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100萬人月薪過萬?對房產的購買力,超乎你的想像!

鄭州100萬人月薪過萬?對房產的購買力,超乎你的想象!

前天文章我這樣寫到:

鄭州100萬人月薪過萬?對房產的購買力,超乎你的想象!

“好比鄭州,太多人月薪1~3萬,先保守估計這樣的人不足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月均1.5萬,以鄭州近1000萬的人口,就有100萬這樣的白領,兩兩組合為家庭,一個消費一個存錢,一年淨存款18萬,就以15萬記,按揭20~30年,就是300到450萬,這在鄭州,即便是2萬的房價,也還是可以買得起房的啊。”

鄭州100萬人月薪過萬?對房產的購買力,超乎你的想象!

被質疑了很多次。

質疑之一就是,我拼死拼活工資才5--6000塊,鄭州有100萬人月薪上萬?他們哪來的,都幹什麼的?表示不可信。

他們哪來?都幹什麼?

我不能100%一一說出。

但是知道的是,大街上,隨機抽取10個人作為樣本,其中就會有一個人月薪過萬。哪怕是工地上的苦工,10個人也會有1個月薪過萬,更不用說數以萬計十萬計的各行各業小老闆、中高管們。。。

(PS:實際上,鄭州的行政職能人員,律師,會計,醫生,教師,科研人員,小商販,土著,大商家,文藝娛樂體育,傳媒,金融證券保險房地產,小姐……每個行業,每年都在創造千萬百萬十萬“富翁”,上市公司,大企業上千家,中小企業超過數萬家,企業主和大公司高管都是幾十萬人。隨手一揮7000萬北龍湖3套房,也就不難解釋了。)

10人有1人月薪過萬,感覺並沒有什麼,基本人人習以為常。但如果量化一下呢?

量化一下比例就是10%,鄭州有接近1000萬人,10%的比例,就達到100萬人量級。超過河南很多地市的總人口。鄭州100萬人月薪過萬?對房產的購買力,超乎你的想象!

如果你沒月薪過萬,也很正常,還有900萬人民群眾呢。

1、為什麼別人的收入那麼高,我卻未感知?

中國人講求謙虛、內斂、不外揚,外揚的人必然是很少的。

朋友圈的外揚,並沒有直接從工資上體現,更多的是物質及生活方式。

就全國來說,中國人人均收入,統計數據其實很多並不包含那些個體戶、企業主、還有大批量的國企國家單位個人收入。中國有13.7億人口,這個基數非常大。同時中國擁有2000萬家企業,擁有5700萬家個體戶,以及上千萬的股東人數。擁有數不清的軍工、國企等。他們的收入真心不低。

中國也是一個很善於避稅的國家,中國老百姓的真實收入,可不能靠上班族交社保明面上的收入來定的。

在中國,固定資產+存款+理財+投資+灰色收入等等,大於100萬元人民幣的,超過1.5億個家庭(2-5人口)應該沒有問題。我認識很多做生意,都說自己沒錢,沒錢卻換了一輛車,認識一個婦女總說沒錢卻還能每個月花費5000元做美容。認識另外一個朋友,總說混口飯吃,卻還能買3套房子。

有人說沒錢,或許是真沒錢,但大多數人,是低調。

鄭州100萬人月薪過萬?對房產的購買力,超乎你的想象!

去年數據,鄭州的機動車保有量為360萬輛。

大家去估算一下,價值20萬以上轎車有多少輛。這些車主,收入沒有月均1萬,20萬以上級別車輛的用車成本能頂的住?

又一次驗證了,月入過萬人群的龐大!

2、月薪3000的人是否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權利?

簡單說,那些跟不上鄭州生產率增速的低收入外地人,早晚就會被從這個鎖死的空間中給踢走。

在一個鎖死的空間內,自己不上進,就會有千千萬萬上進的人把你逼走。一二線城市的低收入年輕人,實際就是用完就扔的“外勞”。如果看不到脫離“外勞”身份的期望,就不如早點退守次一級的有潛力城市。

說得殘酷點,外地雙211夫婦在一二線城市的生活通常都是很“灰暗”的,一大堆月入上萬的家庭都在極力節省資源購買一二線城市稀有的生存空間。

一個千萬身家的家庭,生個二胎,就可能會把一個月薪上萬的211年輕人從一二線城市趕走,更何況是月入三千的三本學生。

這種徘徊在一二線城市生存門檻邊緣的收入水平,就像是把一堆蝸牛扔在海灘邊,讓他們和不斷上漲的潮水比賽,看是蝸牛跑得快,還是海水漲得快。

這時有個蝸牛說:“你們太累了,我不想爬了,我想過得有色彩一點”,別的蝸牛隻會回頭一笑,感謝又少了個競爭對手,然後繼續向前挪動。

說得再殘酷點,一線城市的外來年輕勞動者,在沒有獲得一席之地前,就是用完就扔的擦腳布。和中東石油國家的巴基斯坦/印度外勞、和香港的菲傭,沒有什麼兩樣。在自己年輕的勞動價值被榨乾前,要是還不能立足,就可以圓潤的離開了。


3、房價是不是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十年中國人的購買力?

不是透支了年輕人的購買力,而是用盡了父母一輩(尤其是家裡有男孩)過去幾十年的購買力,生活改善,以及透支了他們未來的養老需求。

舉個栗子:

小王,普通工薪家庭,十八線小城市。

16年,在鄭州買房前,家裡所有可動用現金是30萬左右。買房後,家底掏空(可能包括父母攢了十幾年的公積金),除去首付,背上了50多萬的貸款,月供2900元。

就按照小王現在的收入來說,50w的貸款,用個幾年就應該能還的差不多,後面的幾十年在房子上面也不會有什麼特別壓力。

但是對於小王父母來說,他們省吃儉用了一輩子,經歷了中國經濟發展最快速的三十年,卻還沒有怎麼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多少紅利。

如果說非要說有,那可能就是用了個智能手機搶搶紅包,買了個大屏液晶電視看一看肥皂劇。

但是,小王時常在想,首付這30w,能讓他們父母在年輕的時候出去旅遊多少次,能買多少他們喜歡的衣服鞋子,能去多少次平時捨不得下的館子。

不知道有多少和小王經歷類似的80,90後,在你們大談特談各種購買力,生活質量,背上房貸對自己生活的影響的時候,

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父母,是怎樣的節約每一分錢,即便忍受著飛速的通貨膨脹,也不敢去多消費,而是一分一分地把錢都存進銀行,把自己一輩子的生活質量和購買力都存給了下一代。

也許是guo家看準了父母這一輩人,對他們知根知底,才能從X萬億開始,用房地產洗劫了每一個任勞任怨的60,70後。畢竟,父母那一代人,幾乎都經歷過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知道存錢和餘糧的重要性。

所以,當你剛從大學校園裡面走出來,或是工作了兩三年攢了幾萬塊,然後拿著家裡幫襯的幾十上百萬,終於上了車的時候,要明白自己未來幾十年“犧牲的購買力”,真的比得上父母一輩對自己做出的“犧牲”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