接導致了他在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決策失誤,最為重要的是,他過度相信天意,不謀人事,終使自己身死國滅。

作為一名古錢幣的愛好者,當我看到這枚精美的“天佑通寶”時,我經常會思考:

張士誠的失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想成事,不能把希望寄託在老天的身上,唯有自立自強,才能立於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