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马车之歌(增订版)|荐书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幌马车之歌(增订版)|荐书

幌马车之歌(增订版)

蓝博洲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03

ISBN: 9787108052070 定价:55.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寻访幸存者及其亲友并搜集查阅大量机密档案的基础上,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描绘了客家籍台湾革命青年锺浩东短暂而炽热的一生——从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到九死一生回国投身抗日,再到为改革台湾社会献身教育事业,直到最后为了台湾的解放慷慨赴死,为理想牺牲。

作者以众多类似的“锺浩东 们”作为背景,在史料、记录、文学的交错纷呈中,力图将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被刻意湮灭甚至扭曲的台湾近现代史还原重现。在追索这些青年的革命事业与人生轨迹的过程中,本书向我们坚定地传达着历史深处所蕴藏的力量,借助这一力量,读者能以全新的视野去亲近那段充满伤痛与遗憾的海峡两岸的记忆。

本书曾被选为台湾地区1988年最佳小说(洪醒夫小说奖),1991年《联合文学》十大好书作家票选第一名,侯孝贤依据此故事中的部分原型创作了电影《悲情城市》与《好男好女》,并获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蓝博洲1960年生于台湾苗栗,1983年开始创作小说,1987年加入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杂志报告文学队伍,从此展开迄今仍在进行的台湾民众史调查、研究与写作。出版有《台共党人的悲歌》等二十余部相关著作。现任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

目 录

(向上滑动查看)

序一 隐没在战云中的星团/林书扬

序二 美国帝国主义和台湾反共扑杀运动/陈映真

序三 凡记下的就存在/侯孝贤

序四 救赎的历史,历史的救赎/赵刚

幌马车之歌

序曲 伴着脚链声的大合唱

第一乐章 故乡

第二乐章 战云下的恋歌

第三乐章 原乡人的血

第四乐章 战歌

第五乐章 归乡

第六乐章 “二二八”

第七乐章 白与红

第八乐章 风暴

第九乐章 枪决

尾声 和鸣!你在哪里?

附 录

本书相关人物小传

口述证言

文字资料

大事年表

评论与回应:未完的悲哀

未完的悲哀 詹宏志

重找一个阅读《幌马车之歌》的角度 须文蔚

《幌马车之歌》对大陆文学的启示 陈建功

谁的《幌马车之歌》蓝博洲

一条前行的路 蓝博洲

让历史不再有禁忌,让人民不再有悲情 蓝博洲

二〇〇四年版后记

二〇一五年版后记

未完的悲哀

文 | 詹宏志

在一九八八年的众多小说当中,《幌马车之歌》可能是我个人最心仪的“小说”,我也向尔雅出版社负责人隐地先生推荐它为第七届“洪醒夫小说奖”的作品。——但是,我得先解决一个理论难题:它是小说吗?

包括作者蓝博洲在内,原来都不预备把它当小说的,因为它是真人真事(一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牺牲的台籍知识分子的故事),作者的目的也定在“历史重建”,他尽可能利用相关人士的口述以及可信的文献,力求字字句句皆有来历,绝非向壁虚构的fiction。——即使是《幌马车之歌》的发表方式,也附有文中主人翁的照片,这都暗示它的“纪实”性格,而非创造。

小说被容许是“假的”(它不必是真实世界中发生过的事),但它一定得是假的吗?恐怕未必。借用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概念,我们似乎是可以把小说定义为“以文字构成情节(plot)来叙述故事(story)的艺术形式”,小说是否成立端看这些形式要件是否满足,故事是真是假根本不重要。

何况小说中的真实与人生中的真实究竟如何彼此纠缠,还是难解的问题。小说家当然也求“真”,只是此真非彼真(历史的真),另有洞天罢了。小说家处理故事材料时,不是也常考虑许多技术,使其人物或行径合乎读者的理性逻辑与感情逻辑吗?

《幌马车之歌》是完全符合一篇好小说的条件的,连关系人的口述记录我们都可以认为那是表达上的“设计”,只是“碰巧”都是真的。(口述记录也不必然就是报导文学形式,报导文学也可能经由作者叙述,不用当事人口述,可见《幌》作的形式也是有意设计来达成某种目标的。)

《幌马车之歌》写的是一位台籍知识分子的时代悲剧。主人翁锺浩东生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自小富于民族意识,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一心想赴大陆参加抗日,他带着妻子与同志冒险来到广东,却被误为日谍,差点成了枪底冤魂,幸亏台籍国民党游击队领袖丘念台营救,才加入抗战队伍。他们一行在大陆奋斗了六年余,作战流亡,连生下的小孩都得送给别人,一直到抗战胜利才返回台湾。回台后的锺浩东,担任基隆中学的校长,展露办校的才华与风格。直到“二二八”事变爆发,锺校长为了启蒙民众的政治认识,坚定阶级意识,创办了地下刊物《光明报》,到了民国三十八年,《光明报》事发,锺浩东与同案多人被捕,在狱中待了一年多,于一九五〇年十月十四日被枪决。

这个故事本身是拥有悲哀与愤怒的,但作者没有让它泛滥出来,使它成为一篇具有艺术质量的“小说”,而不同于其他廉价的翻案文章。

小说家一开始,先通过同案难友的口,描述锺浩东从容就刑的场面;然后故事跳回来,从浩东幼年说起,描述他的性格、成长;他的青年怀抱、他的恋情;然后,进入他的人生的转折点,赴大陆抗日的雄心伟举;故事再依时序发展到回台、治校、办报,直至被捕、受囚、就义。这期间波澜壮阔的经历磨炼,作者是很有机会可以为他抱屈申冤的,但小说却压抑这些情感。一直到锺浩东已死,他的弟弟带回骨灰,并且骗母亲是请回来祈福的佛祖骨灰;然后他“跑到屋里,关起门来,先是干号,然后就放声大哭,眼泪流个不停”……

小说家残酷地让所有的情绪积蓄到最后才宣泄出来,但也只是点到为止——他的节制使作品呈现“未完的悲哀”,这悲哀因而是无穷尽的。我们都知道小说艺术贵在内敛,但很少小说家做得像蓝博洲这么好。

幌马车之歌(增订版)|荐书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幌马车之歌(增订版)|荐书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想读《幌马车之歌(增订版)》,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