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能

我们一听到核能,首先就会想到氢弹、原子弹等核武器,给我们的感觉是能量巨大,辐射厉害,非常危险。我们来一起来了解下核能,是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的裂变也就是核裂变,质量较大的核俘获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质量核,如铀的裂变;二是轻元素的聚变也就是核聚变,把两个或多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如氘、氚、锂等。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使核的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新核,并放出一个或几个粒子的过程叫核反应核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也称“原子能”。核聚变比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更大。其中原子是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最小微粒,有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原子的核心部分称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什么是核能

物质所具有的原子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以至一千万倍,其中核聚变比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更大。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的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是指包括氢弹、原子弹、中子弹、三相弹、反物质弹等在内的与核反应有关的巨大杀伤性武器。

什么是核能

核反应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不会对造成空气和污染,释放能量巨大,例如: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所以还可以用作核电、卫星或船舰的动力,使卫星、核潜艇、航空母舰的续航能力大大提高。

我们来了解一下核能的发展简史: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开始,人类逐渐揭开了原子核的神秘面纱。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

1898年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放射性元素钋。

1902年居里夫人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艰苦努力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14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1935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

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裂变资源,如果把它们的裂变能充分利用,可以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同时核反应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对待核能需要合理利用,谨慎对待,绝不能疏忽任何一点细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